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薄熙來「打黑」和「沒良心」的批評
2010/04/20 05:26:20瀏覽197|回應0|推薦0
更新時間 2010 年 4月 1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40







    • 海大地震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 樹縣在2010年4月14日發生特大地震,死傷人數持續上升。






    • 2010
      年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如箭在弦,在民 意調查領先的兩大政黨差距逐漸減少。







    • 界看中國


      BBC中文網派出記者到 世界各地探討世界與中國的互動關係。






    • 2010
      兩會


      中國全國政協大會3月3 日在北京召開,2010年「兩會」正式拉開帷幕。






事分析






析:青海玉樹地震「並非偶然」

中國青海省玉樹縣周三(14日)早晨發生7.1級地震,地震專家分析 這次地震「並非偶然現象」。




析:香港政改方案顯示政府半步不讓?

香港政府政改方案出爐,泛民主派齊聲說失望,政府堅持說這是目前最好 的方案,雙方原地踏步?


中國



  • 更多內容




    奧 巴馬訪華 中
    共建政60年 六 四20週年
    汶 川地震一週年
    藏 人流亡50年 中
    越戰爭三十年 改 革開放30年
    中 國毒奶粉
    四 川大地震 關
    注西藏局勢 中 國大雪災
    中 共十七大
    中 國反腐敗



國際





  • 更多內容




    專 題:東歐劇變二十年 印
    度大選日記和圖輯匯編 泰 國局勢
    加 沙暴力衝突和人道危機
    奧 巴馬就任美國總統
    2008 年美國總統大選 巴 基斯坦政治危機
    緬 甸示威浪潮
    伊 拉克重建
    2006: 美國中期選舉 伊
    拉克法庭宣判薩達姆絞刑



財經





  • 更多內容




    分 析:雷曼破產和中國 倫
    敦20國首腦峰會 中 國貨幣改革
    《財 富》論壇採訪日記



港台




  • 更多內容




    台 灣立法院選舉2008 香
    港主權移交十週年 香 港特首選舉2007
    香 港特首補選
    香 港特首辭職
    台 灣立法院選舉2004 香 港立法會選舉2004


英國





  • 更多內容




    英 國首相布朗訪華 BBC
    國際台75週年 布 朗新政
    布 萊爾的十年
    黑 奴貿易和當代奴役 倫
    敦遇襲一週年 倫敦歡樂賀狗年
    倫 敦爆炸案
    英 國大選2005 查
    爾斯和卡米拉 拾 貝慘案


其它





  • 更多內容




    氣 候變化 甲 型H1N1流感
    北 京奧運2008
    2006 世界杯
    2004 雅典奧運會 2008
    年國際大事回顧 保 護阿馬遜
    禽 流感
    專 輯:氣候變化(2007)



分析評論存檔


  • 熙來打黑和沒良心的批評

    薄熙來形容那些指責「打黑」是「出風頭」的批評 「沒良心」。


    薄熙來「打黑」和「沒良心」的批評




    台灣記者向薄熙來提出了敏 感問題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星期二(3月30日)在會見一個到訪的香港傳
    媒訪問團時為自己在重慶發起的「打黑」行動進行了辯護。


    他說,「打黑除惡」不是「異想天開,沒事找事」,而那些形容「打黑」是想「出風頭」的批評是「沒良心」 的話。


    自從「打黑」行動開始以來,這一行動就一直充滿著爭議,而爭議的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打黑」的目的 和方式。


    薄熙來在星期二的談話中所指責的那些「沒良心」的話其實就是對「打黑」的目的提出了質疑。


    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一位台灣記者問薄熙來,「打黑」「是不是為進身政治局常委鋪路,會不會擔心功
    高震主?」薄熙來當時拒絕回答這個敏感的問題。


    這位台灣記者提出的問題之所以敏感,是因為涉及對「打黑」目的的質疑,同時也涉及了薄熙來這樣做所面臨 的風險。


    中共18大


    中共以往在發動如此引人注目的重大行動的時候,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統一部署。像重慶「打黑」這樣由一位
    「封疆大吏」發起的行動的確顯示了事件核心人物的獨特和強悍。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星期一(3月29日)會見同一個香港傳媒訪問團時對薄熙來進行了全方位的讚美,形容
    「熙來書記」有信仰,有學識,有經歷,又沒有架子。這種被一些人形容為「肉麻吹捧」的讚譽的確襯托了薄熙來在重慶的強勢地位。


    美國紐約哈密頓學院教授李成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許多人認為薄熙來「打黑」與他爭取在中共18 大獲得常委的位置有關。


    他說,薄熙來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有些人不喜歡他,但有些人又很喜歡他。「打黑」受到了很多民眾的歡
    迎,但是也傷害了利益集團。在中國的政治體系當中,他也是少數這樣做的人,許多其他領導人對他的做法是不屑一顧的,認為他是著眼於自己的政治前途。


    政治賭博


    人們普遍注意到,中共最高層始終不願意公開就重慶「打黑」發表評論。今年3月3日「兩會」期間,中共政
    治局常委賀國強前往重慶代表團駐地看望重慶代表,談及「打黑」,被一些觀察家形容為是中國最高層首次對「打黑」公開表態。


    李成教授在談到薄熙來是不是有可能在2012年的中共18大進入中央常委會時說,到時候有7個常委要退 休,從年齡上講,薄熙來是有希望的。


    李成對BBC中文網說,薄熙來是在做政治賭博,這個賭博能贏能輸還不知道。但是,即使他不做這樣的事 情,有些人還是不喜歡他。


    他說,如果是民眾選舉,也許有人會選他;但是在黨內選舉中,他可能選不上。所以,他必須做政治賭博。


    文革運動


    有關「打黑」出現的另一個爭議是,「打黑」就像過去文革搞運動一樣,而不是通過法制的途徑更有效地對付 腐敗問題和黑社會問題。


    一些評論人士指出,利用專政手段打黑,會同時打掉人權、法制和自由。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在目前中國法制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在民眾對法制體系存在很多懷疑的情況下,薄熙
    來的「打黑」必然會引起民眾的歡迎,因為人們希望立即鏟除黑勢力,不想等待。


    李成教授說,薄熙來是中國的一個政治利益集團,即所謂「太子黨」的代表,現在同時他又像一個平民領袖一
    樣受到民眾的支持。這也是中國政治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



  • 典治亂與和諧社會

  • 英台直航看兩岸航空業

  • 拓案宣判與中國「挺直腰桿」

  • 民幣會步日元升值後塵嗎?

  • 國航母「呼之欲出」?


  • 中 國在阿富汗的利益所在
    亞 當·斯密與中國的發展
    「單 挑中國」、中國「不爭論」
    谷 歌的挑戰和中共的核心價值 分
    析:馬英九的「活路外交」 淺 析中美醫療制度改革異同
    人 民幣:政治化與「非政治化」
    央 企奪「地王」 輿論大嘩
    中 國收緊NGO外匯捐贈管理
    分 析:「老虎泡藥酒」的背後 省
    長「錄音筆」與首相搶話筒 「共 同社論」為何遭封殺
    「兩 高」報告高調反腐倡廉
    分 析:西藏流亡民主挑戰中國
    婦 女解放、專職太太和女權
    誰 切老百姓的「蛋糕」? 蔣
    介石傳記獲加拿大文學獎 中 國地方債高企風險何在?
    被 房地產「綁架」的中國經濟
    廉 政凖則:道高一尺魔高三丈
    鴨 綠江大橋與中朝關係
    分 析:黑與被黑的網絡較量 分
    析:兩岸下步朝哪兒走? 都 是「國家」惹的禍
    分 析:奧巴馬見達賴喇嘛
    灰 色地帶的「黑客培訓網站」
    中 美關係:小心翼翼的雙人舞
    香 港社運台灣化及對大陸影響 分
    析:胡錦濤的「刻不容緩」 日
    本冷靜看待「汽車神話」崩潰 中 國食品安全之痛何時了?
    伊 朗核危機中國態度舉足輕重
    西 藏談判:不可為而為之
    農 村和諧即中國和諧
    新 搬遷條例與公共利益膨脹 中
    國能源公司全面出擊 「添 亂」 的對台軍售
    香 港民主派的博弈
    中 國勞動合同法實施兩年簡析
    駐 京辦:「亦官亦商」的毒瘤 開
    高走低: 一年來的中美關係 打 黑終涉中國足壇高官
    從 《蝸居》到《阿凡達》
    世 界看中國:中越多友好?
    谷 歌爭端預示中美關係
    谷 歌與中美數碼外交 谷 歌擬撤出中國意味什麼?
    分 析:中美關係再現陰霾
    中 國出招能否抑制樓市泡沫?
    黨 內反腐先要分權
    消 費金融公司「先天不足」 高
    行健:文學的「靈山「 中 國開發西沙旅遊惹主權爭議
    陸 生赴台就讀引起「文化衝擊」
    2010: 房地產熱又一年?
    南 中國海潛藏危機
    中 國收緊控制域名註冊 中 美日不等邊三角關係
    拆 遷條例問題真能解決?
    「十 里洋場」的金融夢
    世 界看中國:降低碳濃度的迷惑
    中 國城市「斷氣」敲起警鐘 分
    析:美增兵阿富汗對華影響 台 灣選舉分析:國民黨的選情
    中 國社會穩定面臨新挑戰
    足 球打黑能打多久?
    中 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台 灣大劫難》:現實與虛幻的比拼 三
    峽成「釣魚工程」 中 美:氣氛良好 分歧依舊
    奧 巴馬訪華-中美關係轉折點?
    從 台灣看奧巴馬亞洲之行
    從 奧巴馬訪華看中美複雜關係
    如 何看人民幣升值前景? 中
    美關係:人權重,重幾何? 奧 巴馬在尷尬的氣氛中訪日
    分 析:中國富豪榜的背後
    中 國調整貪污賄賂起刑點?
    龍 與象之間信任蕩然無存
    深 圳創業板的面世時機和風險 青
    藏鐵路為何令印度不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95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