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懼老心理危害大 走出"懼老"從兩方面著手
2009年05月21日 13:08 來源:南方日報 董紹軍
周老師已經退休三年多了,兒子結婚不久,沒有孩子。她的朋友都很羨慕她,說她天天跟老伴一起享清福,實在太舒服了。但周老師總是覺得日子非常無聊,還覺得自己在這種無聊的日子裏越來越老,這麼一想,就覺得很慌張。她最近特別敏感,人家說一句她很年輕她就會開心很久,如果人家不讚她年輕,她就會整整一天心情不好。其實,人到晚年,受臨終生命的促動,往往懷有強烈的懼老心理。
人類本來就具有趨向“不衰”和盼望長壽的衝動,這種衝動愈大懼老心理就愈加強烈。因此,對衰老極度敏感,全神貫注的結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壓,形成了種種懼老表現。老人們要走出晚年的懼老心理必須從兩方面著手。
首先,作為老人要樹立積極的生存意識。即正確對待人生,科學看待生命。通過對人生和自我價值的合理認定提高對生命意義的領悟。由此,結合自身條件繼續服務社會以激發生活熱情、體驗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對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確對待疾病,有病求醫,相信科學,不過分關注生理上的細微變化和片面強調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通過情緒轉移加強人際交往,以消除與社會的疏遠,避免自我孤立。辯證地看待衰老,變衰老為緊迫感,促進對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義的追求。
其次,社會、家庭要重視老人的生活,關心老人的健康,不僅讓他們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樂。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別乎?”因此,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時幫助他們走出懼老心理則是精神贍養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老有所樂,就是在製造、提供良好的物質生存條件的同時向他們提供、創造積極的精神生存環境。
老年人如果發現自己有前面提到的類似症狀就應及時調整心態,做到正確地對待人生,科學地看待生命,樹立積極的生存意識。如果想繼續服務於社會,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果覺得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可讓親屬或朋友陪同你去醫院就診,或找專業人士諮詢,不要過分地關注自己生理上的細微變化,更不能片面地強調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要相信科學。獨樂不如與眾同樂,如能加入到多數人的活動中去,加強人際交往,縮短與他人的距離,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遠離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否則,這些不良的情緒會使你的身體每況愈下,後患無窮。
相關新聞→
英調查發現:財富和地位或有助老人健康長壽(圖)
2009年05月08日 09:04 來源:新華網 何夢舒
資料圖片
財富與幸福不能劃等號,但或許能使老年人更健康長壽。
英國最新調查發現,社會地位和財富狀況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產生重要影響。
主要結論
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出資調查1.2萬名老年人後發現,與擁有良好教育水準、收入較高的人士相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準較低的人患病和死亡時間更早,患抑鬱症及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人數也多。
研究報告稱,社會地位與財富狀況差異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在50至60歲人群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英國《每日郵報》7日引述研究組織者,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傑姆斯·納茲羅的話報道:“研究結果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壽命預期增長對公共政策形成巨大挑戰。我們要設法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並應對老年人壽命預期增長情況。”
其他成果
研究還發現,與按法定年齡退休的人相比,提前退休者身體會更加健康,壽命也更長。
報告稱,除因裁員或疾病等原因不得已早退外,提前退休總體來看有益於身體健康。研究人員發現,被迫提前退休、按法定年齡退休和自願提前退休三者中,第一類人精神健康狀況最差,第三類人精神狀態最佳。
納茲羅說:“雖然現在人們的壽命更長,但很多人都選擇提前退休。他們當中大部分人能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及個人福祉做出積極貢獻。研究結果能幫助我們了解社會如何幫助人們認清自身潛力。”
此外,研究還發現,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和志願工作的老年人健康狀況比一般人要好。
類似研究
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資助的另一項類似調查發現,社會階層差異不僅關係到老年人健康,還會對青少年產生影響。
赫特福德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學者聯合組織研究,調查年齡在13至15歲的青少年及其家長後發現,社會階層差異賦予青少年不同特質,這些特質會對他們的飲食習慣、體重和身體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研究組組長文迪·威爾斯說:“研究發現,工薪階層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過生活上,因而不會過多考慮未來。相比之下,中產階級生活穩定,所以他們能提早對未來做準備,也更關注飲食、體重和健康問題。”
威爾斯說,這項研究結果能夠幫助人們了解飲食、體重和健康差異仍舊存在的原因。
先前類似研究結果顯示,工薪階層常用“不安全”、“充滿風險”等詞語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相比之下,大部分接受調查的中產階級家庭表示很少為日常生活發愁,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人生理想。
延伸閱讀→
美科學家稱女性晚年最辛苦 更易受疾病困擾(圖)
2009年05月06日 09:25 來源:新華網 何夢舒
資料圖片
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但長壽也許意味著承受更多痛苦。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老年女性與男性相比,患各類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生活更加不易。
研究成果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調查5888名65歲以上老人後發現,因患病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性數量比男性多2.5倍。
杜克大學醫療中心希瑟·惠特森博士說:“雖然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但女性在殘疾狀態中度過晚年的可能性比同齡男性高。”研究人員說,肥胖和關節炎是導致女性晚年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兩大“元兇”。
“這項研究結果很重要,因為它告訴我們,女性在生育期和更年期容易發胖,這可能導致她們晚年因疾病而失去自由,”惠特森說。
2005年進行的一項類似研究顯示,由於兩性在激素水準上存在差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知疼痛。
男女不同
杜克大學的哈維·科恩博士說,年輕女性肥胖率過高引人擔憂,“我們需要幫助女性,讓她們在人生早期階段作出更明智決定”。
惠特森補充道:“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胖。不過當她們意識道這些額外長出來的肥肉可能會導致自己晚年殘疾,成為兒女負擔、不得不整日接受護師照顧時,她們也許就會有減肥的動力。”
研究還發現,除肥胖和關節炎外,女性發生骨折、患支氣管炎以及出現視力問題的機率都比男性高。相比之下,男性更易患肺氣腫、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風和聽力障礙等疾病。
鍛鍊有效
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約有7500萬人正在遭受慢性病困擾。迄今為止,科學家尚未完全摸清疼痛的作用機制。不過,健康專家指出,鍛鍊是對抗慢性病痛的最佳途徑之一,同時還能令思維敏捷、降低癌症發病率。
華盛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鍛鍊能成功減緩背痛。研究小組成員斯坦利·比戈斯說:“我們有充足、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不少流行偏方並沒有效果,鍛鍊在預防和緩解疼痛方面有不錯表現。”
密蘇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跑步能有效增強人體骨密度。另一項研究顯示,常年堅持長跑的人患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眼疾的可能性明顯低於一般人。
另外,華盛頓大學和哈佛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每週平均鍛鍊5至6小時的受調查者患結腸癌的機率比運動時間不足半小時的人低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