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02 23:30:27瀏覽104|回應0|推薦0 | |
錢不是主因…婚姻維繫的秘訣是什麼?心理師曝2要素:激情、親密2024-04-25 16:12
婚姻示意圖。圖/Ingimage
關於這問題,很多人第一直覺會是「錢」。經濟狀況當然可能影響婚姻品質,但只是其中一個變項,甚至對很多伴侶來說並非主因。 我接觸過的伴侶或夫妻裡,有高收入但各種衝突不斷,也有普通家庭但互為神隊友。婚姻經營要講起來可以很多、很多,我先分享兩個核心元素:「激情」、「親密」。 第一個是激情,也就是對伴侶的佔有纏綿、性慾望。 通常剛熱戀或新婚時,激情可以滿到整天放閃曬恩愛;但隨著時間拉長,可能會開始習慣(講更難聽就是「懶了」&「膩了」)。 固定的兩點一線生活,回家吃飯、洗碗、洗澡、追劇,提醒明天記得丟資源回收然後睡覺。差不多的約會套路,周末跑賣場或公園讓小孩放電,吃的餐廳就那兩三家輪流。難得一次的性愛,跟上次、上上次、上上上次同樣的SOP,有射有交代就好。 工作壓力、日常瑣事、小孩教養都會消耗彼此心力時間,「愛情」會被愈放愈後面,甚至我們可能根本忘了這件事。 當婚姻只剩一堆「應該做」、「不得不做」、「義務責任」,加上總是一樣的相處與生活,原本的激情、性慾望自然破底再破底。 有些躺平的人,會用前輩的姿態跟你說:結婚後本來就會這樣,這很正常啦!雙方變成家人,哪可能像年輕情侶那樣恩愛? 但我不太認同,因為「激情」是可以刻意製造的:「新鮮感」&「驚喜感」是重燃激情的重要元素,既然激情消退,與習慣、膩了有關,那在日常中偶爾創造不一樣的時刻,就是突破點之一。 更簡單來說,「不要每次都一樣」是我們可以嘗試的小改變。
不用每次都要搞新花樣,但也別一成不變,然後攤手說結婚後的生活本來就無聊。不是婚後就一定無聊,是我們什麼都懶所以婚後變無聊。 我們目標並非要像熱戀時,有那麼高的激情;時間拉長,激情衰退是合理現象。目標是減緩激情的跌勢,不要讓它快速崩跌,甚至有時還能反彈一下,拉出一波漲勢(救救台股啊扯遠了)。 但阻礙你運用「新鮮感」&「驚喜感」來對抗激情消退、重燃慾望的魔王有兩個:一是「僵化心態」,這在育兒的夫妻上容易出現。聽幼兒園老師、其他家長稱呼「OO媽媽」「OO爸爸」久了,我們可能就只記得,自己以及伴侶是孩子的媽媽、爸爸。 把父母的責任做好,也期待伴侶把他身為父母的責任做好,這點沒毛病。但我們很容易忘記一件事—他&她除了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也是你的老公或老婆啊! 這會讓我們忽略婚姻中的「愛情」,或是只維持最低限度、與愛情有關的事情—固定無趣、一成不變的約會或性愛。 因此在心態上,一定要記得,激情是需要刻意營造的東西。你與伴侶不只是父母,同時也是戀人,需要花點時間心力經營你們的愛情。 看到這裡,我猜有些人想反駁「哪來的時間?」、「小孩誰顧?」 是的,「現實因素」是阻礙你維繫婚姻熱度的第二位魔王。 沒有小孩的情況下,要能突破兩點一線、日復一日的固定生活比較容易些。只要兩人喬出時間,就可以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去不同地點約會。 若尚未有孩子,但激情快速下降,通常跟上述的心態有關:「穩了」、「反正都結婚了」、「對方又不會跑掉」、「我們這樣平淡度日也很好」。 這些想法都可能為關係帶來風險,因為我們會開始躺平,覺得一天過一天也沒差,伴侶在我們身邊不可能變心。 簡單說就是「缺乏危機意識」,以為激情像是你買的ETF,就算不管它,每個月也會固定存進你們的關係帳戶裡。(救救00940啊!又扯遠了) 然而,「安逸感」是讓婚姻熄火、對彼此失去慾望的頭號殺手。它與下面提的「安全感」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但很容易被搞混。 你以為兩人安全感很夠,所以不用再為關係做些什麼,事實上你沉溺的是安逸感,而非安全感。 還有一種情況,會導致沒孩子的夫妻熱度消失,就是其中一方抱著某個目標,很堅持地花費所有時間心力投入,而忽略製造激情。 例如「在蛋黃區買房」、「OO歲前存到OOOO萬」或前陣子吵很兇的移民夢、美國夢之類,也可能讓我們目光完全放在自己的夢想,認為這些對「兩人的未來」、「孩子的未來」、「我們家的未來」很好,卻沒去注意到,這是否是伴侶想要的、期待的。 那有孩子的夫妻伴侶怎麼辦?是否只能依照法律規定,等孩子6歲後能自己待在家,或他18歲去唸大學了,我才跟伴侶重新開始兩人世界?(雖然依法6歲後可以獨處,但我想大多家長會等到10甚至12歲後吧!) 如果從孩子出生後,六年、十年、十八年都缺乏兩人之間的激情,那恐怕當我們可以不用顧小孩自由行動時,也早就沒那個動力與慾望了。 我自己的其中一個策略,是盡量運用零散時間,例如孩子睡著後,我會在客廳跟老婆泡壺茶聊天,彼此分享工作或生活的趣事。或我們有時會預先排好休假,趁小朋友白天在學校時,來個平日約會(超推,餐廳景點人比較少,品質好很多)。 週末假日通常是家庭日,或是輪流顧小朋友(另一方若要工作的話),但偶爾也會找外援幫忙,讓兩人可以有個短行程的約會。例如昨天我弟全家連同他們小朋友,一起來家裡玩&幫忙顧小孩,我則跟老婆去聽音樂表演&午餐約會。 而外援這件事,是平日需要經營的。像我跟我弟兩家原本就常互動,輪流去對方家裡或一起出去玩,讓兩邊小朋友熟悉。這樣若要幫對方顧小孩幾個小時,也就不會太困難。 若夫妻各自爸媽也能幫忙短暫照顧的話,那就更是強大的支援了。但這同樣需要平日經營,讓小朋友跟長輩有接觸,同時也能觀察、評估長輩的狀況是否合適,以及溝通照顧方法等。 是的,這需要花費時間心力,但可以讓夫妻有機會創造出兩人世界,來增加激情。 說完激情,來聊第二個婚姻經營的要素:「親密」。若說激情具有強烈的身體、生理、性慾色彩,那親密就比較偏向心理、情感層面的交流了。 簡單來說,多數人會期待伴侶是一個「隊友」而非「室友」或「砲友」。兩人一起組隊生活、面對人生許多挑戰,相互支援協助以克服不同難關。 要讓婚姻具有「親密感」,就得先從「依戀取向」來瞭解,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會有的幾個需求: 需求一:你願意讓我靠近嗎?並非是身體物理距離而已,更是心理的接近。當我們很少或幾乎不跟伴侶分享生活、感受、想法時,很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太對勁,認為兩人的距離很遠。而且這個需求,還包括「想瞭解對方的負面狀況」,例如工作或生活不順的事、心情不好等。 因為「伴侶願意分享他的負面狀態」,會讓我們覺得「對方願意讓我靠近他」。當然這裡不是指極端那種,整天抱怨碎唸、各種負能量爆發的行為,而是指「有時讓伴侶看到自己的脆弱面」並「獲得對方的陪伴安慰」,但「最終靠自己(或伴侶部分的協助)而去面對問題」。 幾年前出現過一種說法:男人如果在女伴面前展現脆弱,對方就會鄙視你、瞧不起你、對你失去興趣,然後去找其他「強者」。所以男人要一直呈現出很厲害的樣貌,讓女伴不斷崇拜你,才不會離開你。 也不知是否受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毒性男子氣概的影響,我遇過一些伴侶的爭吵跟「對方都不讓我知道他怎麼了」有關,讓關係處在動盪狀態。 需求二:當我需要支援時,你會回應我嗎?這指的是,我們需要隊友幫坦幫補幫放魔時,他會否提升協助,或是楞在原地甚至中離? 你在公司被主管丟了不合理的要求,還被唸了一頓,心情已經很糟,同事又只說些風涼話、撇清責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當你回到家後,實在忍不住跟伴侶表露你的難過,想要討拍。 這時伴侶繼續滑他的手機,你才剛開始講,他就頭也不抬說「好啦,別想太多,別管他們就好啦」,又或是伴侶一聽到你說心情很差,就把手機放下專心聽你說,他沒有急著說什麼,就只是坐到你身旁輕握你的手、偶爾摟一下你的肩膀。再或者伴侶聽你講到主管、同事時,不斷附和「他們真的很跨張欸」、「對啊怎麼可以這樣?」、「你明明工作量也不少了」,然後伴侶展現出一副比你還生氣、為你抱不平的模樣。 這三種情況,第一種很高機率未能滿足你對親密的需求。你可能愈講愈氣,或是乾脆不想講了,到一旁生悶氣,結果伴侶繼續滑手機沒理你。後兩種情況通常會滿足需求,看你本身喜歡哪一種。往往會讓我們覺得「哇我老公/老婆很在乎我」並因為對方的回應,情緒稍微平復一些。甚至會有種,自己似乎更有力量去面對這破事的感覺。 若我們認定對方是神隊友,兩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要做到這事,基本的「同理」、「傾聽」技巧相當有效。或許有些人會說「我就是不會」、「我又不是學諮商輔導的」、「我天生就是這樣」,然而我們並不需要太專業高深的同理能力,才能製造親密。而且同理傾聽是心態與技能的結合,可以透過學習、練習培養。 當我們在婚姻中,這兩個親密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因為會擔心害怕失去重要的隊友,覺得對方不在乎我們、可能離開。 然而大多數夫妻吵架、關係變差,並非是其中一方或雙方展現出這種擔心害怕,而是「沒有展現出&隱藏了自己的擔心害怕」,並且「用表層的情緒與行為來回應對方」。 夫妻通常會因為成長背景、過去經驗、愛情歷史、人格特質等影響,而在需求未被滿足、出現摩擦爭吵時,呈現出「追」&「逃」兩種模式。 追與逃的模式,會強化對方的逃與追,最後兩人形成「一追一逃」的惡性循環,讓衝突逐漸擴大,感情不斷被消耗,安全感持續流失。即使短暫和好,但因為安全感降低,容易覺得需求未被滿足,再次引發衝突,而形成另一個更大的惡性循環。 因此,「安全感」除了是降低吵架頻率、衝突的因素,也是讓雙方在婚姻中感到舒適滿意、相互陪伴走下去的元素。 平常就多幫關係存入安全感,就能增加親密,與前面說的激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存安全感的方法,就是滿足上述的親密需求(覺得靠近、獲得支持)。 在發生衝突時,若能看見彼此的情緒與需求,除了能避免進入惡性循環外,關係的和好與修復,就像是突發獎勵事件,能為關係獲得額外的安全感。 但這點的確不容易,只能說當關係不太對勁時,就要有警覺心、找尋資源協助。我接到已經吵到要分手&離婚的伴侶時,有時心裡會感慨如果他們早點來,逆轉的機率應該會大滿多。如果等到已經變室友、甚至快成為仇人時,才想要做些什麼,真的很可惜。 最後分享一個,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婚姻經營策略,那就是:保有各自的世界,並參與彼此的世界。 什麼意思呢?交往或結婚,從「我到我們」的過程中,會與伴侶有愈來愈多交集,以及愈來愈多「共同生活」、「一起行動」。但我們仍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人際圈、興趣喜好、休閒娛樂、自我提升。可以調整,但不能完全放掉,也不要完全配合對方、犧牲自己。 婚後因為有自己的家庭,我們需要撥時間來經營維持環境、感情,甚至共同照顧孩子,但還是需要有個人的世界,有時還能邀請伴侶參與。像我喜歡爵士,有時會自己去雅痞書局聽現場,有時則約老婆共同欣賞;我比較少追劇,但偶爾會跟著老婆一起看,討論或吐嘈劇情。 又或是我前陣子推坑她《勇氣爆發Bang Bravern》,兩人邊看邊笑到每丁每當,然後她上個月訂了機甲動畫交響音樂會的票,昨天帶我去聽。 我們未必要跟伴侶一樣喜歡他的興趣,但偶爾接觸參與,能為關係增加新鮮感與親密感。即使對方某些興趣,我們真的沒有想碰也OK,基本的尊重、欣賞,也對關係很有幫助。例如我會看對方分享她寫的書法、聽她分享學太極拳的心得;她也會聽我分享為啥買了蕾姆公仔(因為很婆,跟妳一樣…我如此解釋道)。 這種彼此間生活、喜好的交流,會讓兩人更靠近,所以記得,還是要保有自己的生活與興趣,並持續提升經營自己。別在婚後止剩下「OO爸爸」「OO媽媽」的角色;你不只是父母,也是對方的戀人,更是你自己。 婚姻經營不易,祝大家能擁有神隊友,同時也是對方的神隊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