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字體:
訪客簿  我要留言 本訪客簿限好友才能發表留言! 共有 134 則留言
☆ 本部落格訪客簿 歡迎我的好友留言唷!
   

真空妙有
格主公告
『從今日起,願身口意業所起一切言行、心行,悉求解脫,不求生滅的福報。』
「當下既已懺悔,當改往修來、勤修福慧,早求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生生世世無有疲厭!」
 
頁/共 14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29 08:54

長存此心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隨時、隨地、隨心、隨緣、隨喜」

恆順眾生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5/09 11:26 回覆:

諸佛菩薩教誨我們「要真幹」!這些年來,我將佛法做了一個總歸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大家都熟知,都能記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們修真誠心,真就不假,誠就不虛偽;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沒有高下;正覺就不迷;慈悲就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是佛心,這是菩提心,我們要如是存心。落實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一切通達明瞭;放下是一塵不染,絲毫不染著。表現在外面,就是此地講的「光明顯曜,蔽諸大眾」,就是自在、隨緣。末後結歸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個字統統是念佛,以念佛作歸結裡的總歸結,這樣我們一生當中就圓滿成就。起心動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學,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做社會大眾的榜樣。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4/08 20:47 回覆:
我在這一生當中總結佛法的精髓二十個字,我們存心,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我們用什麼心?佛在經教裡面教給我們,用「真誠心」,「真」決定沒有假,「誠」則不虛;用「清淨心」,清淨決定沒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就沒有高下;用「正覺心」,決定沒有迷惑;用「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慈悲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我們要用這五種心,這五種心就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大菩提心」。如果用大菩提心來講,很多人不好懂,照經典裡面註解講,也很難懂,我這樣說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心!佛是用這個心對人對事對物。佛的行為是什麼?行為,我也用十個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個念佛,佛是覺的意思;就是念念覺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淨而不染,那就叫念佛;念自性佛。抓住這個綱領,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夠契入境界,佛家所有經典擺在你面前,你不會感覺到困難,你都能夠通達、學習。所以,世出世間法,都要知道根本,都要抓住它的精要、它的綱領。

這樣我們就明瞭,大概總是最上的是從根本修,『治心』,效果是『當下清淨』。哪有那麼多麻煩事情?『纔動即覺,覺之即無』,這個心才動,立刻就覺察到;一覺察到,這個念頭就息。這是古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得快,不要叫惡念相續;惡念才起來,第二個念頭就是正念,這是最好的方法。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4/13 10:11 回覆: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25 20:48
佛在《觀經》當中所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理。佛是什麼?佛就是我們的真心,佛就是我們的本性,佛不在外面。我們要怎樣作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與自性相應,那你就是作佛,與自性相違背你是作眾生,相應就是作佛。要怎樣相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相應,門門都相應,門門都是作佛。這麼多法門是不是都適合於我們自己來修學?不見得。何以故?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3/29 08:49 回覆:
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23 09:03
十二因緣與四諦是佛教最根本的教義,說明生死輪迴之事實真相。十二因緣總共有十二條,謂之十二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條循環不息,形成三世輪迴現象。前二條屬過去世,無明是因,因無明而引起的一切作業是行。有過去之因緣才有今生之果報。從識到受,這五條是今生果報。十二因緣中所說的無明非大乘經中所說的根本無明,而是枝末無明。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14 08:18

有求必苦,無求自在

佛陀說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苦,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後面四種苦,實來自於心。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4/28 11:51 回覆:

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四苦,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四苦。上人表示,前四苦是大自然法則,任何人都逃不過;後四者反應心理狀態。

「求不得苦——有求未必能得,求之不得則苦;怨憎會苦——某人與我合不來,偏偏一起工作、或同在一個屋簷下;愛別離苦——所愛的人與己生離死別……這種種苦來自心靈,唯有心寬念純能轉變。」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3/23 08:46 回覆:
眾苦包括有:生苦、老苦、死苦、病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佛法用「苦海」來比喻很多的苦難、苦報,來形容所有一切的苦。圓寂就是圓滿菩提,歸於寂滅涅槃。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3/29 08:13 回覆:
佛講這七種: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是七種果報,七種苦果。另外還有一種,是苦之因,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苦?佛說法都是把因跟果說出來,他講得很圓滿,末後講一種叫「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比較難懂,那是因,就是你前面這種苦怎麼來的?佛給你講五陰熾盛。五陰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五大類:色、受、想、行、識,這叫五陰。「色」是什麼?身,身體,我們身體是屬於色法,現在人講物質,後面四種都是精神的現象,所以一個動物,是物質跟精神組合的現象。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11 08:38
任何事都要往好處想,往壞處準備;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3/11 21:29 回覆:
想要造福,就必須歡喜去付出。要人人歡喜相處,一定要善解才能自在;懂得善解的人,就有自在的心,這就是智慧。所以我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07 08:45

佛陀曾開示:「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一者少壯會當歸老,二者強健會當歸死,三者六親歡娛會當別離,四者財寶積聚要當分散。」終日汲汲營營,為財色名食睡,用盡心機、疲於算計!在業海情網中泅游不息,終究是一場空。

體悟生死無常,當勤精進、不放逸。所謂「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把握當下,唯有這念清淨心,才是究竟安樂處。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04 10:58
慈濟人常說『普天三無』,一定要言行合一——真正做到『普天下沒有我不愛、不相信、不原諒的人』。」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3/06 10:32 回覆:
隨時、隨地、隨心、隨緣、隨喜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2/18 09:20
什麼叫發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的菩提心,第一個是至誠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迴向發願心。菩提心怎麼會變成三個?淨宗常講「三心圓發」,圓是圓滿,那是發菩提心。這個三心,第一個是體,是菩提心的本體,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從這個體起用,起用,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也就是說,你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對自己的作用是深心,對別人的作用是迴向發願心。我們有沒有?沒有!你做到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這個在往生條件上,是最重要的核心的條件。我們沒有用真誠心對自己,也沒有用真心對別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用的是自欺欺人之心。
真空妙有(arongshu9) 於 2009/02/18 09:21 回覆:

念佛先重德行 


真空妙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2/11 20:52
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都有欲望,「五欲」,五種強烈的欲望:財、色、名、食、睡;「六欲」:色、聲、香、味、觸、法,也叫六塵。這個東西要遠離、要捨棄、要放下,把我們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的水平,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你這一生真正幸福美滿。
頁/共 14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