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04 15:21:29瀏覽757|回應1|推薦5 | |
請問行政院長:您可知道,為什麼老百姓活不下去!? 衛生署日前公布九十四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自殺已是第六年入榜,排名第九。自殺死亡率十年來增加百分之一百一十二,是所有死因中增幅最大的一項。 上述的量化,代表著什麼樣的實際狀況呢?情況之一是,去年一年就有四千二百多人死於自殺,平均每兩小時三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情況之二是,根據學者的分析,自殺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男性,尤其是二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就業人口,自殺雖然是多重因素造成,但就業困難、失業是很重要的因素。 有工作就有希望,收入多少是另一回事,但近幾年來失業率居高不下,正是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自上個世紀末,國內經濟結構逐漸走向知識化,使得高收入者的所得不斷以倍數增加,但低收入者的個人所得與家庭生計卻陷入無限貧窮的恐慌中。這種巨大的社會結構變遷,絕非個人或家庭等社會基礎單位所能因應,早年台灣可由農村吸納這些城市失意或失業人口,現在已經不具這樣功能。唯一有能力介入改善,而且亦應負起責任的是政府。 其次,與上項因素密切相關的,是資產累積能力。儲蓄一向是國人的美德之一,我們不是「賺一百花一百」的民族,能積存的,一定會備為明日之需。但現在的台灣人,為何普遍生活於不安與恐慌之中呢?關鍵在於大多數人都有「用都不夠用,焉能存」的困窘。中產階級消失了,新貧階級興起了,這種重大的變化趨勢,業已形成社會隱憂。當窮人能存到一萬元時,富人已存四百多萬,資產累積能力擴大貧富差距,這也是當今政府不能視而不見的問題。 另一個不能漠視的是社會現實的相對剝奪,亦即窮人處於弱勢地位的自艾自慚,加上對照富人奢華無度的心理挫折。二○○五年《天下雜誌》國情調查曾顯示,百分之七十六點七的人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比以往嚴重,甚至對台灣未來感到悲觀民眾的比例,高於對於台灣未來感到樂觀者。其實,眾人心理明白,社會財富是流動的,我的貧窮即是他人的富,但在無法改變事實的狀態下,只會加深個人的被剝奪感,以及對社會的失望,這是社會秩序的隱憂,也是人生價值與生活重心的失落,政府焉能毫無良策。 與相對剝奪又有關係的是白領犯罪的興起。以前見諸媒體報導的大多是中下階層的犯罪,不料這些年來知識高層犯罪反成主流,令人瞋目咋舌,允為台灣現代化半個世紀來的特殊現象。君不見,醫師立委詐領健保費、企業老闆違法併購、台大醫師內線交易、貴夫人買賣禮券……;窮人犯罪奪不了一般老百姓的財產,可是富人犯罪,侵吞的大都是人民的財產。有權、有錢者合謀逐利,合謀貪贓枉法,所作所為不正是在窮人的傷口上撒鹽,但是政府依然視而不見,視若無睹? 這幾年來,台灣的向下沉淪已是不爭的事實,各種社會事實正在構建台灣人自殺率向上攀升的溫床。公平、正義、尊嚴等普世價值的口號,未曾一日不高唱高舉,但消失得愈來愈快。當這些價值理念不再是我們生活中的內容,而是虛無縹緲的理想時,台灣人所付出的代價,不只是眼睜睜的你富我貧,而且還是活不下去,必須以自我結束生命的無言抗議。請問行政院長,這樣的情況還要持續下去多久?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