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3 09:50:11瀏覽2257|回應0|推薦0 | |
存貨過高是誰的責任 【二之二】 工廠聽到銷售部門抱怨「交期太長,效率太差」的說法不以為然。於是說:「我們真正用於生產的時間並不長,主要還在採購的交期太長,有時還缺料、停工、待料。至於效率,我們生產的效率可好得很,我們一向都維持很高的效率,就是因為我們生產的效率高,所以我們生產的單位成本也就控制得很低。這一點成本會計部門定期就會比較。而且上級主管平常對於生產的成本和效率都非常的重視,我們每月都要將上個月的生產績效和成本向上級報告。」 銷售部門於是反駁說:「如果製造部門的效率那麼好,為什麼我們老是不能如期交出客戶要的東西呢?為什麼老是生產一堆客戶不要的東西,還買了一堆用不掉的材料?」 製造部門說:「廠長說上級要求不能隨便讓機器停下來,人員上班不能沒事做,於是沒訂單時我們就要預估先生產一些客戶可能會訂購的產品,才能維持高效率,低的成本。如果這個月的生產績效沒有達成,作業員的生產獎金就沒了。我們當然就要生產,有生產就要採購原料,沒有材料怎麼可以生產呢?」;「如果要責怪,就要問為什麼我們生產出來,你們業務賣不掉!」;「而且業務給的訂單往往變化太大,材料的採購來不及,我們只好增加原材料的安全存量……。」,「另外,如果說我們的效率不好,成本太高的話,就要怪業務每次都是接一些小的訂單,數量不大,種類又多,害得我們要經常換模、換線造成一些工時的損失。」 為了分清庫存過高是誰的責任,銷售和製造部門的唇槍舌戰還繼續下去。看到此,聽了兩邊的說詞,你是否覺得兩邊的說法都有一些道理。而這個故事和場景,幾乎定期,通常是每月,在多數公司上演一次。 庫存過高很明顯的是一個〝果〞,它真正的〝因〞是什麼呢?如果我們沒有找到這個〝因〞是什麼,就斷然採取一些可能〝立竿見影〞的方法,短時間內我們可以運用總總方法如停止進貨、成品降價求售、促銷……等方法讓庫存下降,但是過不了多久,庫存又會不知不覺地上升。 庫存過高究竟是誰的錯?問這個問題是想澄清哪一個部門發生問題,如果是甲部門造成這個問題,則乙部門就沒責任,今後只要從甲部門改善,問題就可解決。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思考;庫存會增加是否因為存貨管制的方法不對、政策或制度面的問題、或是整個公司管理的思維及績效考核的辦法出了問題所導致的結果,高階主管一面向業務要業績,一面向工廠要求效率和成本的作法,是否也造成存貨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這一切都值得更深入的探討。身為旁觀、冷靜的第三者,聽了上述兩方面的說詞,你認為誰應該負存貨過高的責任,是銷售?或是製造?或高階主管?如果你可以確定是誰要負責任,讓我再順便請教你另一個問題:「現在訂單減少,業績不好,誰該負責任?」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