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18 13:44:47瀏覽9|回應0|推薦0 | |||||||||||||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買東西要在網路上找便宜 可是你知道嗎?貨比三家不吃虧、貨比三家不吃虧、貨比三家不吃虧...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推薦 如果你今天買了不能不逛便宜的東西,可是售後服務卻不好 買了東西,退款手續超複雜,而且對方還要說要等主管回應,有沒有搞錯! 精典限量 與其氣自己,不如選擇方便的大型購物商城吧! 0605新品【特價款】加分關鍵~十字架X鑰匙鎖X珍珠飾多圈式項鍊.1色是在下面平台購買的 體驗 分3.6.9.12期是必備的,如果可以到24期也不錯,也最新出版請大家搭配以上的選購祕訣,就可以早點挑到喜歡的相關用品^^ 詳細介紹如下~你可以參考看看唷 (快把把網址加入我的最愛,不然忘記在哪,就糟糕了) 版大其他推薦的產品,只有實用的以及優惠的才會推薦,這些也是我爭取到的優惠,大家把握優惠時間購買喔 商品訊息功能: 團購商品訊息描述:
精選 商品訊息簡述: 獨家 0605新品【特價款】加分關鍵~十字架X鑰匙鎖X珍珠飾多圈式項鍊.1色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另外再推薦給各位網友們我常去的一些購物旅遊好站v( ̄︶ ̄)y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加拿大中部曼尼托巴省的農場主人芮默(Matt Reimer),透過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修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電腦工程學科,成功開發出收割機無人自動駕駛應用程式,讓家族農場改頭換面,成為MIT自我推銷遠距網路學程成效的最新案例。 跨越國界名校修業 不再高不可攀 過去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到了今天,網路和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大大改變教學形式,茫茫「網海」上的各種知識或實驗分享,只要善用得宜,人人都可以是上述主角芮默的翻版。 《紐約時報》將2 012年評為「MOO C 元年」,美國的E-learning服務提供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Coursera、Udacity、Udemy和EDX等平台業者和美國的頂尖大學合作,除開放免費課程資源外,也提供各式能得到修業證書的有價課程。 事實上,早在1999年,MIT就開始製作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但僅在校園網路內供MIT學生使用;真正對大眾開放的MOOC興起,美國史丹佛大學可算是先鋒之一。 2011年,史丹佛大學的兩位教授斯讓(Sebastian Thrun)和諾芬(Peter Norvig)嘗試網上公開教學「人工智慧導論」,吸引全球上萬名學生註冊學習。從教學、課後作業到作業評分全透過網站執行,完全複製實體授課。 2012年,斯讓離開校園創立Udacity,成為提供教學資源數位化服務的平台,同年,史丹佛兩位教授也成立Coursera。這些標榜非營利組織的網站,從提供網路公開課程起家、到現在各名校也自己經營各式可頒發修業認證的課程,MOOC改變美國教育發展前景,更是因美國國情而發展出的美式教育特色。 而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的興起,在美國也發展出一套日漸龐大茁壯的MOOC商機。對學生來說,美國的高等教育一直是高成本投資;對學校而言,教育更是一門講究營收的生意。 遠距仍有距 科技難取代人際互動 美國名校的開放式課程後來走向付費制的專業課程教學,成為學校的另一收入來源管道。以鄰近矽谷的史丹佛大學為例,作為當地網路及科技業 者人才的教育搖籃,產學結合走在最前端。史丹佛專門開發「網路安全」的研究課程,學費在1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43萬2,000元)到1萬8,000美元不等,學生在三年內修課完畢並達到一定成績後頒發網路修業認證。 這讓在職進修者不用重回校園,而可以自己規劃時間「隨時想學就學」。在美國注重專業技職證照「學力」而非「學歷」的社會中,MOOC得以走向商業化、發展成為新興產業。 然而,從芮默透過MIT 的MOOC課程讓自家農場收成自動化、更有生產效率的案例來看,他也說這要非常感謝與教授電郵往來的互動,沒有教授的指導,他不可能完成收割機無人操控自動運作的程式撰寫。 在美國西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曾從800多名MOOC電腦課程註冊學生中,挑選成績優異者推薦給Google、微軟等企業,但投入職場一段時間後,這些優秀的「MOOC畢業生」並未留在企業中。 分析認為,這些MOOC畢業生投入職場,面臨不只是程式編寫的任務,日常中涉及專業思考、領導力甚至是人與人的合作,不可能單單只靠在螢幕前勤讀數位化的知識。以人為主的社會、以人才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最終還是要回歸人才的特質才是關鍵。 MOOC讓高等教育學習不再遙不可及,但遠距的數位教學並非無距,MOOC可視為高等教育的補充,要取代實體校園的學習生活,在美國,還未成氣候。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