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極短篇小說》禪堂裡的對話
2013/05/28 00:55:21瀏覽898|回應0|推薦13

《禪堂裡的對話》

 

作者:詩太白  2006-07-22 構思
                               

 在台灣東部不知名的小山住著一位老禪師,老禪師自十四歲就剃度出家至今已是耄耋之齡。

有一天一位年輕比丘來到禪堂向禪師求法,年輕比丘問老禪師何謂:『無生之義』?
老禪師說:「當人們叫著你的名字時,會不自覺認為名字就是代表自己,雖然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個稱呼來作辨識,但佛性無生之性豈是個體分別的我所能代表,佛性雖人人都具足,不教豈能顯,不學豈能明。無生之義深奧難明,唯有親身體悟方可窺見全貌。無生之義,佛性本無所生;本無所滅。生滅二法是世間法,是相對待的,是無常的,不是絕對性的,佛性是無能所對待的,是離善惡兩邊。」

老禪師又接著說:『世俗人說只要心中保持善念即是道。』老禪師緊接著說:「其實善惡是相對性的,並不是世俗人說講的那樣。一天當中有白晝和黑夜,你能捨棄黑夜專留白晝嗎?人的念頭在尚未明心見性之前,善惡之念忽生忽滅實難控制。」

年輕比丘問老禪師:「世間人喜歡用觀念來作主,請問觀念是甚麼呢?它為什麼對人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呢?」
老禪師回答說:「觀念其實是意識的號召者但它不是心的主人,就好比在一個團體中有人喜歡發號司令,但要他來做事他又退的遠遠的。當一個觀念形成時,觀念會有一種排擠作用,它會排擠掉跟它唱反調的觀念,而使自己從中坐大,以便掌控全局。人為什麼會聽命於觀念呢?因為觀念在腦海中坐大之後,隨即就號稱自己是心的代言人,因為心如果不發一語就由我觀念來發聲,不然人會像一盤散沙而群龍無首,所以身體都要暫時聽命於我,於是觀念就取而代之了。」

年輕比丘聽完後,覺得還有疑惑,又問老禪師:「觀念主導之下,為什麼人還會受制於習氣呢?而不全由觀念來掌控呢?」
老禪師回答說:「我用一個譬喻來說明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習氣是觀念的獨生子,而念頭就是他的妻子。當觀念喝令習氣不可蓄意而為時,習氣總對著觀念老爸說:你又不是身心的主人,我為甚麼要聽你的話,雖然你是我的老爸,可是您的大位是搶來的,你有什麼資格說我。於是觀念管不住習氣,而心又默然不語,使得習氣越來越不聽話,氣勢大得快贏過觀念老爸,終於有人出來說話了,原來是觀念的妻子"念頭"。念頭說:老公觀念,你會有今天的僵局,我早就料到了。因為心之所以沉默不語並不是因為你行,而是因為我太順著你的緣故,現在來聽聽心怎麼處理這件事。最後心終於開口說話:人都是心浮氣燥的,從來不靜下心來聽心怎麼說,而你觀念就跟著起鬨,而你妻子念頭就是你的幫兇,而您的寶貝兒子習氣又這麼任意妄為,才會演變到這樣的窘態。當人在決斷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從事情的利害面來比較,卻不從事情整體因果面來探討,於是短視近利,最後自食惡果才知道全是觀念惹的禍,於是又去尋求更好更棒的觀念來依循。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始終都無法聽聽心的心聲。

老禪師接著又說:「要與心對話的祕訣在於你是否靜得下心,當你靜下心時,此時的感受是全方位的,不是侷限於那個感官,當靜下心時,當下的感受是平和的,不會有利害層面的尋伺,此時體驗到時間沒有前後;空間沒有遠近。當靜下的功夫達到全面時,明心見性之期就指日可待了。

年輕比丘聽完老禪師的話,直呼:「此刻之心豁然開朗。」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