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4 20:42:00瀏覽9|回應0|推薦0 | |
然後,3月27日,許寶強繼續引用湯普森的論說,去為旺角騷亂罩上「平民起義」的理論外衣。在這篇題
為〈「去國立化」與「旺角小事」的道德經濟學〉的文章裡,許寶強把幾宗「九唔搭八」的事件(按:此為許的原用語,意思類似於台灣說的「風馬牛不相及」)拉在一起討論,目的就是繼續沿用泛民的政治議程,把特區的一切問題推到特區政府與特首梁振英頭上。 文/鄧健苓(香港 教育學院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講師) 時間與精力所限,本文並不打算一一回應許寶強文中列舉的事件 ,而只擬就他討論湯普森的內容為起點,思考如何回應目下香港本土主義的問題,特別是為何香港「左翼」無法抗衡本土民粹政治之餘,甚至會淪為民粹政治的一部分。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學者向來站於社運前緣,為各色社運提供理論指導。2014年秋天占領運動期間,包括嶺南社 運導師在內的一眾「左膠」被本土右翼踢出場後,他們沒有氣餒,更不斷在理論上推陳出新,尋找介入運動的新契機。 自許寶強去年為光復行動的本土法西斯主義者提供正當化的「左翼」理論外衣後,本年農曆大年初一與初二晝夜之間,旺角發生了本土法西斯暴亂。要為事件尋找理論外衣,殊不容易。醞釀一個月之後,虎地文化研究系終於找到了新的介入點。3月6日,先是葉蔭聰以十八世紀英 國城市騷亂為參照點,在《明報》發表文章〈香港,回到18世紀的英國〉,指出目下的香港可以跟當年英國相比:城市騷亂僅是平民「蹣跚學步,學習抗爭」的過渡階段,並引用英國文化研究鼻祖、左派歷史學家湯普森(E. P. Thompson)的研究,認為暴民政治可以是「左翼政治的源頭」。 ■? 全文請見苦勞網
55BBA3D76D7437B2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