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擺脫戰勝國,蔡英文應在520為台灣人在東南亞大屠殺而道歉!
2016/05/20 06:18:51瀏覽706|回應1|推薦16
楊渡「不要讓極權的幽靈繼續徘徊」一文談到「台灣人與文革」,說文革中的台灣人彼此間有段不堪回首的過去,也談到德國納粹,其共同點是『內心的極權主義客體』,像德國的大屠殺就算話題真的可以從個體記憶和公共討論中消失,它將繼續存在於無意識中,後果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延續且停留在文化的某些方面。我看過許多台籍日本兵的訪談,他們在二次大戰期間在東南亞燒殺擄掠,像李登輝哥哥李登欽就在菲律賓參加殺了十萬婦孺平民的馬尼拉大屠殺。二次大戰結束,原本應該是戰敗國戰犯的台灣劊子手搖身一變成為「戰勝國」,許多軍人也就等待「光榮返鄉」。我在訪談看到,很多日本人對台灣人很羨慕,大概覺得台灣人左右逢源。

呂秀蓮在春帆樓曾感謝日本,說「因為…《馬關條約》,台灣終能脫離中國,讓我至感不幸中之大幸」,春帆樓也就是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馬關條約簽約地。雖然台灣人抗日死了幾十萬人,但對呂秀蓮與現在的台灣人而言,台灣要跟日本人更緊密的站在一起,包括自認是「戰敗國」!像名嘴鄭弘儀之父當過台籍日本兵,他們父子倆對馬英九紀念抗戰極為不滿。 

我對歷史事實比對他們的看法更有興趣,因為當年二十幾萬台灣軍伕、軍人、戰俘監視員確實轉戰東南亞與中國大陸,連澳洲北方的新幾內亞島都去過,當然是殺人無數。由於長久以來台灣以「戰勝國」自居並洗腦,從未反醒當時台灣人以日本天皇之名屠殺平民、姦淫婦女、大屠殺小孩、虐待與屠殺戰俘毫無任何正當性!對台灣企業當時承攬欺騙台灣婦女當慰安婦也不追究,還台灣幾大家族呢,呸!李登輝更在其兄李登欽戰死馬尼拉的幾十年後,承接二次大戰的「南進政策」前進東南亞,這難道不是「就算話題真的可以從個體記憶和公共討論中消失,它將繼續存在於無意識中,後果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延續且停留在文化的某些方面」?

我們能讓台灣人在東南亞瘋狂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當性奴隸的過去繼續存在於無意識?我們能讓台灣人在東南亞瘋狂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當性奴隸的過去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延續?我們能讓台灣人在東南亞瘋狂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當性奴隸的過去繼續存在停留在文化的某些方面?

蔡英文把李登輝從日本軍國主義的「南進政策」復活成「南向政策」之前,是否應該代替台灣向被侵略者道歉?台灣人絕對沒有權力以天皇之名對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新幾內亞、泰國等南太平洋諸國進行泯滅人性的犯罪!

520,是蔡英文擺脫虛幻「戰勝國」的機會,請妳為台灣曾是「二戰戰敗國」的一切行為負起戰爭責任!     


Blackjack 2016/5/11

楊渡》另一種凝視-不要讓極權的幽靈繼續徘徊
2016年05月11日 04:10 楊渡
1996年春天,文化大革命30周年的時候,我曾詢問住在北京的台籍人士江濃:可不可以做一個「台灣人與文革」的專題,訪問在大陸的台灣人,談談他們在文革中的遭遇。他沉思良久,未置可否。

江濃是一個典型的台灣知識分子。1945年他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已經是一個準醫生了。可他不甘心。就像許多日據時代的台灣知識分子一樣,他能夠選擇的不多,醫科是最佳也是最符合家族期望的選擇。但他內心裡有一個人道主義的理想,一直尋求實踐的機會。日本的戰敗,給了他讀到滿洲國的中國情況報告書的機會,他因此認識了另一個紅色的中國,而決定踏上追尋革命的道路。

1946年,他以第1屆公費留學生的身分,棄醫從文,赴上海復旦大學讀新聞系,一切從頭開始,甚至投身於反國民黨的革命洪流之中。

文革時,他是台灣人,又是日本殖民地下的子民,所以有「雙料特務」的嫌疑,被關押了好幾年,其中有1年多的時間是單獨監禁。那是最難熬的時光,但他都走過來了。我想訪問的是台灣人在狂風暴雨的文革中,那些難以為外人道而且和大陸人不同的故事。

然而幾天後,他給了我答覆:不好做。因為他去問了一些台籍的朋友,人人一想到重新回憶文革,就充滿不堪的記憶。如果要把自己受迫害的遭遇講出來,一定會波及到其他的台灣人。因為文革的時候,是鼓勵人們互相批判、互相出賣、互相攻擊的。唯有台灣人了解彼此的歷史,才能出賣台灣人。

「那一段歷史如果都挖出來講,會變成我被誰出賣,但我也出賣了誰;我被誰誣陷,卻也誣陷了誰。我們台灣人互相揭了瘡疤,打得死去活來。如果都講出來,等於把仇恨再找回來,以後都沒辦法相處了。」江濃舉了一些名人為例,婉轉地說出他們彼此的傷害,很誠實的對我說:「揭開來,大家都很不堪啊!」

「我們現在都逐漸淡忘,就這樣放在心底,忘了吧!」談起文革,我總是無法遺忘那些深談到午夜的時刻,他靜靜抽著菸說:「都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否則很多人都沒辦法再見面了。」

那種難以面對創傷,難以面對真實歷史,無法面對自己的感覺,竟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寂寞,深沉得讓人難以承受的悲哀。然而,此種無法面對自我的悲哀,是不是經歷文革者的共同心聲?

再過幾天,就是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50周年紀念日了。世界各地有不少媒體都在探討文革的複雜面向。但《紐約時報》訪問托馬斯.普倫克斯(Dr. Tomas Plankers)從心理學角度談文革最為經典,他談到了「許多人仍深深掩埋著他們的個人和代際創傷,他們仍保留著一個『內心的極權主義客體』。」

他舉德國納粹為例說:「這個話題真的可以從個體記憶和公共討論中消失。但這不會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將繼續存在於無意識中。這些主題並不與時間緊密結合。就德國的大屠殺而言,已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其心理學後果並沒有在一代人後消失。這些後果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延續。它們仍停留在文化的某些方面。」

文革50年之際,探討文革不同面向的著作陸續出現。作家胡發雲的長篇小說 《迷冬》即是代表作。他試圖從人性的、文化的底層去追尋文革的根源。然而,他和許多同時代的人一樣,發現文革的影響層面太巨大,在那疾風驟雨的年代,即使只是1、2歲的差距,而參與的政治運動不同,整個人的經歷就完全改觀。多少人的眼睛在那風暴中盲目,多少人的命運在那一瞬間沉沒。

然而50年過去之後,還有多少人願意好好回顧,看見自己也看見他者的傷痕呢?

文革50年了,是應該安靜沉思、自我檢省,把「內心的極權主義客體」拿出來檢視的時刻了。不要讓文革的幽靈,繼續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的心靈上徘徊。(作者為作家)

******

時論─甲午恩怨說分明
2014年03月11日 04:09 林金源
前副總統呂秀蓮3月8日來函,對於7日拙文指呂「前往馬關朝聖,感謝日本據台」一節有所指正。呂文說:「當年有台日各界人士100多名在春帆樓回顧百年歷史,既非朝聖,更非感謝日本,重點在譴責中國當局完全不顧台灣400多萬人的意願,出賣台灣,其結果是讓台灣脫離腐敗、落後祖國。」

甲午戰後《馬關條約》除了割台之外,還割遼東半島。若非後來三國干涉還遼,滿清連「龍興之地」都被日本占去,中央政府並未獨薄台灣。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下,祖國並未如呂所說「出賣」台灣,而是日本「搶奪」了台灣。我們豈能獨責防禦的祖國,反倒縱容侵略的敵國?

何況戰敗者哪有資格談「意願」?馬關談判中因拒絕割台,以致遭日偏激分子刺殺的李鴻章,難道真如呂氏所說,不顧台灣人的「意願」嗎?清廷關照過遼東半島的「意願」嗎?日本會尊重台灣人的「意願」嗎?

李鴻章與左宗棠曾在御前展開海防、塞防孰重孰輕的辯論。李主張加強海防,爾後台灣的積極建設都跟李的主張有關。這樣的李鴻章,會說出「台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並不可惜」的話嗎?偏偏包括呂女士在內的現實政治中人,都曾把這句不知出處的話,硬塞入李鴻章嘴裡,製造悲情台獨史觀。

呂女士的心情是矛盾的,她一方面指責清廷不顧台灣人(拒絕割讓的)意願,一方面又說台灣脫離的是腐敗、落後的祖國。台灣如果不願被割讓,怎會嫌棄祖國的腐敗與落後?如果祖國腐敗又落後,台灣的意願到底是堅拒割讓,還是慶幸割讓?

呂秀蓮在春帆樓說:「因為…《馬關條約》,台灣終能脫離中國,讓我至感不幸中之大幸」。這是1995年4月18日報紙的白紙黑字。當時和呂一起去馬關的人士,如果「既非朝聖,更非感謝日本」,為何要選在《馬關條約》簽訂百年紀念日,而不是日本投降紀念日?

一段國恥,兩種反應。不做中國人的人,所以對於國恥無感,依賴強權制衡祖國是其上策。國恥是繼承愛國傳統之台灣人的刻骨銘心之痛,他們不抱怨祖國,只想盡一己之力讓國家富強,才能贏回尊嚴,不再被欺凌。

(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教授)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0 08:34

大部份台灣被徵軍伕並不適合格主所說的『左右逢源』,

他們就是單純的想要回到台灣而已,

只有其中一部份真的是日軍一份子的『日雜餘孽』才是如同格主所說的一般,

他們是真正的日軍一份子,

他們是可以拿槍的,

並不是如同被強徵的台灣軍伕一樣不準拿槍,

這些人大多憑藉他們的『日雜身份』有語言方面的優勢,

在日軍部隊大多是任職通譯或是戰俘營的守衛,

派往大陸的大多被以漢奸身份槍決(看過電影就知道往往通譯比日軍還爛)

而派往南洋的卻大多騙過英美軍被遣送回台灣,

除了戰俘營的守衛以外(這些人很多都被判定是戰犯,連台灣金瓜石的戰俘營守衛都逃不過)

這些人回到台灣之後就成為二二八事變那些身穿日本浪人服在街頭打殺外省人的主力!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16-05-20 16:37 回覆:

就我記憶所及

我看到的座談會訪談

被說成左右逢源的那位確實是軍人而非軍伕

有空我再找資料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