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4 13:09:10瀏覽1095|回應0|推薦1 | |
更新日期: 2010/12/14 02:53記者吳靖雯/綜合報導 旺報【記者吳靖雯/綜合報導】 「四大名著」研究學者汪宏華日前撰文指出,《三國演義》為了迎合擁劉反曹的正統觀,對張飛之死進行隱諱處理。實際上,張飛會遇刺除了「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的內因,還有缺點遭人利用的外因;除下屬范疆、張達近身操刀,還有劉備和諸葛亮的遠程攻心。 汪宏華認為,張飛結義、參軍純粹出於一番熱血與豪情、動機無為,甘願鞍前馬後做小弟;卻錯在以為自己的子孫也會永遠甘居人下、忠於劉姓;以為兄長劉備會永遠仁義守誓。照理三人結義,其後輩就應同享皇位繼承權,只需遵循「立長、立賢」的規矩。但劉備作為大哥、既得利益者,無法接受三姓共治,因為這會威脅到劉禪的繼承權和統治權,破壞皇室宗親的單姓血統。 汪宏華表示,劉備於是想到借刀殺人之計,再以「雪仇」名義獲得獨生,同時贏得朝野上下同仇敵愾的士氣與民心。諸葛亮依照主子的意思,撩撥、膨脹二人的偏才,就讓他們死於非命:關羽的正才是「義」,卻偏好逞勇,缺點是剛而自矜;張飛的專長是「勇」,卻偏好耍智,缺點是暴而無恩。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 汪宏華指出,在羅貫中看來,關羽和張飛的偏才和個性原本可愛、有益:關羽「千里走單騎」、「土城約三事」與張飛「陸路取西川」均成千古美談。這說明個性太過反成缺點。實際上,在害死張飛的過程中,劉備不僅是旁觀者、縱容者,還是積極的操刀人。表面上,他不贊同孔明送酒給瓦口隘的張飛,以免他貪杯誤事,實則並未阻止,還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張飛成功,未捎去半句少飲的囑託。一揚一抑,後果可想而知。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