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糧食危機 10年後每5人有1人挨餓
2011/01/20 05:45:09瀏覽298|回應1|推薦0

全球糧食危機 10年後每5人有1人挨餓




更新日期:2011/01/19 15:54
NewTalk 新頭殼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9 高捷/綜合外電

在全球人口持續上升、氣候變遷等問題下,聯合國報告指出未來10年可能會有全球糧食短缺,飢餓將更普遍,平均每5人就有1人處於飢餓狀態,高於現在的1/7。而各國因開發導致糧食需求增加、可耕地減少、農業不受重視使糧價長期偏低、糧食分配不均等問題也讓糧食危機加劇。


據聯合國在2007年關於氣候變遷發佈的數據,因為人口成長快速,2020年將總人口將達78億,超過目前的69億,並預測2020年前,地表均溫升高攝
氏2.4度C,所以世界4大主食小麥、稻米、大豆、玉米,就將會面臨全面性短缺,無法供應增加的人口,而未來10年全球糧價也可能上漲20%。

非洲預期受創最嚴重,由於溫度更高、更乾燥,非洲有近2/3可耕地在2025年前就會消失,玉米也會在某些地區完全絕跡,美國玉米產量也會減少,但小麥產量未來反而會增加5%到20%,北歐小麥產量也將增加3%到4%,但世界第2大稻米和小麥生產國印度產量可能銳減30%。

報告也指出,在中國,農作物產量預期可能提高20%,使中國為世界第1大稻米及小麥生產國。而氣溫升高加上降雨改變,有助提升主要作物咖啡的產量,衣索比亞將可能獲利,其目前是世界第6大咖啡生產國。

法新社則報導,美國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Lester Brown)表示全世界已形成兩個巨大沙塵暴區,1個在非洲,另1個在中國和蒙古,都是因過度耕種而導致土壤風化。布朗也提到,氣溫只要每上升攝氏1度,就會導致穀物生產減少10%。

報導也指出,美國、中國、衣索比亞、北歐等少數國家在溫度和降雨改變下,作物產量反會提升。對此,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盧虎生表示,中、高緯度地區,輕度的暖化可提高作物的產量,但低緯度地區及乾旱區,即使微量暖化也可能造成產量下降,整體上若暖化高於攝氏1至3度C,將可能造成全面糧食生產下降。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809865

 回應文章

老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懂!
2011/01/20 08:56
糧食應無短缺之慮。科技發達如果都投資在糧食生產上我不相信會缺。只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生產地改生產非糧食的經濟產物這才是糧食短缺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