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6 15:31:01瀏覽620|回應0|推薦0 | |
除了無敵鐵金剛、多啦ㄟ夢之外,另外一個卡通人物,也同樣是五六年級生的回憶,這個外型、肢體動作都跟人非常接近的卡通機器人,便是【鋼彈】。在五六年級生的世代裡面,鋼彈也是受歡迎的卡通人物之一。筆者剛出生的時候,鋼彈依舊非常地超人氣,但是這股熱潮,隨後便沉寂了下來。 後來,直到最近,【同人誌】活動的舉辦,則成了後來【動漫祭】活動的濫觴;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同人誌】與【動漫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個人、特定族群、特定世代、特定群體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集體認同的特性,透過各式各樣色彩的裝扮,各式各樣符號的演出,進而對由主流價值意識型態所支配的文化進行挑戰。在這當中,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同人誌】與【動漫祭】所應被關注的,是這些活動當中的角色本身,而不是劇場中的演員。 剛剛看了【怡仁 . COM】對於鋼彈的介紹,很明顯地,她是從管理社會學的角度出發,來談論鋼彈所造成的社會現象,以及鋼彈所建構的意識型態,也就是說,她是把鋼彈與「Y世代」的文化作連結,她所強調的創意、對未來的憧憬與冒險的精神,其實都是管理社會學當中,一些對於六七年級生所下的定義,換言之,從職場工作的角度來看,六七年級生都有很強烈的企圖心,以及寬廣的國際視野(張于傑,民93),從鋼彈的設計上,就可以看到這種精神。 不過,這個單元對於鋼彈的介紹,有一個缺點,就是它只從形而下的表象來介紹鋼彈,而沒有去探討形而上的本質。基本上,鋼彈的故事,可沒有她所看到的這麼簡單;根據我一位朋友對於鋼彈的解析,以及筆者與他言談間所作的歸納,大致上來說,鋼彈形而上的本質,可以從人口學、政治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哲學、文化社會學等多種不同的觀點來切入探討。基本上,【怡仁 . COM】的說法,已經使鋼彈原先的意義,產生了「解組」與「內爆」的現象。 就筆者看來,最適合用來解構鋼彈的理論,依舊是影響【戲劇論】(Dramaturgy)之產生的【形象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之前筆者所歸納的那些領域,都無法從人的社會脫離,換言之,這些學門所談的內容,依舊是在社會當中所運行的一切現象與事物。鋼彈是一種機器人劇場模擬真人的演出,更是離不開這種形象互動的範疇。在鋼彈當中,也充滿了許多由心靈思想、自我、形象,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互動。 之前看了朋友對於鋼彈的分析,筆者真是讚嘆不已。因此,筆者主要是將他的內容作一個整體性的評論,並試著從整體形象互動的角度出發,來分析鋼彈作為一齣戲劇的本質。再次感謝那位朋友所提供的資料!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