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農民工問題的困局與出路
2010/07/28 17:08:06瀏覽169|回應0|推薦0
中國農民工問題的困局與出路

何愛國
2010年07月05日09:2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留言 社區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農民工問題是我國
現代化進程中最富挑戰性與發展機遇性的問題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農民工現象逐漸成為政府、社會與學界關切的一個焦點問題。圍繞著農民工現象的起源、農

民工問題的歷史發展及其處理對策變遷、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深層次困難、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前景與基本思路,學界、政府與社會展開了廣泛的討論。本文擇其中的一
些熱點問題做些綜述。

  解決農民工問題面臨哪些障礙

  解決農民工問題任重而道遠。整體看來,韓俊認為 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障礙有如下五方面:戶籍制度的城鄉分割﹔勞動權益保護法律與制度不健全﹔社會保障普遍缺失﹔城市公共服務的不平等待遇﹔作為城鎮企業職工 與社區居民的民主權利沒有保障與落實。
力、鄭有貴等認為包括歷史遺留的習慣制度、城市基礎設施不足、經濟結構調整、就業競爭、缺乏知識與技能等方面。地
方政府和企業對農民工還存在種種限制與歧視,而且經濟結構的調整也使得沒有文化和專業技能的農民工很難在城市穩定地就業。郭春麗認為,影響剩余勞動力轉移

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鄉雙重就業壓力使我國農業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面臨嚴重困難﹔二是我國面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兩難選擇。

  從思想解放、政治、制度等方面認識農民工問題

 

 學術界也有主要從思想解放、政治問題、文化生活、戶籍制度、農民工制度、“二元結構”等方面探討的。國家發改委課題組主要從思想認識方面看,認為城鄉關

系雖然已經到了發生巨大變革的前夜,但目前我們對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思想准備不足,思想解放不夠,很多實踐中已經出現的問題亟待解決,如農民工待遇與

落戶問題,空殼村問題,土地承包權流轉問題,小產權房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等等。澳大利亞學者孔保羅也把中國農民工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原因歸結為傳統

經濟學的悲觀態度與西方社會保障理論和模式的內在缺陷(免費救濟式)。認為中國知識分子需要解放思想,反思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全部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建立
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新模型。

  周智認為農民工問題是政治問題,集中表現在農民工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和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上。紀東東認為,由於社會資本和外部環境的缺失,農民工難以在城市找到適合自己消費特點和消費層次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貧乏。

 
 厲以寧、李曉西、曾學文、趙少欽等主要從戶籍制度(包括與之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看,厲以寧認為,從長期的角度看,改革戶籍制度勢在必行。這是因

為,隻要戶口仍是臨時性的,遷入城市的農村人口還會遇到子女升學和就業方面的困難,其本人也會遇到婚姻上的困難。李曉西、曾學文、趙少欽等認為,戶籍制度
將勞動力市場分割嚴重,勞動者競爭有失公平。

  解決農民工問題有哪些原則

  由
於二元體制與產業結構的
因素,大量農民工在城鄉流動就業的現象還將長期存在。政府與學界普遍認為農民工問題是能夠得到有序解決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認為,
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的客觀規律,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與城鎮有序轉移。處理農民工問題的基本原則是:第一,公平對待,一視同

仁。堅持以人為本,讓農民工享有與城市職工同等的權利和義務。第二,強化服務,完善管理。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建立保障農

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體系和執法監督機制,建立惠及農民工的城鄉公共服務體制和制度。第三,統籌規劃,合理引導。統籌城鄉發展,就地轉移與異地轉移結合。第
四,因地制宜,分離指導。從當地實際出發。第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抓緊解決實際問題,逐步解決深層次問題。

  如何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城鄉能夠對接的身份轉化制度

  學界進一步從建立城鄉完全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城鄉能夠對接的身份轉化制度、制度廢除與供給、農民工與社保系統、金融系統之間的互助循環保障、農民工職業技術教育、就業與社保的一體化、完善精神關懷機制等方面對農民工轉化為完全意義的“工人”與“市民”進行了研究。

 

 李曉西、曾學文、趙少欽等認為,建立城鄉完全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是消除城鄉分割,實現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的趨勢。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具有科學化的政府宏

觀調控、網絡化的就業服務體系、社會化的社會保障支持、法制化的市場監管、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等方面的內涵。要建成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就要加快戶籍管

理制度改革與創新,實行城鄉勞動力統一就業的制度,建立城鄉就業統籌服務平台,轉變政府職能,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構建“五合一”(養老、醫療、失業、
生育、工傷)的基本社會保險框架,健全各種法律法規,加大勞動保障檢察范圍與力度,依法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

  國家發改委課題組認
為,
要實現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轉化身份的制度建設,建立城鄉能夠對接的身份轉化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實施。隻有讓農民工轉化為真正意義的市民,與原有土地關
系脫鉤,才能實質性地緩解農村人地緊張關系,提高耕地效益,改善在鄉農民生產條件,實現城鄉共贏。

  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體制因素

 

 陸學藝認為,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來認識和解決農民工體制問題,改革現行的戶籍制度與勞動人事制

度,制定規劃,採取措施,逐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周智認為,解決農民工問題,主要還要靠政府,通過公共政策的制定,借助政治途徑來解決。包括全面清
理和廢除計劃體制條件下出台的人為限制和剝奪農民和農民工權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加強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制法規建設,改革勞動人事制度和戶籍管理制
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實行就業資格考核和認証制度,建立和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

  彭賢則和崔彬認為,為了農民工人文精神方面的健康發展,要培植人文關懷的環境,構建人文關懷的體系,建立完善精神關懷機制。

  但是,農民工有序轉化為市民也還存在大量的市場、文化、技術、顯性與隱性的制度障礙等諸多因素。孫立平甚至認為,城市越進步,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的可能性越小。而目前的教育體制,無疑在加劇這種差距的擴大。(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趙健)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26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