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話說豐原]尋找張達京(1)豐原圳寮公園
2011/05/05 15:07:26瀏覽800|回應0|推薦3

文/杰士特索瑞~我開始對這樣的歷史(或故事)感興趣,於是尋找著張達京的足跡。

話說豐原,翻開豐原的歷史,就一定會遇到平埔族、巴宰海族、岸裡社。說到「巴宰海族、岸裡社」就一定要提到「張達京」這個人。這位廣東大埔人隻身來到台灣,來到中部地區,開築水圳,和岸裡社的巴宰海族人採取「割地換水」的方式,取得大台中地區廣大的土地。而和他這麼交易的人,大部分都是當時的總頭目潘敦仔。所以在豐原的圳寮公園有他們兩個人立像。

我開始對這樣的歷史(或故事)感興趣,於是尋找著張達京的足跡。


兩人遠處合照


兩人近處合照

兩人頭部特寫


張達京臉部特寫

碑文記載如下:

新建鄉賢張達京潘敦仔塑像碑記
豐原市舊名葫蘆墩亦稱富春,原為平埔族系巴宰族群居生活地,土沃泉甘,又得大甲溪水之利,夙稱產米之鄉,以『葫蘆墩米』聞名遐邇,日治時易以今名,為台中縣人文發展中心。而推本溯源,先賢張達京、潘敦仔攜手開闢應居首功,至今居民猶沾其澤。
潘敦仔,巴宰名為敦‧后那,後清廷賜以潘姓,任岸裡社第三代土官。先賢張達京,廣東大埔人,康熙年間(十八世紀初),年二十餘,隻身渡台至岸裡社,為社眾醫治瘟疫,教導耕作,頗受崇敬,土官阿莫(潘敦仔之祖父)以女妻之。至雍正三年,更為岸裡社總通事。
張達京既任通事,並得土官信任,遂致力於土地之開發。雍正年間,張達京與潘敦仔採取『割水換地』方式,興鑿水利,拓地日廣;張氏復邀秦廷鑑、姚德心、廖朝孔、江又金、陳周文等閩粵漢人組成六館業戶,開鑿貓霧栜圳(日治更名葫蘆墩圳)引大甲溪水灌溉栜東堡千餘甲土地。於是漢人大量移入,而社眾亦從漢俗、互通婚,樹立族群融合典範,並奠定本市繁榮丕基。
本市目前工商發展,一日千里,為不使人文史蹟,煙沒無聞,特擇定公園中心位置,雕塑張、潘二先賢塑像,供全體市民瞻仰,以表彰前人拓荒地、闢良田之艱辛,並垂為後市之典範。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吉日


這是「尋找張達京」的第一步,我將試著尋找前人的足跡。


相關閱讀
[話說豐原]豐原采風~文獻回顧

[話說豐原]豐原一條街~~素食街

[話說豐原]豐原一條街~~中正路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kunogo&aid=517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