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務官為何反對考績改革
2010/03/22 10:26:07瀏覽366|回應0|推薦0

政務官為何反對考績改革

  • 2010-03-22
  • 中國時報
  • 【陳
    敦源】

     近
日考績法修正案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有趣的是,從績效管理的角度來看,考 試院推動的「三丙滾蛋,最低三趴」改革,實質上可以增強首長對文官的掌控能力;政務官對於相關改革,應該舉雙臂歡迎才
對,但是,包括行政院院長、台北市長 與副市長,卻公開表明不願接受這個新的管理武器,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民主治理的「頭家」是人民,藉由選舉將治國授權給政務官,是為第一層的授權關係;但政務官獨力難成事,須專業文官來協助,因此產生第二層

授權關係。但老闆與員工間,存在利益不協調而產生「授權失靈」的問題。比方說,政務首長為勝選施政,違背頭家的公共利益,台灣各地的「蚊子館」建設,就是
第一層授權失靈的寫照;再者,文官在電影《不能沒有你》中的僵化與自保,違背首長「聞聲救苦」的命令,是第二層授權失靈的現象。


     二○○九年通過的《行政中立法》是針對第一層授權失靈的改革,讓文官有不受政治干擾的獨立空間;目前考試院推動考績法改革,主要是針對第
二層授權失靈處理,讓政務人員為民服務的意志貫徹。但政務官為何不要呢?筆者認為有下面三種可能。


     首先,政務
首長是民主政府中來來去去的「陌生人」,文官則是受到
永業制保障,長期以來形成一種比政務首長還要「有影響力」的組織文化。新
任政務官通常為推展政務,會與單位
考績文化形成「默契」,放任公部門長年來以「潛規則」(如新進人員、懷孕生產、自我進修等等拿乙等)替代客觀績效指標的作法,多年來兩造相安無事。因此,

今天考試院的改革,若具重塑官僚考績文化的效果,政務官當然會害怕打破「默契」的後果,因為,他們都了解,事務官具備「不作聲」反彈的軟權力,可以讓自己
的日子很難過。


     再者,政務官在「拿出政績」壓力下,缺乏意願去關注內部管理;由於政務官通常會將有限時間,放在與政績直接相關工作上,而將考績這種內部

管理工作,交由公部門常務首長處理。但考試院改革作法,基本上讓常務首長怯於開鍘,而向上推卸責任,導致政務首長需要在過去不用費心的內部管理事務上,花
上大量的時間協調、安撫、甚至出面作最後的裁決,這樣當然會影
響到政務官衝政績的心願。


     最後,是最糟糕的一種可能,就是政務官與事務官之間的「默契」,事實上是一種「合謀」。這種合謀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工作上,政務官在績效
管理上鄉愿,就是放縱第二層授權失靈,以換取文官投報以努力創造「蚊子館」式的政績,犧牲國家長期的利益;二是在選票上,因為文官本
身就是選民,但是,如果文官說:「藍營是不是票太多」的威脅話語,果真產生阻絕考績法改革的效果,就證明當權政務官願意以第二層授權失靈的後果,來換取少
數死忠選票的支持。當然,這種選票合謀的後果,通常是由全民來承擔的。


     值此考績制度改革的關鍵時刻,各級政務官必須跳脫前述各種害怕考績改革的理由,負起「政務領導」的責任,誠實面對我國文官體制改革的急迫
性,並體認自身創造台灣民主治理長期績效的天職。


     更重要的,政務官應承諾,如考績法修法通過,會主動投入相當的組織及個人資源,由下到上建構屬於公部門績效管理體系,包括公務員保障暨培

訓委員會向「準司法機關」移動的改革、「公務人員協會」機制鬆綁與落實、以及「考績委員會」的透明公開與考績決策權實體化等配套措施,以協助新的考績法改
革得以落實。


     面對考績改革的種種爭議,全民都睜大眼睛在看,或許,惟有心中沒有二○一二的執政黨,才能真正地擁有二○一二。


     (作者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台灣透明組織常務理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87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