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29 07:13:56瀏覽2092|回應27|推薦100 | |
udn 好久沒熱鬧,上次的拉手活動《如果》,已是三年前。感謝 Siena 近來發起的拉拉手活動 輕裝上路,與世隔離一段時日,你想帶上哪兩樣寶貝?— UDN部落格拉拉手,並來拉我的手。 大半年過去,新冠肺炎在美國依舊沸沸揚揚,我也過著如被拘役般的生活。無法回台灣看爸媽,無法與朋友聚會,無法照以前的生活方式過活,要説心中不苦悶真是騙人。 可是若一個勁兒栽在負面情緒裏,那也太不健康,而且有違我的生活哲學。雖然病毒逼人,還是有讓人感恩的事。我很慶幸小尾巴已經長大,無需我擔心她的學習。這個暑假她在綫上修了四門課,一點都不無聊。而她也很曉得病毒的厲害,無需我煩惱她亂出門或偕好友群聚。每天不用起早趕晚上學,我們有多出來的時間閑聊,讓我把家族裏的故事說給她聼。 而我,多了時間在後院照顧花草樹木,今年的花兒開得特別漂亮特別久。閑暇之餘到公園走路,捕捉到許多玫瑰花盛開的時刻。盛開的玫瑰不但美麗,而且花香迷人,真是人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人的際遇常常無法預料,人與人,人與物,都是。公園去的次數多了,發現園丁修剪完玫瑰後,會把枝條及殘葉留在地上,不會當天丟棄。這讓我欣喜若狂,整個夏天不知撿了多少枝條回家,插枝在盆裏。每天看呀看,每當看到嫩芽與新葉長出,心中的快樂無法以筆墨形容。
照片裏的這些,大概只有一半數量,大家可以想像我多愛種花。這些容器都是裝食品的塑膠容器,我把鐵釘燒熱在底部打洞成了培養盆。原本將被丟棄的玫瑰枝條加上要回收的塑膠容器,兩個往廢棄路上的命運體,就此相遇,並在我家後院成了美麗的風景。這世上可不是有奇蹟? 因此當 Siena 來拉手,若要被隔離,我會帶那兩個寶貝陪我一起度過不平常的日子? 我當下想到的是,一包各式不知名的種子與泥土。沒有花盆不要緊,兩個星期裏用過的各式塑膠容器夠改裝成培養盆的。沒有後院也不要緊,只要有日光燈有水,種子就能萌芽。 每一個嫩芽,都是一個新的生命。不知名的一包種子,每一個種子都有機會帶來美麗的風景,讓世界五彩繽紛。 而我,何妨做一個園丁,在照看中,讓嫩芽與新葉帶給我生命的喜悅與希望。 這就是我想帶的兩個寶貝。生生不息,就有希望,就有未來。 八月壽星音樂家 Claude Debussy(德布希)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著名的法國印象派音樂家,雖然他並不喜歡印象派這個封號。 德布希生於1862年靠近巴黎的小鎮,Saint-Germain-en-Laye。德布希的父親經營一個瓷器專賣店,家庭小康。但在德布希三歲的時候,生意失敗申請破產。小小德布希被帶到姑姑家,家庭富裕的姑姑給他學習音樂的環境,從此開始他的音樂生涯。 如同許多音樂家自小就顯露才華,小小德布希也是。十一歲的時候他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在那裏度過十一年的光陰。學生時代的德布希並不是臣服於老師手下的乖乖牌。現代的我們聼他的音樂覺得是想當然耳的一個音樂流派,但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並非如此。 德布希對音樂有他自己的想法,對傳統的作曲與樂理很有意見,時不時便要與傳統對抗。他常常在演奏功課時就彈起自己的調,氣得老師拍琴走人。更精彩的,是在他二十歲的時候,有一天教作曲的教授缺席,德布希於是跳上講臺,教他的同學們認識和弦應該要由反和弦(discord)開始。他坐上鋼琴嘩啦嘩啦彈起反和旋和轉調(progression),由於琴音太驚世駭俗,驚動了音樂學院主任,衝進教室中止他的 “亂來”。 是這樣的反骨讓德布希寫出他自成一格的音樂。他反對稱霸將近一世紀的以感情為靈魂的浪漫派,寫出以感覺為法則與風格的唯美音樂,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為音樂世界注入一股新風格。有樂評家說德布希的創作是透過聲音與清晰的幻夢交織,我蠻認同的。他的音樂雖然如夢如詩,卻是來自扎實的音樂功力的創作,因此流傳久遠,並不是一般的輕音樂。 在三十歲之前,德布希有一餐沒一餐的,以教琴爲生。之外在沙龍裏與藝術家或詩人朋友交流,他與詩人馬拉梅是好友,以他的創作寫了許多音樂。其中的成名曲是他在三十二歲時寫的 〈牧羊神的午後〉。四十歲時寫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更是歌劇史上的大突破。udn優秀樂評家夏爾克對這部歌劇有精彩的解析,在此附上鏈接,精緻的劃時代歌劇~德布西:佩利亞與梅麗桑(Pelléas et Mélisande),有興趣的朋友請前往一讀。 才華洋溢的德布希,感情生活也十分精彩,一生裏有兩個女人爲他飲彈自殺。第一位是與他同居十年的管家,當他離她而去迎娶第一任妻子 Rosalie 的時候。而同樣的場景上演了第二次,這一次是 Rosalie 在德布希離開她迎娶富有的 Emma。 嘿,能讓兩個女人為他自殺,這是個魅力無法擋的男人,或者是有著如魔鬼般的吸引力讓人深陷泥沼? 不管是那一種,千萬不要希冀以自殘的方式來挽回出走愛人的心。一個沒有心的人,不會為你悲傷。傷害自己,苦的是自己與愛你在乎你的家人。 德布希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生中借貸無數,卻要維持一定的派頭與排場。五十歲時得了大腸癌,最後在五十六歲時在巴黎離世。那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精彩或平凡,人生的這幕戯都有謝幕的時候。 讓我們來欣賞德布希的音樂。
〈牧羊神的午後〉是依著詩人馬拉梅的詩創作的。詩的内容大至是這樣:夏日的午後,半獸的牧神在蘆葦瑟瑟作聲的水邊打盹兒。在夢中他看見在水邊嬉戲的水精靈。於是他頓生欲望,趨近追逐,即將保抱住的那一霎,艷麗的夢卻醒來。牧神的熱情轉向維納斯,終於保抱住了她,可惜這也衹是個幻影,維納斯也消失無蹤。朦朧的牧神清醒後,感到一陣空虛與疲憊。
《月光,Clair de Lune》 你的靈魂是絕美風景, 他們以小調吟唱, 寂靜月光,哀愁美麗,
這是《小組曲》,由日本IBM愛樂交響樂團演奏的小組曲。這支由IBM員工組成的樂團,非專職音樂人的演奏。非常難得的高水準的演出。
同一首小組曲,由郎朗與名指揮家 Eschenbach 的四手鋼琴連彈,這裏衹有第一與第四樂章,我非常喜歡的演奏。小組曲當年德布西寫的時候就是鋼琴的四手聯彈,他自己彈其中一部,管弦樂曲由後來的音樂家改編而成。
阿拉貝斯克組曲,非常的德布希。 八月就這麽來到尾聲,盛夏已過,秋又將來。讓我們在德布希如詩如夢般的音樂中,迎向如詩般的美麗秋天。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