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2 16:16:12瀏覽1401|回應0|推薦1 | |
供應商的家數多少最適合? 【二之二】 解決這個衝突的方法可能有許多種,思考的程序就是藉由挑戰原來的假設來激發構想。我們可以藉著挑戰A-B,A-C,B-D,C-D’,擬出更好的方法,例如從B到D,我們可以唸出的句子是:「假如(if)我們希望分散風險,就必須(must)找更多家廠商。」然後自問這個假設成立嗎?這是滿足分散風險的唯一方法嗎?難道單一廠商就不能分散風險嗎?我們可能遭遇的風險會是什麼?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A-C來檢視思考的邏輯,如果我們公司想(in order to)達到良好的供應商家數,我們就必須(we must)減少供應商的家數。如果這個假設成立,我們再檢視C-D’,也就是為了達到(in order to)較少的供應商家數,我們就必須(we must)尋找單一來源,而多家供應和單一來源的兩種方式就相互衝突(兩難)。 面對衝突的情況,我們會傾向於採取折衷或妥協(compromise)的方式來尋找解決的方法,但在多數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找一個折衷或妥協的方案時,我們所得的效益會更遠低於原先的期望,我們的感覺是「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因此不管採取〝多家供應〞或〝單一來源〞我們都希望達到〝分散風險〞和〝較好管理〞的雙重目的。如果我們只採取〝多家供應〞的策略,是否我們也可做到〝好管理〞的目的?換一角度,如果採取〝單一來源〞是否也可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勢必要挑戰,這個假設語句是否成立?如果針對某一採購項目我們採取〝單一來源〞之後,我們就無法〝分散風險〞?是否〝所有的〞項目採取〝單一來源〞之後,我們也無法〝分散風險〞? 經過這樣反覆思考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某些採購項目,如果採取〝單一來源〞之後,仍可〝分散風險〞;前述的擔心單一來源遭受天災、不可抗力的意外時是假設公司只有一個生產工廠,一個生產基地。在價格方面,採購人員採取〝單一來源〞之後,就無法藉著其他供應商的報價來殺價嗎?或是無法控制〝單一來源〞的成本?我們也許會發現原先的許多假設、想法成為我們思維的限制,使我們無法跳脫傳統的作法。 談到此,我們已應用限制理論(TOC)的部份思考程序(thinking process)來探討供應商的家數多少最合適。有經驗的採購或許已找到如果採取〝單一來源〞仍可達到〝家數少較好管理〞,但如果要兼顧〝分散風險〞他和供應商還必須採取什麼行動,來確保風險不會增加。 限制理論(TOC)所指的限制可能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有形的限制如生產線上的某一個瓶頸,而無形的限制就是一些行之多年的政策和規定,今天的採購作業仍存有許多承襲著過去制度和決策方面的限制,如何突破這些限制達成更好的績效,有賴採購人員有系統地思考。 附記: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