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海火灾舆情七日记
2010/11/23 11:13:34瀏覽238|回應0|推薦0

2010年11月22日 06:56 AM

上海火灾舆情七日记






 








(2010年11月21日)




上海11.15胶州路高楼特大火灾之后七日,官民互动频繁。以本地媒体突破“常态”报道评论为标志,此间舆情虽仍难称全程透明,但已殊为难得,直至“头
七”上万市民自发悼念,官民之间通过“献花”这一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互动,微博渠道担当传播主力,则已将这一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历程中的纪念
日载入史册。



  有关11.15火灾的消息,最初便系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得到,并即时传播。下午14时许,尚在大火燃烧之时,周边或途经的网民向新浪微博、腾
讯微博、上海宽带山论坛等平台上传实时图片,播报现场状况,并获得广泛转发、跟帖关注。上海本地的电视媒体中,新闻综合频道于下午16时《新闻快报》节目
中播报火灾消息,并自16时38分起中断正常节目,连线前方记者,推出直播报道。第一财经频道在下午15时30分许即播出字幕消息,而后跟进现场视频连
线。新民网亦提供了长时间的前线视频网络直播。



  自此,围绕这场上海十余年来最大的一场火灾,舆情此起彼伏,危机方从涉事工程方、静安区官方、上海市官方,到消防部门、官方媒体,或深或浅全数
涉入,除了有针对具体当事方的“面子工程”、“官商勾结”、“官官相护”、“丧事报喜”之类的指控外,同时夹有批评政府缺乏服务保护公民能力、GDP政绩
观顽固在内的“宏观”危机。



一、15日-16日:危机潜伏,新闻及时发布,缓解第一波质疑



  11月16日出版的中国各地报纸和上海本地报纸对这起火灾给予强烈关注。除了描述火情始末、呼吁加强城市高楼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之外,开始有媒体触及对事故责任方的推寻和判定,包括上海本地都市报在内,均提及“业主曾屡次投诉安全隐患”和“大火系工人焊接引燃”。



  火灾发生时正在近旁的上海年轻作家韩寒,15日当晚午夜发表图文博客,他的见闻和观点获得中国媒体的广泛引用。他批评了以下几点:1、消防专业
器具到来较晚(15点27分...此时的高楼灭火装备尚未到位;夜色降临...消防员和救护人员都很努力,但高楼灭火装备部署的实在太慢了);2、高楼消
防能力欠佳(15点31分,一个小时十五分钟过去后,才有了这一根水柱,一直到16点20分,这个方向都只有这一根独苗;从我的角度仅能看见一架云梯可以
喷到20楼以上,其余的云梯最多能到十几楼,直升飞机救援无果,除了巡视也没有办法);3、大楼搭建脚手架开展工程的必要性(消防意识的薄弱以及莫名其妙
的翻修都是这个灾难的原因,但估计最后的答案是该楼正在新修节能减排环保外立面。居民楼不比高档写字楼,内部消防系统很多都不健全,是不是整修完善一下里
面比刷一下外面更加实在呢?)。文中,韩寒还讽刺了对新闻宣传“和谐”的担忧:“一开始新闻媒体都还在播报火灾的惨烈程度,随着火慢慢烧到了大楼的高层,
政府的高层也开始有所动作,新闻也一概变成了宣传部门专用和谐体。”



  另一个构造本轮舆情的标志性文章来自杭州《都市快报》评论,强调“如果把那些用于‘表面’的钱用于改善内部消防设施,何至于此?”,文章得到门户网站推荐。 综上所述,以韩寒博客等为代表,经由广泛转载、摘录,引领出本次火灾的第一波危机舆情,但此时尚未有明确的危机当事方,主要指向是比较笼统的“城市消防能力”、“大楼工程必要性”。

  官方回应:火灾初灭之时,涉事官方发布的消息主要以公布受灾程度、善后安置为主,并公布俞正声赴现场看望消息以及“实事求是及时报道灾情”的承诺,有助缓解对新闻宣传管制的担忧,但尚未直接回应正在潜伏的“面子论”等。



二、16日-17日:危机浮现,“官商勾结”指控升温



  火灾过程基本明朗,在以上海本地媒体为主播报善后工作和社会关爱的同时,危机舆情开始在各个方面逐一浮现,并呈现迅速升温之势。



  一个没有明确责任方的舆情是批评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呼吁中国政府“应像重视国防、重视社会稳定一样重视安全问题”(《环球时报》评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被一些作者作为讽刺材料运用。  



  而另一些舆情则有更加明确的指向,令涉事各方开始陆续面临责问,包括静安政府官方、工程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消防部门。



  16日午时,新华社播发消息,称调查组初步查明11.15火灾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四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
留。“电焊工被拘”的消息获得传播的同时,也激发出一波新的民意反弹,有网民开始在微博、论坛等自媒体渠道质疑此举为丢卒保车、寻找替罪羊,并联系早前类
似央视火灾等在内的事故处理,表达对农民工的同情,要求官方提供更加深入的调查。



  对工程施工总包方——静安区建设总公司以及分包商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也开始得到媒体发布。16日当晚上海本地电视台和17日各地纸
媒大量报道对佳艺公司的探访,称佳艺公司曾出现在“未按规定开展2008年度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企业”公示名单之列,而出事工程“已经过层层转包”,也就
在这层层转包之后,终于出现了监管失控、无证焊接工人上岗的结果。



  对工程所用保温施工材料的质疑是当天开始升温的另一个舆情点,上海本地《东方早报》等引用民众指证,称其不合国家标准、易于燃烧。其中一个标志
性指证在《经济观察报》网站出现,据其描述,记者从火灾现场搜集到外墙保温材料,经专家化验后得知成份系聚氨酯,阻燃性能差,容易导致火势加速蔓延,燃烧
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被国家新标准认定为“有安全隐患”。该网站还据此报道发布了一段表现该种保温材料燃烧时“火力多猛、烟有多黑”的视频。



  对佳艺公司“官商勾结”的明确指证亦在16日至17日开始出现,包括《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的微博在内,网络自媒
体渠道从16日起开始流传“佳艺法人代表黄佩信是静安区区长张仁良夫人”的指控,称佳艺因此可获大量政府工程。不过,17日上午起,这则指控随着有记者证
明黄佩信实为男性而渐渐淡去(18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亦在报道中公开提及此项网络传闻,并说明其并不确实)。消防部门是另一个面临挑战的当事方。在媒体大量描述消防队员英勇行为的同时,同样是从论坛和微博渠道开始兴起质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消防部门在面对高楼火灾时的能力表现。经济观察网报道指控,在16日下午发布会现场,上海消防局局长陈飞等面对“花费1500万元从瑞典引进的当时中国最高的云梯车是否投入当天救火”提问时,没有正面回应,“回避提问”。



  2、消防队员在11.15当天现场的表现。有网民在论坛、微博和新闻跟帖等渠道称,他们当日位于火灾现场,发现消防队员救火不力,并没有像媒体所宣传得那样英勇。  



  3、消防设施审批寻租现象。论坛和微博等渠道开始集中出现对消防安全审批部门权钱交易现象的指控,一个证言是“消防队员手戴劳力士手表”。



  官方回应:上海市政府出面组织发布会,消防部门初步回应外界对灭火能力的质疑,但“刑拘电焊工”一事引发舆情逆向反弹。



三、17日-18日:危机恶化,要求问责更高层官员



  静安区官方面临的舆情压力在17日至18日间进一步恶化,上海市委市政府及新华社作为涉事对象亦有涉入。



  17日下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宣布11.15火灾系“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各地都市报、网络媒体为主的民间舆论在引用本则报道时,强调了其中的第二项,即“工程违法分包”。



  自此,对“分包”过程的探究进入到更深入的阶段,表现层层转包关系的示意图广为流传。以外地媒体为主,开始进一步指控佳艺公司与静安区政府存在“紧密关系”,标志性舆情包括:



  1、《21世纪经济报道》18日刊出上海火灾大楼承包商起底一文,称佳艺3年内获60余项政府工程,而中标项目最多的静安教育领域曾在2009年发生过受贿丑闻。



  2、《扬子晚报》18日刊出报道,以骆琳要求“给全社会一个交代”起言,指控佳艺“市里‘不合格’区里‘优秀’”,与静安区政府存在“非同一般
的业务往来”,虽然曾遭上海建交委两度“点名”,但正是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近年来在静安区政府招投标建设项目中屡屡中标。《扬子晚报》这篇文章获得
了新浪腾讯等全国门户网站广泛推荐,转载范围极为广泛。



  对电焊工的刑拘处理激起了更多舆情反弹。一幅仿照“凡客体”的漫画被绘制出来,作者用此来表现农民工系被迫承担“替罪羊”角色,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据此,转发者更加大了指控“官官相护”的力度。



  对上海更高层领导“无人道歉、无人辞职”的批评自17日起开始在网络间兴起。多有网络意见领袖(包括杨海鹏、笑蜀、连岳等)发表、转发相关言论,指责俞正声、韩正等市级领导面对此项火灾缺乏处理诚意,理应承担责任。



  由财新网18日发出的律师斯伟江“检讨上海大火的十个关键词”,亦获得网络媒体批量转载和摘录。文章质疑目前所公布的尚不是“真的真相”,要求给记者足够的自由去挖掘真相,并公开呼吁“上海有担当的官员能做出人性的决定”,“你如果没有底线,难道老天不会有报应?”新华社在17日播发长篇通讯《大火中的人性光辉》,称赞消
防队员、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关爱捐款等。此文在得到媒体刊发的同时,亦遭遇媒体公开批评。《扬子晚报》在18日发表评论,称此文让他“心里多少感到有点
不是滋味”,质疑作者难免有把“悲剧转化为喜剧”的意图。新浪评论频道以头条推荐了这篇对新华社报道伦理的批评。

  新华社17日发表的另一篇对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少将的专访,亦由官方正面评价转而引发民间负面回馈。文中,朱力平解释何以11.15火势
如此猛烈,并有一节引用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评价,称赞这场灭火救援“处置及时、有力...是一场成功的典范战例”。此文发表后,当晚即开始面临一批网络
意见领袖公开嘲讽斥责,将“成功”评价与现实伤亡相对比,指责消防部门掩盖失败。其中,18日腾讯网新闻首页和19日杭州《都市快报》内版头条,均以“公
安部表扬上海救灾得力,这是一场成功的典范战例”为题作报道,有反讽之意。



  此时,在上海本地的宽带山论坛等处,一则帖子获得推荐,引用2005年11月9日消防日时题为“消防演习:浦西最高楼‘大火’15分钟被扑灭”的消息,质疑11.15当天“为什么控制火势的时间却用了4个半小时呢?”18日,《北京晚报》公开报道此帖内容。



  《人民日报》头版和央视《焦点访谈》均在17日报道11.15大火相关情形,口径与国务院调查组结论基本一致,未在问责方面作出明显动作,重点主要放在上海善后处理和各地“除隐患,保安全”上。



  18日晚间,新华社发出评论,主要诉求点在于“违法分包工程不能再容忍下去”。



  官方回应:国务院调查组公布火灾原因中,第四条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等易燃材料”,未指向“保温材料”,在缓解对火灾成因的质疑同
时,未能有效反驳“保温材料罪魁祸首”说。由新华社及本地媒体等组织大量播发的“守望相助”类主旋律导向报道,捐款、看望类描述,以及遇难名单公布,非常
有效地引导了基层民众情绪释放,促使恐惧、愤怒转化为同情怜惜。但一些“用力过度”的报道,遭遇市场化媒体和民间舆论解构,效果欠佳,在某些长期积聚不满
的受众群中甚至导致情绪恶化。



四、18日-19日:压力演进,开始召集集体行动



  随着时间推移,在纸媒、广电和网络媒体编辑渠道中,对11.15火灾的报道量和强度正在逐步消退,但在一些质疑点未有明显直接回应的情形下,静安区官方以及上海官方面临着更强的民间舆论压力,主要来自网络自媒体和外地媒体。



  静安区委、区政府面对的舆论压力在一些媒体的跟踪打击下加深。经济观察网于19日晚间发表仇子明评论,提出黄佩信“还不算是该被问责的第一
人”,根据佳艺公司财务数据,公开质疑“静安区政府有官员在其间有经济利益”,提请国家审计署严查。同时发表的调查报道,再度集中质疑静安建总“项目竞标
成为了一种仪式“、聚氨脂保温材料缺乏防火性能等。 



  财新网所发题为《上海大火索赔指南》的文章亦是标志性舆情,律师斯伟江提出可直接向静安区官方索赔,主要对象是建交委和区政府。文章得到门户网站19日推荐。作为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在19日版面上发表的评
论《愿见“火灾责任链”上每一个忏悔的面孔》,经则新浪腾讯等网站重点推荐,并将标题改为“上海大火需要问责更高级的责任人”等,对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级
构成更强舆论压力。文章以俄罗斯去年某场火灾为例,公开发问:“为何在上海这次火灾中,除了控制了相关嫌疑人外,迄今还没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担责?”

  对上海官方“拿电焊工当替罪羊”的指责亦有增无减 。在作为民间舆论重要集散地的天涯论坛中,《天涯观察》频道发表题为
《上海大火谁之罪?》的贴子,强调“别拿电焊工当替罪羊”,网友跟帖显示普遍支持这一观点。这一声音在新浪微博中也得到较多转载,开始流传一幅表现
“替罪羊” 的“凡客体”漫画式图片。“围观”者普遍表达了要求向更高层官员问责的要求,但尚未明确“更高层”的具体所指。



  18日起,上海胶州路处聚焦市民献花的描述开始在网络间兴盛。微博和论坛上流传多则现场视频,并频繁有民间意见领袖发表对献花者的敬意,并号召
更多人前往表达哀思,以及对上海官方迄今处置过程中“官官相处”的不满。有关警察“偷偷收走花束”的传闻在一些渠道中更加深了参与讨论者的愤怒。



  在有关献花的描述中,部分言论开始指责上海政府官员“冷漠”。有言论批评政府官员较之市民显得没有感情、没有担当,期望用献花举动向官方构成舆论压力,比较典型的评价是“当人民用鲜花铺满整条马路的时候,他们会看见民心的”。



  网络间流传的不满情绪,令央视18日晚间《新闻1+1》也被指控作为上海官方开脱责任,节目所述“上海火灾多人死在室内因逃生意识差”,成为微博间用来指责官方媒体避重就轻的证据。



  面对危机舆情延续,上海官方作出的举动是,通过各媒体18日宣布,立刻在全市开展防火安全生产大检查,19日上午4600多个在建工地停工,进行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及开展专项教育。



  官方回应:上海政府宣布多项“亡羊补牢”式安监措施,有助缓解高楼居民生存担忧,但未针对部分民间意见领袖“问责”要求作出回应,致使此项舆情仍在积蓄。



五、19日-20日:舆情减弱,质疑主要转入自媒体渠道



  进入周末,相关舆情强度明显减弱,相关消息和评论基本撤出主要网络媒体、纸媒和广电节目的重要版面,“守望相助”类的主旋律宣传尚未有效降低异
议者的不满,危机舆情主要转向新浪微博、天涯论坛、宽带山论坛等处体现,但对各个危机当事方的指责频率也有明显降低,一首由上海音乐人撰写的歌曲《上海一
家人》开始流行。



  在对上海高层领导“缺乏诚意”、“缺乏人性”的质疑进入新一天时,官方发布消息,称俞正声、韩正19日已率领大批下属,前往家属安置点哀悼遇难者。经过媒体强势刊播,此举缓和了“引咎辞职”论给上海高层领导带来的压力。



  在面对民众同情电焊工“替罪羊”的危机舆情时,上海官方通过媒体在19日宣布了于18日刑拘的另外4人的身份:“静安区建设总公司、静安区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及上海迪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4名相关负责人”。进入周末时段后,前往胶州路献花一事在传统媒体上也得到更
多呈现,但主要是在悼念范畴内描述。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出现更多周日“头七”召集,一类主要诉求为表达哀思,称将在21日正午默哀祈福、献花、合唱,同时
也有一些对事故处理进展持异议者发出呼吁,以求在表达哀思的同时表达对各级官方的不满。

  《新京报》20日发表评论,由上海市民街头献花为起言,呼吁上海“为大火遇难者降旗志哀”。



  针对建材问题,新华社19日发表第三篇评论,批评有关部门迟迟不对“夺命建材”下达禁绝令,而是听任其流入市场。在另一篇于20日发表的文章中,则由建筑专家出面否认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不安全,强调需提高住户安全防火意识,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官方回应:上海官方所控制的媒体强调宣示高层领导哀悼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舆论指责上海官方“人情冷漠”的抱怨。但增加刑拘涉事公司
负责人,未对“替罪羊”一说构成太多冲击,仍有大量直接针对政府官员的“下台”要求。由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主动介入对胶州路献花人群的报道,可以视作是官方
试图将此项舆情稳定纳入官方主控渠道。



六、20日-21日:直入高潮,官民互动,促进压力释放



  自21日上午起,因为大批民众选择“头七”前往胶州路献花祭奠,11.15火灾重新升为当天全国媒体最关注舆情之一。



  早间开始,多有门户网站推荐民众献花的图片新闻。微博和论坛渠道开始兴起对胶州路现场排队献花情形的描述,夹有大量对官方阻碍民众悼念、处置责任人不力的批评。  




中新社21日午前发布消息,称包括俞正声、韩正在内的上海市区两级领导均在21日早间前往胶州路献花祭拜,发布现场图片,包括韩正在现场的面部表情特写,
以及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在致哀现场痛哭的场景。网络媒体普遍在显要位置刊载推荐此消息,从新闻跟帖和论坛微博反响看,认同此举者和讽刺此举者均有相当数
量。



  随着献花现场人流不断增长,网络媒体加大了对现场情形的描述量,直至以门户网站最重要版位向受众推荐。整体来说,对现场维持秩序、控制人流的不满局限在微博等自媒体渠道,强度亦不剧烈,基本未进入拥有“把关人”的编辑渠道。



  一批调查性报道陆续公布,来自《中国经营报》、财新传媒及《财经》杂志。



  周六出版的《中国经营报》,由三个层面加深了未获解决的危机舆情,即“消防失职”、“工程转包”和“保温材料”。其中第一项系对消防部门能力的
全面批评,引用多项现场证言和数字,公开指控消防“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具体包括:1、市民质疑:18分钟消防车才赶到;2、1小时15分钟:市
民称高层灭火装备迟到;3、4小时:低效的先进设备。第二项,继续质疑佳艺与官方的关系。第三项,质疑该工程所用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可能涉及材料不合格。



  官方迄今的责任追究也被这份周报评论所批评,继续“替罪羊”之说,称“无一例外地集中于生产安全层面的问责,并未有更深层次的反思,遑论对城市安全的完善”,“那些在脚手架上挥汗劳作的农民工,他们的肩膀,不足以扛起上海大火几十个人死亡的职责”。财新网亦发布长篇报道,同样将批评目标指向“安全失控”和
“脆弱的消防”,并引用律师斯伟江言论,称比起电焊工,“更应该追究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而“截至财新发稿,尚未有政府工作人员被追究责任。”一个对官
方通报接警时间为14时15分的质疑出现,财新网引用一名目击报警者的证言,称“着火时间是13时53分左右,发现着火后,他就赶紧报了警。”

  《财经》杂志的报道指责上海患有“城市建设隐疾”,需要被检讨的,应是衍生此潜规则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强调,“摆在事故调查组面前的问题包括,工程建设有无腐败?层层分包内幕何在?事故问责又指向何处?”



 另有《京华时报》发表社论,直接向官方提出了公布“更翔实”死难名单的要求。



  官方回应:上海官方控制的媒体主动介入,通过宣布领导哀悼及公开报道献花热潮,将议程设置主基调定为“大火无情人有情”,呼吁“从精神上走出伤
痛”,基本成功地将相关舆情控制在了可控渠道内。胶州路现场秩序处置虽遭遇一部分人指责,但未直接形成明显危机。由一批调查性报道产生新动向、新指控,混
合自媒体渠道里因哀悼而起的群情汹涌,但对此官方仍未作出明确回应。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联系邮箱:xudanei@gmail.com。)





















徐达内上一篇文章:


真的真相 2010-11-19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深感内疚” 2010-11-23
大火“烧烤”上海官员 2010-11-23
本文涉及话题:火灾
上海
媒体札记
微博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
评论总数 [ 29 条 ]

2010-11-22 14:38:01clf615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在致哀现场痛哭”是因为这几天'鸭梨'很大!趁此机会发泄一下,鄙人表示理解~
转贴 回复 支持(61) 反对(0)
2010-11-22 10:27:09qoushi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完全和支持作者的观点!世博会后的上海,出现这样的惨痛事故,说明世博会的辉煌有几分是真实的!
转贴 回复 支持(56) 反对(0)
2010-11-22 12:38:14mmiinn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奥运后的毒奶粉——一夜回到奥运前;世博后的大火——一夜回到世博前:怎么这么经不起事啊?
转贴 回复 支持(54) 反对(0)
2010-11-22 11:04:49alan19758 来自上海市
是啊 我也觉得光几个电焊工时不足以承担起这个事故的责任的, 至于水到底有多深 ******* 只希望逝者安息。最主要的是相关的人员 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在中国犯罪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转贴 回复 支持(53) 反对(0)
2010-11-22 10:28:53richard-z-li 来自美国
应该保留现场,建立永久纪念碑,刻上罹难者名字。

zf也不要像牙膏袋,挤一挤抓几个人,再挤一挤再抓几个更高层的人。
转贴 回复 支持(51) 反对(0)
2010-11-22 22:56:57匿名 来自江西省南昌市
真相没什么好调查的,就算静安不做报告,上海和北京的老爷们就明白一大半.大家不都是这样上来的嘛.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下黑金光灿灿.这个火今年不发,明年也要发.包不住的.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2:38:05匿名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从底到顶全都烧透,就剩下一副骨架了。这就是当今的政府。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1:40:34匿名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一场大火,烧掉了世博的浮华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0:49:45匿名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缺乏“政治意义”的生命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避免不了有阴暗面,重要的是敢于改正。还是未死者默哀吧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0:27:52rovenkim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
去致哀的人多了,有人就会紧张了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0:23:40ye777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全国有几千万无资质无证书的农民工在盖大厦建路桥,不出问题是暂时的偶然的,出事时将来的、必然的!!等着吧!!!!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20:19:53nihaocxg 来自上海市杨浦区
天在看着人在做,,,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18:26:48匿名 来自英国


来自北京市 [ huangwj6666 ] 的原贴:

仅靠网上收集的一些信息,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又有多少真实的信息呢?虽说是综
述,可是把只言片语罗列在一起,任何事情到了尔等口中似乎都有因果关联了。其实每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政府和官员也不例外。“头七”是中国人的习
俗,大凡政府出面的公祭都是在这一天,这也说明了政府也在进步,日趋人性化。不要误导别人好像没有媒体和舆论的压力政府永远是错的。

1,在黄佩信是男是女这种基本信息都无法得到证实的采访现实下,请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得到所谓“真实”的信息?



2,我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可是这种无人被问责、丧事变喜事的“自然”是否值得肯定?不能反思?



3,这当然是进步。可是这都2010年了,这进步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18:03:38匿名 来自上海市
在当代当下,在如此的体制下,寄希望政府自我反省和道德约束,那是痴人说梦。

好好研究中国历史的历朝历代,就会对这种官商勾结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无论是唐宋元明清,还是现在,只是换了张皮而已,内核还是一样的。

以前是八股文科举考试,现在是高考;以前是儒家思想,现在是社会主义;以前是封建经济,现在是权贵资本主义;以前是世袭制,现在一样官二代和富二代;呵呵,换了表而已,官官相卫的思维和体系没有改变。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16:47:53匿名 来自上海市


来自上海市宝山区 [ chol ] 的原贴:

看看微博上的情况就知道远不是作者说的那样

你说的是天/朝的微博?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16:33:04dwxp2009 来自中国
这是上海开埠一百多年以来所发生的人员伤亡最惨、物质损失最大的火灾。

这是建筑工程层层转包所产生的腐败和劳动者的尊严、报酬、培训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产生缺乏工作上的积极性、创造性、专业性综合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1-22 14:38:01clf615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在致哀现场痛哭”是因为这几天'鸭梨'很大!趁此机会发泄一下,鄙人表示理解~
转贴 回复 支持(61) 反对(0)
2010-11-22 13:24:39miumiuoo 来自上海市


来自上海市宝山区 [ chol ] 的原贴:

看看微博上的情况就知道远不是作者说的那样

有心的人自会去了解,无心的了解也没用。



我只能说,这次装修从头到底就没有什么不违规的地方了,正因为此,不用指望他能查下去,这个坑太大,也太深了。
转贴 回复 支持(43) 反对(1)
2010-11-22 13:16:16huangwj6666 来自北京市

靠网上收集的一些信息,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又有多少真实的信息呢?虽说是综述,可是把只言片语罗列在一起,任何事情到了尔等口中似乎都有因果关联了。其
实每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政府和官员也不例外。“头七”是中国人的习俗,大凡政府出面的公祭都是在这一天,这也说明了政府也在进步,日趋人性化。不
要误导别人好像没有媒体和舆论的压力政府永远是错的。
转贴 回复 支持(5) 反对(118)
2010-11-22 13:15:42散步 来自北京市
有关部门对问责事情遮遮掩掩的底气和勇气,来自于我们的健忘,来自于不断发生的新的事故。

当有一天大家对灾难的反应趋于麻木时,真正的灾难才开始——因为哀莫大于心死!
转贴 回复 支持(52) 反对(1)
2010-11-22 12:40:13davide_woo 来自上海市
“大火已被成功扑灭,老百姓情绪很稳定!”

历史已经证明,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大家且拭目以待!
转贴 回复 支持(51) 反对(1)
2010-11-22 12:38:14mmiinn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奥运后的毒奶粉——一夜回到奥运前;世博后的大火——一夜回到世博前:怎么这么经不起事啊?
转贴 回复 支持(54) 反对(0)
2010-11-22 11:58:52pphk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
看了很多报道,发现所有的大型灾难都和政府有很大的关系,都有官商的影子在里面,这在中国这种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官商也在稳定中国经济,所以中国的未来就依托于这些官商,成也官商,败也官商。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61)
2010-11-22 11:54:27tender78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
没有关系,很快人们会忘记这场大火的
转贴 回复 支持(24) 反对(6)
2010-11-22 11:34:53sjtucui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纵横之间 失去重心~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1)

[查看所有评论 ( 29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62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