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茅于轼:市场为何有效
2010/08/07 11:06:37瀏覽179|回應0|推薦0
2010/08/07 11:05




2010年08月06日 06:08 AM

茅于轼:市场为何有效

 

(编
者按:本文为茅于轼先生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
维迎新著《市场的逻辑》一书所作书评,由该书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FT中文网独家首发。我们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令各国政府纷纷介
入经济活动、市场调节功能受到质疑之时,本文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我研究经济学三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最使我惊奇的是,我越来越感到市场
的有效性。随着对经济变化认识的深化,我这方面的感知越来越深刻。甚至可以说,整个经济学就是反复论证市场的有效性,或者从反面来说,它否定了许多自认为

聪明的对经济活动的人为干涉,特别是计划经济的设想。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也是论证何以市场是有效的,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我的认识是一样的。尽管各人

的经历不同,但可说是殊途同归。他在“前言”中说:“我对市场经济的理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进行不断深化,我对市场的信念不断强化”(原书第4页)。
对这一思想历程,我非常有同感。


我曾经说过,计划经济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学作为反对计划经济的一门学问,也将永远有用。张维迎在
他的书中写道:为什么社会要出钱养活这么多经济学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去捍卫(原书第10页)。我们两人对经济学的用场也有极为相似的看
法。如何捍卫市场经济?就是要不断说明市场的有效性,用逻辑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


举一个最近热议中的例子。房价高,大家买不起,怎
么办?没有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会说,依靠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能解决普通人买房的问题。但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却正是这些市场之外的手段。想说明大家买房还要

靠市场,普通人能相信吗?普通人的想法是,因为市场才把房价抬得这么高,如果继续靠市场,而不靠政府的力量纠正一下,大家怎能买得起房?比较这两种看法,

就可以知道经济学的用处在哪里。再比如粮食安全,是靠18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还是靠市场,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粮食是应该自给自足,还是依靠国

际市场更安全,又是一个一般人搞不清的问题。正因为市场经济被怀疑,计划经济造孽,曾经死了几千万人,所以需要经济学家。他们有可能防止巨大灾难的发生。




场为什么有效?可以有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张维迎在他的书中强调了两点。一是个人想得利,首先要为别人创造价值。二是市场还有一只看不见的眼睛,它防止偷

懒,捡小便宜,使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成为可能。我对市场的有效性有不同的解释。别的经济学家还可能有其它更多的不同解释。这也说明,全面理解市场是极为
困难的,因为它太丰富了。


什么是市场?我认为就是人的自由活动(在经济方面)。人是理性的,不会做愚蠢的事,这是市场有效的根本原因。市场
的特征是交换。交换提升了物的用场,也增加了人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就是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交换生财的原因也在于此。交换是

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生财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一个人不能生财。这与劳动价值论不同——劳动能生产出物,而物要变成财必须通过交换,所以一个人可以劳动,

但不能生财。现在的GDP就是统计交换得出的。两个人所同意的交换,必定对两个人都有利,因此必有财富的产生。交换不是零和游戏,它有净的产出。这和传统

经济学所说的“等价交换”正好相反。如果交换是等价的,为什么大家要忙着去交换?交换为什么有动力?得出等价交换想法的原因,在于劳动价值论。它认为一物

的价值多少取决于该物生产时所花去的劳动量。交换前后物没有变,所以其价值也不变。殊不知物的价值取决于谁拥有它,以及时间,地点等条件。同样的香蕉在广
州消费掉和在北京消费掉,其价值是不同的。广州人经常吃香蕉,北京人难得吃得到香蕉。


如果外界有干扰,人就不能做最合理的事,效率就降低了。举

一个例子:埃及首都开罗市政府规定对房产征税,当新房封顶时开征。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新房住人之后仍不封顶,从远处看去,一片烂尾楼。政府的税没征着,倒

把城市变成了烂尾楼城。这说明了税收必须中性的道理,也就是市场有效性的道理。非中性的税收破坏了市场原有的安排。中国在改革前,在农村实行合作制(初级

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要求农民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农民不愿意,用怠工来对付,搞得全国人民吃不饱饭达二十多年之久。这都是干涉自由的结果。一直到凤
阳县18户农民签订生死合同,自由单干,才结束了中国几亿人吃不饱的历史。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反对自由的人认为,自由会造成冲突,纪律才
能导致最优。不错,在战争中纪律无疑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活动中并非如此。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寻找最优的组合。和谁交换需要寻找,这就是拍卖

和招标。有钱投什么项目,需要考察选择,也需要自由。干什么行业,哪些行业有发展前途,取决于很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没有自由,统统按照一些死规定,肯定
缺乏效率。


的确,太自由了会引起利益冲突。所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利己不可损人”。市场经济是一个双赢经济,也因此它具有非凡的财富创
造能力。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前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充满着掠夺、剥削、欺诈、威胁等非双赢的活动。所以社会的进步非常慢。直到十八世纪后期,人权观念逐步确

立,特权逐渐式微,人与人之间有了平等,尤其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得到保护,这才出现自由人和市场经济。自由是和消灭特权相联系的。所以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

而是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使人人都生活在没有人干涉其自由的环境中,人人都得到最大的自由。在市场经济中,人人追求利益,但是每个人都不得损害别人的利益。
这只有在消灭了特权的社会中才做得到。我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也在于此。


反对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理由是,市场具有盲目性。这个判断不错,市场确
实有盲目性。因为市场由许多独立的个人做经济决策,他们只能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有限信息来决策。由于信息不全面,决策有可能是错的。但是市场有自我纠错的功

能,它随时随地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我们指望一个不犯错误的经济,恐怕是乌托邦思想。事实上,计划经济不但犯错误,而且极难纠正。死了上千万人,还要继

续坚持。人类历史上这种瞎指挥多不胜举。人们迷信计划经济,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计划永远是正确的。人们绝不会要一个错误的计划。但是恰恰这个前提并不存

在。计划都是人做的,即使是聪明人也会犯错误,何况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问题,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用18亿亩耕地来保护粮食安全的错误就在于此。谁也无法

计算出,为什么18亿亩比19亿亩更安全,或17亿亩就不安全。我反对韩愈千里马的那篇文章,它的错误在于假设存在一个永远正确的伯乐,却没想到从哪儿去

找一个永远正确的伯乐。发现千里马固然难,找伯乐一样难。用找伯乐的难代替找千里马的难,问题一样没解决。韩愈的这篇文章中国人念了一千二百年,谁也没发
现它逻辑上的毛病。它假定有一个不犯错误的伯乐,有意无意地强化了


受阻碍的自由交换还有一个非凡的重要意义,那就是只有在
自由交换的条件下,钱才能够度量商品的价值。不受阻碍意味着钱可以流通无阻,钱可以和商品自由交换,永远不发生买不到或卖不掉的问题。在经济学里这称为一

般均衡状态。只有在这时候,商品的价格才能够度量其稀缺性或价值。任何对自由交换的妨碍,凭票凭证、审批、价格管制,身份限制等等,都会减少钱对价值的度

量功能。计划经济中由于没有自由交换,钱失去了度量价值的功能,使经济陷入全面混乱。该进口的在出口,该增产的在减产,真正创造了财富却表现为亏损,管理
好企业的被误认为管不好。经济失去了是非,这是计划经济失败的最终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自由交换。所以真正的经济学家都是经济自由主义者。



是自由交换的市场确实有失效的时候。这是由于有外部性(比如污染),有自然垄断,使市场偏离了最佳效益。这时候可以由政府来纠正,也可以由其它机构来纠
正。但是要注意,纠正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我们只能说,由于市场有可能失效,对市场的干预是能够成立的。


纠正了不
良外部性、控制了垄断后的市场,是财富生产最有效的制度。但它仍然未必是财富分配的理想状态。所以我说,一个社会,经济上的两大问题是财富的生产和财富的

分配。这两件事都做好了,经济就没有大问题。但是什么样的财富分配是合理的,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并不存在对和错的区别。有时候为了大

家同意的财富分配的调整,牺牲一点财富的创造,改善一点财富的分配是可以的。但是切忌做那些既不利于公平分配,又不利于财富创造的愚蠢之举。经济适用房政
策就是一例。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市场的逻辑》


张维迎 著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定价:45.00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何不能心平气和讨论经济问题? 2010-08-06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2010-08-06
黄益平:中国向常规经济过渡 2010-08-05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 时间倒序 时间升序 热门程度 评论总数 [ 155 条 ]
2010-08-06 10:59:13seawave315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很高兴又读到茅老的文章,感觉茅老这么些年受到了公众太多的批判和误解,但是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决捍卫市场经济,传播经济学的知识。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茅老提出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民众在听到这些观点时不能理解和接受,反而群情激愤呢,甚至有人批判茅老是
御用经济学家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茅老用的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规范性分析,而民众用的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觉,当你的理论和经验、感觉不同

时,老百姓当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了。第二,茅老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殊不知这些理论都是有条件和前提的,一个最基本

的前提就是市场经济,可是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当用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理论来解释中国问题时必然会得出很多和中

国现实不符的结论。我觉得这也是包括茅老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分析中国问题时面临的问题。第三,舆论对不同的观点缺乏一种宽容的精神,舆论往往表现为

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思考。密尔在《论自由》里早就论证过,无论观点的正确与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观点的交锋正如在一个意见的市场,经过充分的市场
竞争,正确的意见得以留存而错误的意见被淘汰。

今天看到茅老的文章,有感而发,因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的表达自由所以对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切。在FT中文网上潜水很多年,发现多数朋友还是非常理
性,通过论辩达到观点的交锋,往往产生很多真知灼见,但是有时候也很遗憾,也会有极少数的人试图通过情绪化的宣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
利用FT中文网这个平台,真正实现观点的交锋,促进智识的提升。
转贴 回复 支持(115) 反对(25)
2010-08-06 13:33:59luokai2288 来自北京市
为了党的利益,坚决反对民主,反对自由,反对法治。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一亿年不动摇。
转贴 回复 支持(79) 反对(9)
2010-08-06 12:10:08w587l 来自浙江省舟山市
此书,有点尴尬,包括其45元的定价
相信市场经济的人,无需看此书;因为可以从各方面收集相关信息
而不相信市场经济的人,尤指中国当前学校教育下的众多普通民众,又看不起,太贵
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需要想想,当自己长期受到共产党政府的优待照顾时,究竟为中国社会做了什么,客户价值何在?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市场的力量,越来越超越计划的力量
这,并非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功劳,而是中国亿万民众努力探索的结果
拜托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中国社会不需要自诩“精英”的指导,需要的是民众的辩论和思考,需要的是无数P民的经营和投资
因为,你们不是上帝,请不要妄图替代上帝
转贴 回复 支持(81) 反对(16)
2010-08-06 17:25:47cantiona 来自上海市
老先生对于市场经济的论述我是完全赞同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失控,恰恰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限量供应加招拍挂的手段,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额收益,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推高了房价。
绑架了政府,房地产商和投机集团便开始有恃无恐的捂房,炒房价,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根本就不是市场经济,以政府为代表的各利益集团是不可能让房价跌下来的。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高收益低风险的。

可这又哪里是市场经济之道?

所以我不同意老先生最后对经济适用房的评价,居者有其屋乃是文明社会的特征,既然西方很多市场经济国家,都可以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或者是廉租房,以提高人民福利,为何中国建了,就会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呢?
其实这是一个伪论点,因为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那房价根本不可能这么离谱,简直有擅天下之利之嫌;就因为现实中不是市场经济,所以更要用一些看上去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提高社会的福利,为民生立命,这是任何一个理智的政府都应该做的。
转贴 回复 支持(30) 反对(3)
2010-08-06 12:22:21stevenjqliu 来自上海市
茅老在学术上的勤奋是让人佩服的,但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有人支持,他一直在鼓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完全自由市场主义。看看美国的救市政策,难道美联储那群人都是笨蛋! 醒醒吧!
转贴 回复 支持(34) 反对(16)
2010-08-06 17:25:47cantiona 来自上海市
老先生对于市场经济的论述我是完全赞同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失控,恰恰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限量供应加招拍挂的手段,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额收益,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推高了房价。
绑架了政府,房地产商和投机集团便开始有恃无恐的捂房,炒房价,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根本就不是市场经济,以政府为代表的各利益集团是不可能让房价跌下来的。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高收益低风险的。

可这又哪里是市场经济之道?

所以我不同意老先生最后对经济适用房的评价,居者有其屋乃是文明社会的特征,既然西方很多市场经济国家,都可以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或者是廉租房,以提高人民福利,为何中国建了,就会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呢?
其实这是一个伪论点,因为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那房价根本不可能这么离谱,简直有擅天下之利之嫌;就因为现实中不是市场经济,所以更要用一些看上去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提高社会的福利,为民生立命,这是任何一个理智的政府都应该做的。
转贴 回复 支持(30) 反对(3)
2010-08-06 17:16:34wyh66888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市场经济是不容置疑的,问题的关健在于市场规则。规则对头了,市场经济就发挥了好的作用,规则不对头了,市场经济就要制造灾难了!
转贴 回复 支持(6) 反对(0)
2010-08-06 17:10:37xingershang 来自北京市
"什么样的财富分配是合理的,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___又在胡扯了,难道“共同富裕”不是市场经济的最客观标准?否则,你改来改去为哪般?只等你们豺狼一般,把民众的鲜血吸光了才算找到标准了?
一边乘凉去吧,老而不死是为贼,不要在兜售那些恬不知耻的烂货了!计划经济的失败不是因为它比市场经济低劣,而是它没有赶上信息时代的低成本时代,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如果让有良知、正直的政府去设计执行,未必就比黑心的所谓市场经济差!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17)
2010-08-06 17:10:30匿名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来自北京市 [ blaze99 ] 的原贴:

“殊不知物的价值取决于谁拥有它,以及时间,地点等条件。”看着这个话,我很无语,一个研究经济三十年的人,没弄清楚价值和使用价值。

另外,他的这篇谈市场的文章,我看着很陌生,他说的是别的国家的法制化的市场吧?怎么跟中国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拜托,能不能真正的研究点中国的市场,从中国的市场的角度谈问题好不好?!


请问使用价值是怎么测度的呀?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1)
2010-08-06 17:02:55larry927233 来自澳大利亚
市场理论的正确性还需要讨论么。关于前提的问题,正因为各种前提的存在才有新经济学的发展,包括博奕论,制度经济学甚至包括经济心理学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在经济理论的框架之中。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太容易情绪化,太相信直觉,而部分政策制定者缺乏对中国经济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在制定政策时又由于没有坚强的哲学和经济学基础而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使得经济学成为被束之高阁的调控腰牌。
茅老的文章很容易被断章取义,并被愤而泼墨。
真话总是很难听。帮你骂街的未必是好人。
真理可以用实践检验,可以用时间检验。
转贴 回复 支持(6) 反对(1)
2010-08-06 16:57:16匿名 来自广东省肇庆市


场也是在计划之下形成的吧?产品生产没有计划?现在是这么多的有计划的产品却在一个无计划的市场里交换。计划经济不是相中千里马的伯乐,市场经济在什么逻

辑下就可能是相中千里马的伯乐?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眼睛”是伯乐?那么这个伯乐难道不也一样会被“强化”?房价高企,源于市场充斥的稀缺资源被强大的
资金哄抬才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这本身说明市场经济的无序性,资本的贪婪性恰恰是自由经济的死穴。
转贴 回复 支持(3) 反对(6)
2010-08-06 16:51:47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 seawave315 ] 的原贴:

很高兴又读到茅老的文章,感觉茅老这么些年受到了公众太多的批判和误解,但是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决捍卫市场经济,传播经济学的知识。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茅老提出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民众在听到这些观点时不能理解和接受,反而群情激愤呢,甚至有人批判茅老是
御用经济学家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茅老用的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规范性分析,而民众用的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觉,当你的理论和经验、感觉不同

时,老百姓当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了。第二,茅老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殊不知这些理论都是有条件和前提的,一个最基本

的前提就是市场经济,可是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当用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理论来解释中国问题时必然会得出很多和中

国现实不符的结论。我觉得这也是包括茅老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分析中国问题时面临的问题。第三,舆论对不同的观点缺乏一种宽容的精神,舆论往往表现为

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思考。密尔在《论自由》里早就论证过,无论观点的正确与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观点的交锋正如在一个意见的市场,经过充分的市场
竞争,正确的意见得以留存而错误的意见被淘汰。

今天看到茅老的文章,有感而发,因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的表达自由所以对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切。在FT中文网上潜水很多年,发现多数朋友还是非常理
性,通过论辩达到观点的交锋,往往产生很多真知灼见,但是有时候也很遗憾,也会有极少数的人试图通过情绪化的宣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
利用FT中文网这个平台,真正实现观点的交锋,促进智识的提升。


你的回复立意不高,你对未来的期待只是“真正实现观点的交锋,促进智
识的提升。”?现实社会不是书房,不是象牙塔,有太多实际的问题,太多血与泪的问题,容不得你平静,容不得你淡定,容不得你从容,容不得你摆出儒雅
气。。。这也可以解释民众为何对一些言论观点无法容忍。一个不了接现实,不结合实际的学者有何价值?僧人??况且谁会相信一些学者不了解现实?是不了解还
是有意为之?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7)
2010-08-06 16:51:30告死的天使 来自北京市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 seawave315 ] 的原贴:

很高兴又读到茅老的文章,感觉茅老这么些年受到了公众太多的批判和误解,但是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决捍卫市场经济,传播经济学的知识。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茅老提出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民众在听到这些观点时不能理解和接受,反而群情激愤呢,甚至有人批判茅老是
御用经济学家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茅老用的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规范性分析,而民众用的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觉,当你的理论和经验、感觉不同

时,老百姓当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了。第二,茅老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殊不知这些理论都是有条件和前提的,一个最基本

的前提就是市场经济,可是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当用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理论来解释中国问题时必然会得出很多和中

国现实不符的结论。我觉得这也是包括茅老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分析中国问题时面临的问题。第三,舆论对不同的观点缺乏一种宽容的精神,舆论往往表现为

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思考。密尔在《论自由》里早就论证过,无论观点的正确与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观点的交锋正如在一个意见的市场,经过充分的市场
竞争,正确的意见得以留存而错误的意见被淘汰。

今天看到茅老的文章,有感而发,因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的表达自由所以对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切。在FT中文网上潜水很多年,发现多数朋友还是非常理
性,通过论辩达到观点的交锋,往往产生很多真知灼见,但是有时候也很遗憾,也会有极少数的人试图通过情绪化的宣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
利用FT中文网这个平台,真正实现观点的交锋,促进智识的提升。


“发现多数朋友还是非常理性,通过论辩达到观点的交锋,往往产生很多真知灼见,但是有时候也很遗憾,也会有极少数的人试图通过情绪化的宣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同意你这一段的看法。
转贴 回复 支持(3) 反对(0)
2010-08-06 16:41:32tiger_lin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 seawave315 ] 的原贴:

很高兴又读到茅老的文章,感觉茅老这么些年受到了公众太多的批判和误解,但是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决捍卫市场经济,传播经济学的知识。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茅老提出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民众在听到这些观点时不能理解和接受,反而群情激愤呢,甚至有人批判茅老是
御用经济学家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茅老用的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规范性分析,而民众用的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觉,当你的理论和经验、感觉不同

时,老百姓当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了。第二,茅老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殊不知这些理论都是有条件和前提的,一个最基本

的前提就是市场经济,可是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当用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理论来解释中国问题时必然会得出很多和中

国现实不符的结论。我觉得这也是包括茅老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分析中国问题时面临的问题。第三,舆论对不同的观点缺乏一种宽容的精神,舆论往往表现为

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思考。密尔在《论自由》里早就论证过,无论观点的正确与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观点的交锋正如在一个意见的市场,经过充分的市场
竞争,正确的意见得以留存而错误的意见被淘汰。

今天看到茅老的文章,有感而发,因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的表达自由所以对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切。在FT中文网上潜水很多年,发现多数朋友还是非常理
性,通过论辩达到观点的交锋,往往产生很多真知灼见,但是有时候也很遗憾,也会有极少数的人试图通过情绪化的宣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
利用FT中文网这个平台,真正实现观点的交锋,促进智识的提升。


"茅老提出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易中天,李承鹏,剑桥的政治学讲师刘瑜都在各自的博客中提到这一点:"在中国最难得,最迫切的就是普及常识".
转贴 回复 支持(11) 反对(1)
2010-08-06 16:39:21huangfangbaii 来自四川省南充市


所周知:毛主席对人民热爱,特别对农村、农民最关心,他对中国农村很熟悉,他也提出过不少意见,或说“计划吧”,他在几千人的各级干部会上,曾明确说:生
产300百来斤的田,当时能增产100来斤,就到顶了,叫人们不要听上级的佈置。实事是不按毛主席提出的计划,出现的没有任何计划的浮夸风造成的。
茅老跟着帝国主义反华大合唱,说计划经济造成的死人,现在还在攻击我国现在已经出现的农村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有计划的生产、销售好形式,真实违背良心说歪话!
转贴 回复 支持(6) 反对(19)
2010-08-06 16:39:07cyq1960 来自广东省肇庆市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johnchan1976 ] 的原贴:


济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经济,还是只能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当今如此复杂的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广州人吃香蕉和北京人吃香蕉能说明什么?地球人都知道,那是因为香蕉是热带水果,广州人接近产地,可以天天可以吃香蕉,香蕉带来的效用
(utility)不高,也就是吃腻了。而远离产地的北京人吃到香蕉就觉得倍儿香,就这么简单。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能说明马克思研究了几十年的劳动价值论
有问题了?能说明广州人买香蕉不是等价交换,北京人买香蕉就是等价交换了?
此外,甚至作者自己都承认了连最基本的什么叫市场,经济学界都无法做出一个定义。经济学家都干什么吃了?


我也是学经济的,我也热爱经济学,通过看萨缪尔森、曼昆、布莱查特、斯蒂格利茨等人的经济学书籍,我学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理念,了解了一些不同于工程技术的

思维方式。但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悲哀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和一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一样,对当今社会上任何一个热点经济
现象高谈阔论!而且,众人皆愚昧,独我洞察一切的姿态来批判、批判、批判!

而研究经济学的那些旷世奇才——经济学家们,最让人看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永远无法对自己研究的市场、财富、有效性、消灭贫穷等最基本的命题拿出令人信服的结
论,永远都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原地打转,经济学家之间互相诋毁。如果说把各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程度比较的话,经济学也许排最后一名!
经济学家永远只知道批判,却拿不出一整套有效地方案,且不知,真正的社会前进的动力,不是来自与批判,而是来自于合理的建议!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否认经济学家的社会作用,更不会诋毁经济学作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解释的作用,我只是想说,他没有那么伟大,它也没有那么能解释一切。


已经产生了一个,你读过吴杰的《财富论》,要是读的懂,你就知道经济学本不是茅之类的学科。
转贴 回复 支持(3) 反对(0)
2010-08-06 16:36:53wuzhongshan1983 来自北京市


说话,终归是要有个立场的,不然就没有必要说了!茅老也是一样,市场经济是个好东西,至少可以证明能够丰富物质供给,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市场上扮演

“理性”的角色,我想确实值得商榷。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争论已经快百年了,不止中国,每天国外媒体上的辩论看的还少吗?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攻击别

人的短处,捍卫自己的长处,用一百条理由证明已经设定好的结论。自由市场也好,政府干预也好,恰恰是经济交替发展的因素,自由过了火就要出事,大部分经济
危机都是这样出现的;干预过了火也要出事,苏联模式的失败就是这样。所以,请务实吧。
转贴 回复 支持(7) 反对(0)
2010-08-06 16:33:00fuwg2001 来自IANA


房市为例,其市场自我调节失效的原因在两点,一是开发商之间的默契同谋,导致他们的成本没有随房价上升,即地价不够高,工人人力成本也不够高。二是政府卖

地收入没有反馈给居民。否则,房价上涨的部分应该通过地价和人力成本(工资)返还给居民。失去了这两个管道的畅通,才是问题的关键。同理,炒房客也是因为
默契同谋,才使得房价居高不下。

不过在现实社会里,博弈论的假设在房市里显然是失效的。失去了这个基础,祈求市场自我调节是不成立的。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0)
2010-08-06 16:28:25匿名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
自由听起来很好,但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本人发表了不同观点就没发表,不要紧,没关系。中国的列车是不会停下的,不是睡狮,而是觉醒的中国。
中国怕和平演变,很好,中国的环境恶劣,周边没有实质的和平,越攻击中国,中国人越团结。谢谢那些攻击中国的人!
转贴 回复 支持(3) 反对(0)
2010-08-06 16:17:52bmw00813 来自日本
送茅老师一句话:“以人为本”。
社会需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是政府说了算,更不是经济学家说了算,而是‘消费者’说了算。时下分配不均巨大,而又不能像毛时代一样打土豪分财产时,经济房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计划经济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人类天生的惰性,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受挫;国家也没充分尊重劳动者,权当生产机器罢了。因而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

中国其实把市场经济做得很好,只是严重欠缺公平公正的法制体系。时下中国可以描述为‘君子爱财,取之无道,用之更无道。’而美国却因‘取之有道,用之挥
霍’招致危机缠身..当人人都处于不得不‘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的法律监管下,13亿人的致富积极性是不可抵挡的前进力量!/
转贴 回复 支持(4) 反对(1)
2010-08-06 16:16:35luwangliutao 来自辽宁省鞍山市
唯市场论不过是苍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美国人以市场竞争为外衣来掠夺中国的财富,当然美国人已经掠夺很多了,中国将用什么来抵抗,到时候就请茅先生来抵抗吧.
转贴 回复 支持(4) 反对(1)
2010-08-06 16:16:35阎旭峰tom 来自江苏省

重复 [ 1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 [ 匿名 ] 的原贴:

是,
“逗你玩”是由于需远远大于求。只是这里的“需”不仅仅包括日常的消费需求,
还包括“投资”需求--资本逐利的需求,因流动性过剩资本囤积农产品以牟利。如果你仔细思考这些资本也正是利用了供需理论获利。囤积-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获利。在你的理解中仅仅包括了日常的消费需求,所以你认为经济学理论和现状之间出现了偏差,你毫不迟疑的否定了经济学原理,庆幸的你提出了,就有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29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