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谈余杰之出走他国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月14日 转载)
余杰更多文章请看余杰专栏
来源:参与 作者:铁流 沧海
图片说明:2011年10月铁流在远距中国的南非,含笑傲坐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好望角一块礁石上
2012年1月11日,一度被限制人身自由、曾遭秘密拘禁毒打的异议作家余杰飞抵美国,2011年7月6日,遭多年封杀的地下作家廖亦武几经辗转到达德国,他们将面临的是故土难回。《参与》记者为此专访了同为四川作家的铁流先生。
《参与》记者:您认为余杰、廖亦武等中国作家为何会选择出走他国?
铁流:他们都是我的乡人,也是打过交道的朋友,我想他们之所以选择离开故土、离开母语国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言论自由,同时受到了人身威胁,他们
希望能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版自己的书,才迫不得已选择了离土离乡。但获得“自由”天空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存”的大地,一旦离开很快就会被
大陆读者遗忘,对于中国作家而言主要的读者群还是在大陆,也许十年后已经没有人知道余杰是谁,正如中国报告文学之父的刘宾雁先生,现在大陆30岁以下的年
轻人,谁还知道他?1997年我到美国时也面临这个选择,最终我选择了留在母语国家。
《参与》记者:作家出走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言论空间在继续收紧?
铁流:尽管在茉莉花集会期间,我本人也遭到软禁,但我认为当局在言论空间上还是在逐步逐步有所放松,比之毛泽东时代中国还是在一天天地进步,人民
也在一天一天地不断觉醒,专制于中国人民来说正在失去恐惧。为了推进民主、自由、法治,作家应该咬紧牙关,坚持忍耐,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暂时的沉
默。政治斗争讲妥协,文人应该讲智慧,学会在严冬里过日子,不宜硬拼硬碰。
《参与》记者:当前形势下,中国作家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铁流:作家一旦离开母语环境,文学生命必然萎缩,因此需要储备题材,用智慧、用理想、用妥协写作。同专制政权打交道需要有进有退,如果一个作家写
作时理想的成分太多,没学会面对现实,就会受到打压以至于无法继续写作。我想说作家在批评政府时不要过于针锋相对,要注意表达的程度和对方能接受的程度。
知识分子天真理想的成份多,避害择利的成份少。我们要学会猎人的生存本领,要想击中狼就要比狼更聪明、更狡猾。
《参与》记者:您认为茉莉花革命、乌坎等群体事件能否引发中国的政变?
铁流:茉莉花革命肯定威胁到中国的专制政权,乌坎等群体事件促使部分上层领导采取开明政策,但中国不会一夜变天。据我观察,发生重大政变的国家须
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民不聊生,二是经济崩溃,很明显中国当前不符合这样的条件。中国政府不习惯于民主,维稳只顾维持威严,不顾维持威信,中国现在正处在一
个十字路口,怎么走要看执政者和知识分子能否拉近距离。我主张渐进的民主,推崇谢韬先生说的“不要急、要推、要促、不要等”。
参与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anyu.org)
(博讯 boxun.com)
44114400130
锘� Add New Comment
-
-
Image
-
Showing 1 comment
}" title="Collapse thread" class="dsq-collapse-toggle dsq-collapse" href="http://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12/01/201201140130.shtml#">Collapse return false;
}" title="Expand thread" class="dsq-collapse-toggle dsq-expand" href="http://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12/01/201201140130.shtml#">Exp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