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5 12:13:13瀏覽2345|回應0|推薦0 | |
除了之前的事件之外,還有一件頗為湊巧的事情,就是侯佩岑與蔡依林,在同一個時間出書,也就是在三月份的時候,兩個人各自出版一本風格與性質大相逕庭的新書,媒體也拿這兩本新書做比較,但是,我覺得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侯佩岑蔡依林 書市狹路相逢拚輸贏】一篇描寫兩個人新書發表會的預購市場與人氣的比較,記者只寫了他們兩個輸贏的狀況,而沒有把他們輸贏的原因仔細做個分析。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要解釋這種現象,以社會學四大理論當中的【形象互動論】最為適合。由文化消費的角度來看,閱讀這項兼具休閒與學習雙重功能的活動,其實是書本的作者,與閱讀的觀眾作一種形象式的溝通,所謂的形象,其實內容很廣泛,舉凡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是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感覺得到的,都是形象的範圍。 像是侯佩岑與蔡依林,他們出書的這個動作,就已經成為了形象互動論當中,最基本的研究單位,且不論她們新書的內容如何,光是這個動作,就是在與媒介閱聽人作一種形象的互動。因為書中的文字是一種形象,因此他們的動作已經符合了形象互動論的主要概念【形象】。另外,光是從她們的書名看起來,其實早就已經把形象互動論的另外兩個概念給融匯進去了,這兩個概念,也就是兩位作者長久與社會作互動,社會上的他人與社會體系本身,為她們塑造出來的【自我】,以及她們作為內在活動的【心靈】。 至於形象互動論的第四個概念【扮演他人角色】,這篇報導的最後,就已經隱約地透露了,報導當中並未明講。不過這篇報導對於兩本新書的內容提要,其實就有點這種味道,因為【扮演他人角色】的意義,是互動中的個人,把自己的立場,放進他人的立場。這兩本新書,一本是英文工具書,主要是把說華語的立場,放入說英語的立場當中,來解釋英語的文化與字義;另外一本新書,則是兼論自己與他人的立場,來闡述愛情的思想觀念。至於參考團體,兩位作者的性質不太一樣,這也影響到了他們新書的買氣。 從參考團體來說,侯佩岑著書的參考團體,是以她的粉絲與觀眾為主,以他本人即其他名人的愛情觀點、愛情生活圖像的描述為主;至於蔡依林的參考團體,由於她新書的性質,是一本英語工具書,因此,除了她的粉絲之外,可能也包含了一般的社會大眾,包括想以比較輕鬆的方式,來學習英語的學生或社會人士。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