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身影,無上澄美——徧界大悲的《普門品》
2023/03/31 10:07:54瀏覽102|回應0|推薦0

 攝影:梁寒衣

一個身影,無上澄美

——徧界大悲的《普門品》

——梁寒衣

人們盡可以將《普門品》依文解義,依著文字皮表,

解讀為獎勸童蒙、接引初基,至為通俗、淺易的入門經典。

然而,所有「持名念佛」的終極,皆指涉向「實相念佛」,皆藉由一佛、一菩薩名號的開始,

而匯入修行的實際,乃至整體生命、彼我無二的合一。

如此,不滅卻內在的三災,則無以袚除外在宇宙、世界的三災;

不息止內在的八難,則無以拔度外在的八難。

所有觀世音的修煉,皆從「度一切苦厄」而來──

度「內、外眾生」、人性的一切焦煎、燒燃、荼苦、無明,

而曉了涼寂撫慰,安澄空明之道。

一個摹本,流灌三千大千世界,

每一孔竅,每一性相,每一面孔,每一足肢──凡以心眼,

追隨、臨摹、雕刻著他的心行、悲智的,俱是他。

皆將於微如朝露的薄軀內,映現無上悲美的金身。也將成為千百億化身的一尊。


觀音讚

一翦荷芰映素衫

烈焰閻浮等畫觀

雪面赤足男作女

慈心之下鐵丈夫


──寫於公元二○○三年

二月初十九,觀音聖誕

歷涉行來

  有一個身影長佇胸中。

  一個身影。白衣清揚,眉目專澄。寂止的面容靜如落雪。

  一個身影。無上澄美。

  焚煬宇宙的劫火因之息滅。

  欲愛之河為之枯涸。

  人性無明之黑風由是而停息。

  刀杖、死亡、牢獄,逢之而消殞。

  怨賊、惡鬼、羅剎,聞之而摧碎。

  一個身影。楊枝浥翠,竹影婆娑,涼蔭三千世界諸般炎惱。遮止有情一切怖畏。

  淫欲,嗔恨,愚癡……生命所燃燒、憤憒、痛楚、恐懼的,皆依之而遠離,而洗滌、除滅。

  僅要呼喚他的名字。

  一個身影,蒹葭獨立,行過霪雨,行過閃電;行過烈焰炙烤的長夏,也行過萬山呼號的冬日。我在凜如冰窖的禪室照見他,也在纏結的勞務、糞掃間瞥見他。

  幽然微行的山徑是他,渾白蒼茫的嵐霧也是他。

  野草、芒蒺、塵垢、汙坌,都是他。

  一個身影,赤足跣趾。

  深密卷藏心窩地帶,延伸眉眼四肢。

  凝眸、頷思,皆望見!念念思惟,俱是他!

  舉手、下足,徧覆蓋。

  十二個春秋,嘩然滅逝。人際滔流,侵吞蝕捲,有時獰惡,有時暴亂、黑迷……

  也僅是把緊刀斧,把緊雕刀、鉗鎚,以拙匠素樸、專寂之心,一刀一斧,向內向裡,深行鑿刻。

  想像一個形象。模擬一個形象。烙印,深鑿,研塑一個形象──

  如彼形容,

  如彼心目,

  如彼髓腦。

  臨摹──雕刻。雕刻──臨摹。

  鎚鎚鑿鑿,臨照深細,下刀謹嚴,無敢怠忽──

  唯恐失卻無上的圖本。

  是了,一個圖本,是男性,是女性。是一切性,一切人。

  是孩童、老人、青年,也是少女、婦人、老嫗。

  是牧師、神父、修女,也是丈夫、妻子、兒女。

  是政治家、史學家、藝術家,也是經理、秘書、製造商與從業員。

  是老師、學生、醫生、看護,也是店員、菜販、家庭主婦與水電工人。

  是權貴、豪門,也是升斗小民、販夫走卒、百家技業。

  是法師、僧侶,也是普羅群生,已婚、未婚……

  一個摹本,流灌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孔竅,每一性相,每一面孔,每一足肢──

  凡以心眼,追隨、臨摹、雕刻著他的心行,悲智的,俱是他。

  皆將於微如朝露的薄軀內,映現無上悲美的金身。

  也將成為千百億化身的一尊。

  是誰說的?集五百雙智眼,即成千眼,徧覺人世;攢五百雙悲慈之手,即成千手,徧拔濁苦。

  普門,意味著大悲拯濟,無邊無涯──三千世界,每一分子,每一孔竅,每一含靈,人與非人,皆為心門,皆為閘口,皆為流注……施門大開,平等澤厚……

  盡大地無一不是門──

  凡以雕刀之手臨摹、拓印的,俱能於心魂深處,覓見此一長駐的身影──

  白衣皓潔,悲如優曇。

  與子偕行,

  與子同一被蓋,同一唇齒。

攝影:蘇仁浩

千江有水

  提筆書寫《普門品》竟感到至為深邃的默寂無言──知道,太深密卷藏於心窩的,則無法以世間的文字表出:此如「比干挖心」一般,究竟誰能輕易剖開心臟,以刀匕指陳出密密繚繞的血管、脈瓣?

  瞭然,伯牙無聲,為悼子期;至靜的無言,來自無上的禮敬。

  除卻摩詰的一默,真不知如何可說。除卻心心念念的頂禮,也不知如何來表述。

  何以如此?──怕如古德所說「不念觀世音,焉知普門行?」─—欲解觀世音,除非口念心行,履證他的普門大智與無遮大慈。除非行者心目、心行,與之合而為一,始能識得觀音真顏。

  心無觀世音,則絕不識其普門悲智。則一定對面不識,相偕蹉過。

  相較於側重「因地」,修行本體的《心經》以及〈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普門品》一向被視為是揭示觀音「果德」的作品,也一向被視為誘導童蒙,誘導初階的「起信」式的經典——唯其「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所求皆遂!但凡稱念其名,則可遠離一切風災、火災、水災、牢獄、戰爭、盜賊、饑饉、刀杖、毒害、災厄……生而為人,生命本能自為保存的一切威脅、恐懼、驚怖皆能遠離,所期願滿足的欲望、追尋、幸福──無論精神或物質的,皆可完滿達成。一部「吉祥」的經典,經文簡單、意涵淺顯,易讀易懂。任何俗世兒女,不避葷羶、淨垢,不揀凡愚、聰聖,不擇有罪、無罪,有修、無修……一旦稱念其名,則災劫頓除,福報自臨,所有願求悉皆如意完滿。

  唯因其「普門」大慈,不擇、不揀,平等平等,普遍開放向一切有情;也如海潮般,晝夜不歇,應念應時,普遍應現、澤潤於有情。

  他的悲音清鑑清圓,四無量(慈、悲、喜、捨)與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深沉、廣袤,以致卅三應身,隨類應現、隨機示顯──上至如來、羅漢、辟支,乃至種種高、中、下級的天王、鬼神,下至世間君主、王侯、百官、幕僚……種種出家、在家、男女、階級、角色、行業、身份……皆星羅棋布,普遍盈滿、普皆具現。是星光大道中的名流權貴,也可能是計程車司機或清潔婦。

  一切相、一切形、一切類中皆能具現觀世音、洞照圓鑑,以耳聞、見聞、心聞,諦觀十界疾苦,十界欲願,撫濟拔贖,施予方便,施予善巧,施予無畏。無論世間,出世間、高蹈或低下,皆能圓滿,皆能果成。

  他的別稱,又名為「施無畏者」。

  ……人們盡可以如是觀,將《普門品》依文解義,依著文字皮表,解讀為獎勸童蒙、接引初基,至為通俗,淺易的入門經典──唯其果德芬圓,大威無窮,大勢無際,由是,一稱其名、瞬即圓滿應現,正如天雷、巨雨,瞬間盈注、瞬間普澤一般。也如希異名香,一點即燃,香息迅即流播大千。依此,但凡所有「持名念佛」類的經卷──無論所念究竟是哪一尊佛、菩薩,皆可以視為流宣果德、曉喻童蒙的作品。因為方法、文字一定簡單,也一定老嫗、婦孺皆能曉了,且「稱名一句」就能日日修煉,眾願成滿、吉祥安樂。

  然而,「果不離因」,芬嚴的花絮不離於種子、根莖。所有「持名念佛」的終極,皆指涉向「實相念佛」,皆藉由一佛、一菩薩名號的開始,而匯入修行的實際,乃至整體生命、彼我無二的合一。正如呈現絢爛的花朵,僅為誘引同觀者一併萌芽、播種;揭示藥引,是為了使人如法炮製、如法服癒。

  觀察花絮,而不難推斷枝葉、種子、植物種類,以及施種、培育過程,循其果德,自不難明白其因地履踐──就這點,所有昭示的果德,都可以雙向雙觀,逆轉對流為修行的關捩、玄門。火災,意味人類人性種種嗔恨、燎燃的大火;水災,意味人類欲愛、見解、藏識的瀑流;風災,是無明所起的無盡黑風、闇行……如此不滅卻內在的三災,則無以袚除外在宇宙、世界的三災;不息止內在的八難,則無以拔度外在的八難。所有觀世音的修煉,皆從「度一切苦厄」而來──度「內外眾生」、人性的一切焦煎、燒燃、荼苦、無明,而曉了涼寂撫慰,安澄空明之道。

  眾相如花,卅三應身是所有的開始,也將是完滿的花絮。每一有情,無論性別、身份、年齡、角色、行業……俱可以選擇成為他的「千百億」化身、應身的一身,摹刻觀音、模仿觀音,實踐篤行其聞聽之道、慈悲之道。由因地累積,因地功行,而花開澄滿;猶如滴水之聚霪池一般。無滴水的願力、滴水的投射,則絕無豐盈的池沼。

  卅三相,是西天般若多羅所示予達摩的「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是菩提心花的初種,也是將來花開的圓滿;如彼無二。

  如是種,如是花,如是果。

  果德的香息,僅為了召喚眾生自性的香息。只為了啟發彼我同體的智慧與悲慈。正如《法華經》中的富翁,為了啟悟逃離的貧子,而棄下金裝,身披蔽葛,與迷子一併偕行,一併除糞。諸般巧思,數變形象,僅為了「迷途的貧子」繼承如彼一般宏偉的家業。是血脈的傳承,志業、悲業、菩提大業的傳承。

施無畏者

  自然,他的另一名號「施無畏者」,也提示了修行的意涵:不深證法性,空觀直澈,直揭到底,一個人永遠不可能是絕對「施無畏」的。不突破生死,體證「無生」,力掃「四相」(人、我、眾生、壽者相),以無我之智,徧灌一切行藏,一切人事、對待,行者所有的,將是有限度、有量尺、有疑慮、有遮障、有屏風的慈悲。一類需要「保護傘」──充滿了自保意念、得失計算,以及自我設限、防護的慈悲。有微細的自保,則意味著有微細的恐懼,微細空觀的不澈。有深巨的設限,即意味著深巨的畏怖,深巨的人我染執與恐動──因為,唯有一個人在深刻駭怕的時候,才須四下築起柵欄、圍牆,也才需要掩體、防空壕。

  「施無畏」三字,甚簡,亦甚重。是行者須用大力道,豁然參悟,頭頭體證處。也是古德所云「一布施度,涵蓋六波羅」處。

  即若修證如阿羅漢,於《勝鬘經》中亦稱之為「有怖畏」者,唯因未能善體「無生之智」,仍視生死為實有,為火宅,而欲證涅槃。其所證的涅槃即名為「有餘涅槃」;有餘,意味著有設限,不到底,不圓澈、圓明。有餘處,正在其微細潛含的怖畏處。他們,是五百里路,僅走完三百里的人。

  已斷貪、嗔、癡的阿羅漢尚且如此,更遑論有情界的諸多畏怖了,它們多如牛毛,繁如塵砂!從粗到細,從肉體、感官、物質的層次,到精神、心靈、意識所無能捕捉、了知的部分。人們罕能真正了解自身恐懼的範疇與深度。眾所周知,人們既怕菜蟲、毛蟲、蟑螂、老鼠,也怕巨大的毒蛇、毒蠍、老虎、獅子……乃至法官、律師、警察、惡棍——無論具體或抽象的!既害怕缺水缺電,也害怕匱乏聲名、金錢、文化、社會的定位與形象,以及愛與尊嚴的失卻……生存中的恐懼,琳琳琅琅,滿目烹煎。人類終其一生汲汲營營的奔逐,本質上,也僅是冀圖鞏固巢穴,鞏固自我,不為恐懼吞噬。

  所有有形、無形的城堡、圍欄、警衛、護城河……都依之而構設。生死存亡如斯脆弱!不稱念觀音,不效行他的智慧、悲慈,與無畏,則難以徹底摧碎。

五觀五音

  傳統上,姚秦時鳩摩羅什所譯的《普門品》,結束於「長行」部分,即深慕觀世音無極大悲宏願的無盡意菩薩,代眾生祈請,而解下頸上無價的寶珠、瓔珞,供養觀世音。觀世音謙不肯受。最終,於世尊勸諭下,憫念眾生,而接受供養,將寶珠、瓔珞又分為二分,一分供養世尊,一分供養多寶佛塔。直到隋時,來自北天竺的闍那崛多與達磨笈多,才追譯出原梵文本所有的全部偈頌,增綴於長行後面,成為今日《普門品》的風貌。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我獨獨喜悅偈頌中所揭的「五觀」以迄於「五音」──「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段落。優美的音節、文偈,恆如潮水,千折百繞,瀝響胸房;我在「西靈巖寺」拍岸的波濤、岩壁上,踅響過它澎湃的偉音,也在相思樹深靜的密林中,聆聽它拂掠胸臆,瀝瀝淅淅,微微悄悄,如一段一段,依風墜落的黃花;璨明標示向所行來的悲願。

  在行腳時,聆著它,也在醫院、書房……乃至八方世界皆恍然藏著這樣一段音節、管弦,隨所在處,自然拂過,自然流注……如此熟悉、感動,而警醒!

  總以為,「五觀」、「五音」全舉了「如來藏」因地果德,也涵攝了「大圓覺伽藍」、即體即用的成滿;觀音修行的風格、特質,法門與行門,盡攝其中。

  真觀,清淨觀,是「空如來藏」,菩薩「內明」,出世智,與解脫智的淨皎。

  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是「大光明藏」,菩薩其餘「四明」,種種世間法、世間智,無量悲攝、無盡善巧、方便的融通。

  五觀涵蓋了十法界,世出世法,真、俗二諦,一切現象法則的圓融圓貫。

  五音如潮,晝夜不息,為其皎皎的特質與發揮。

  若人能具五觀五音,則不具千手千眼,亦是觀世音。則糞掃汗垢間,亦稱為普陀。

  這是僧問佛鑑禪師的:「普陀出世間,若人恭敬禮。如何是出世間事?」

  佛鑑無準答道:「不離世間相。」

  不離世間,所以卅二相,徧覆徧蓋,窮天極地,大悲普澤。

  淨潔出世,所以真觀清淨,不著三有,流映千江,無所遮礙。

  是了,一個名字,在我胸膉:那人一口吸盡千江,也釋入千江;柔融千江,也變現千江。

  一個名字,心與慈俱,常念常住。

  唯願偕行如是。

  同一被蓋。


網頁全文:https://reurl.cc/Rv2oWe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ollochenss&aid=17874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