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31 21:23:23瀏覽285|回應1|推薦7 | |
同許多讀者朋友談寫作時,大家最喜歡說的一句口頭話,就是「眼高手低」。認為自己有相當高的欣賞力,但一到提筆為文時,就深感筆不從心。幾經挫折以後,乾脆放棄寫作,只做個欣賞者了。 我認為「眼高手低」這四個字是非常誤人的。多少已引發的靈感被打消了,督少可能產生的好文章煙消雲散了,都只因為「眼高手低」的自我調侃而漸漸失去了創作的興趣與信心。 其實,鑑賞與創作二者是相互激發而不可分的。有了高水準的鑑賞力,自然會引起滿腔創作的熱忱。而就心靈方面活動來說,鑑賞與創作是應該在同一個水準上的。記得俞平伯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能鑑賞就能創作,因為你已經同作者的心靈相通,和他在一個水準上了。」(大意如此)這是一句對青少年朋友極富鼓勵性的話。我也認為,只欣賞而不創作是懶惰。「眼高手低」不是自謙,而是懶惰的藉口。培養了欣賞力,同時也必定促進了創作力。 當然啦,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作者經過千錘百鍊的精品。要想自己的作品,能一下子達到那樣的水準,是不切合實際的妄想。莫泊桑說:「天才是由於恆久的努力。」寫作的才情是由於磨鍊而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勤於讀,勤於體認,勤於寫,筆自然能從心,眼高手也自然地高了。 大學時,恩師啟發我們欣賞史記。常驚異於司馬遷何以能將距離他那麼久遠的人物刻畫得絲絲入扣。恩師說:「作者的成功,一半是靠資料,一半是靠想像力與創造力,所以他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而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是由培養而來。你如有鑑賞力,就有了同等的想像力和一半的創造力了。」恩師的話對我鼓勵甚多,也誘導我走上寫作之路。 恩師又用析字法解說一個「笨」字,說「笨」字從「竹」從「本」,竹就是書冊,表示讀書是人的基本。愈是笨人,愈要用功讀書。所謂「勤能補拙」。他謙虛地說自己很笨,所以一生讀書不輟。恩師的教誨,時時在心,所以在讀書與寫作方面,一直兢兢然未趕稍懈。期能向著「眼高手也高」的方向努力。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