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棉價脫韁 拉不住的瘋狂
2010/10/20 14:57:46瀏覽207|回應0|推薦0
棉價脫韁 拉不住的瘋狂






■錢江晚報/張雲山、黃晶晶報導






October 15, 2010 06:00 AM | 526 觀看次數 |  | 0 0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圖片 1 / 3

面對走高的棉價,新疆的棉農笑了。(取材自錢江晚報)






 


 


新疆阿克蘇,是中國第一棉花重鎮,轄區內的沙雅縣是中國第一產棉縣,種植棉花超過100萬畝。在這裡,吃「棉花飯」的數萬人。只不過,這條棉花產業鏈上,種棉—軋花—紡紗—棉製成品,未必一榮俱榮。今年棉花收成好,幾家歡樂幾家愁。

10月8日、10月11日,鄭州期貨交易所的棉花期貨連續兩天觸及漲停,每噸2萬4325元的報價,比9月1日的每噸1萬7455元的最低價已經上漲了近四成,創出歷史新高。

在阿克蘇,承包6000多畝土地的種棉大戶彭施偉,今年靠棉花就能賺1500多萬元;以往到他的田頭收棉花的溫州人,卻不大見得到了,由於收花紡紗虧錢,溫州老闆難得聚在一起,靠打撲克牌遊戲打發時間。

在沙雅縣,田頭的棉花收購價已經從8月底的每公斤8.8元漲到了10月11日的每公斤12.7元,漲幅達到36.4%,絲毫不比期貨市場遜色。

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長戴路說,今年棉花價格上漲,主要跟天氣有關,另外,炒家囤貨,部分企業搶棉也推波助瀾。

年產需缺口 達258萬噸


次棉花漲價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棉花供需形勢吃緊,供不應求。目前,紡織服裝需求明顯增大,2010年1~8月份國內紡織服裝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4%,而棉花
總產量將較上年度下降12.4%,為700萬噸,這是2000年以來棉花產量的最大降幅。根據產銷存數據計算,2009~2010年度棉花產需缺口高達
258萬噸,較上年度擴大117萬噸。

沿著阿克蘇的鄉村道路行下走,沿途都是運棉花的汽車。當地農民等在路邊拾掉下來的棉花,就這樣,每天收入也有幾十元。棉花上漲後,很多棉販直接到地頭收購棉花,給的價格比周邊軋花廠都高。拾上來的棉花,不經過晾曬,直接被棉販搶走,棉花真的成了棉農手中的「白金」。

面對一路走高的棉價,棉農笑了——辛苦了一年,能有個好收成;熱錢瘋了,紛紛湧入新疆棉市,希望能掘一桶金;棉企迷茫了,收還是不收;紡企謹慎了,經濟復甦稍有起色,眼看著成本步步逼近銷售價……傳到下游的末端,消費者要破費了,得承受棉製品因成本高企帶來的漲價。

怕重演漲跌歷史

經濟學教授的第一堂課,往往是先解釋價格決定於供給和需求。顯然,惡劣的天氣讓農產品供給在某些環節上出現缺口,要看到目前整個經濟體系中沉澱了過多的貨幣,這才是這波漲價的深層次原因。   

棉價瘋狂,棉農惜售,部分廠商囤貨,下游紡織廠減產……這一切在現沙雅縣新墾農場負責人呂作光看來,似乎回到了12年前。

1998年,呂作光還在當地政府部門任職,親歷棉花從瘋狂到大跌的全過程。

1998年,是新疆棉花的豐收年,阿克蘇棉花產量超過100萬擔,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剛剛過去,不少企業也爭搶棉花資源,棉價開得也比往年也高。

「當
時9月份皮棉出廠價就是每噸1萬8000元,但紡織廠根本承受不了,棉花庫存積壓很厲害,根本沒有廠商要。」為了處理積壓的大量棉花,當地成立棉花銷售小
組去推銷棉花。當時棉花幾乎每隔兩天每噸就降200元,到了1999年6月,才把滯銷的棉花處理完畢,但這時棉價已經降到每噸7000多元,跌幅超過
60%。

不敢買 溫州棉商打牌度日

自從2003年棉花市場放開收購後,在遠距浙江的新疆大地上,開始湧現出眾多浙江人創辦的民營棉花加工企業,更多溫州等浙江資本入疆,曾給多少新疆浙商帶來財富夢想的小小棉花,如今卻成了眾多當地浙商緊鎖眉頭的憂愁。

「價格是歷史新高了,但是對於軋花廠來說,風險也大了很多。」新疆阿克蘇久如棉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鄭瑞光,溫州永嘉人,從1995年到新疆做棉花生意有15個年頭了。

「去年加工9000多噸,賺了1000多萬元。」在鄭瑞光眼中,儘管也經歷過起起伏伏的棉價,但軋花廠老闆們對棉價的議論,從沒像今年這樣充滿分歧和擔憂。

鄭瑞光軋花廠所在的阿克蘇市西大橋,聚集眾多溫州人開辦的軋花廠,這裡也是阿克蘇棉花收購的「主戰場」之一。這裡溫州話處處可聞。 「在新疆收棉花、加工棉花的,十個人裡有八個是溫州人。」

綿延的阿塔公路上,不少溫州人和其他加工散戶沿途攔車加價搶收棉花。更多熟悉市場的溫州加工「散戶」,在棋牌室裡打發時間,今年棉花始料未及的高價,讓他們不敢輕易下手。

虧大錢 紡紗廠讓工人休假

收購價格飛速上漲,很多軋花廠老闆們犯愁,「下游紗廠的用棉量卻不大,以前給寧波、杭州的幾家紗廠供貨一次都是500噸,今年連訂貨的電話都還沒來一個;山東的很多廠也都受不了,誰敢輕易囤貨啊?」鄭瑞光的手機儘管24小時開著,但卻比去年要安靜得多。

「現在生產越多虧得越多,每噸紗要虧3000多元,乾脆給工人放假了,能少虧一點是一點。」新疆鴻力棉業董事長滕敏力說,紡紗廠是棉價大漲的最大受害者。

在2003年開始的炒棉熱潮中,滕敏力是阿克蘇地區頗有頭腦和膽識的溫州棉商,不到20歲就開始來新疆彈棉花的他,如今旗下擁有一個7萬多畝的棉花農場,經營著年產10萬錠的紡紗廠。但日前到他位於新疆鴻力紡紗廠,廠裡一片寂靜,只有一輛江蘇牌照的車在裝紗。

滕敏力表示:「這一車要虧13萬,能不接的單子都不接了。」按照棉花每公斤11元的收購價,現在每噸32支普梳紗的成本是3萬5000元,而下游印染廠給的最高價是每噸3萬1500元,每噸紗要虧3000多元。

焦慮的不僅是紡紗企業,對於棉花占成本五成以上的棉紡類企業來說,棉花價格一路高漲將迫使企業盈利步入艱難的「走鋼絲」時代。

杭州永翔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索正喜說,棉花占到該企業總成本的75%,棉花持續漲價使得他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如果庫存用完只能採用每噸高達近2萬5000元的新棉,企業會立即陷入虧損。如果棉價繼續上漲,很可能牽扯到要限產,甚至要關車停產。

棉花的漲價使得大量的棉企提高產品的出廠價格,而上游產品的漲價使得下游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據了解,棉花占一般服裝成本的40%左右。

根據測算,棉花價格上漲5%,服裝加工企業利潤就會下降2%。從棉花原料漲價到面料企業,再傳導給服裝生產企業,肯定需要一個過程。而現在已經有企業開始醞釀秋冬裝漲價,這些企業迫於壓力,提前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市場。

棉農賺錢卻心慌

棉花價格上漲,受益最大的是棉農。沙雅是中國第一產棉縣,棉花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接近每公斤13元的棉花,早已超過棉農的預期,棉農在驚喜之餘,也在擔心棉價「跳水」。如果明年棉價大跌,又會回到棉賤傷農的老路。

「種
棉花30年了,今年是最好的年頭,做夢也沒想到棉花價格這麼高。」從1980年就到新疆阿克蘇喀拉塔勒鎮的種棉大戶彭施偉,開墾了土地6000多畝,今年
靠棉花就能賺1500多萬元。棉花價格的上漲,讓最源頭的棉農嚐到賺大錢的滋味,但他們心裡慌兮兮,不知道棉價瘋狂之後如何收場。

10
月1日,彭施偉賣掉今年第一批細絨棉,16噸多,每公斤11.2元,換回了180多萬元。收棉花的是浙江人開的一家軋花廠,價格比去年最高價格每公斤還高
了3元。 10月8日,棉花的收購價已經漲到每公斤12元,10月11日,每公斤棉價更達到12.7元。棉價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拉也拉不住。

如何收場沒人知


到這樣的好年頭,種棉大戶能賺多少呢?彭施偉算了一筆帳,每畝成本大概在1700元。按照畝產量450公斤計算,每公斤10元的棉價計算,產出可能接近
4500元,每畝地淨利潤2800元左右,6000畝地今年能賺1500萬元以上。這是歷史上最好的收成。聽說一位大戶承包1萬3000畝棉花,今年收益
可能超過2500萬元。

不過,種棉大戶賣棉花得到的錢,已經開始預支出去了。一袋磷酸二胺化肥的價格從9月底的180元漲到10月初的202元,一噸尿素的價格半個月時間也漲了300多元,大家都預期棉花漲價了,農資肯定也要跟漲。

另外,拾花工的工資也比往年漲了40%,現在拾一公斤棉花,人工費是1.4~1.5元,幾乎每個種棉大戶都碰到了拾花工短缺難題。

新疆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站站長戴路說,新疆的耕地面積是有規畫的,首先要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然後是果樹,最後才是棉花等經濟作物。儘管今年棉花價格很高,棉農收益不錯,但阿克蘇市的種棉面積不會再擴大,因為沒有土地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棉價脫韁 拉不住的瘋狂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5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