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牡丹是花王,芍藥是花相:比地位,牡丹比芍藥高一等,論聲名則芍藥略低一籌。」就香氣而言,芍藥勝過牡丹:而以花形論,芍藥大且美。顏色,際了無黑色、綠色外,牡丹有的,芍藥都不缺。淏子的《花鏡》也說:「園林中苟植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 芍藥,姿色瑰麗而鮮豔,外形酷似牡丹,因此常被誤認為是牡丹。韓愈曾有一首詠芍藥詩如此寫著:「浩態狂香昔末逢,紅燈爍爍綠盤龍。覺末觸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多麼蘊藉含蓄而婉轉的妙問啊!「身在仙宮第幾重?」本來嘛!芍藥的名稱就是來自風姿綽約的姿態。由此不難揣想它那美好嫡秀的容貌,博得人們的妤感,多情的騷人墨客在潛意識下,竟將它轉化為抽象的象徵。 春末夏初,牡丹凋謝不久,百花中紅英將盡,芍藥卻燦然盛開,因此有「婪尾春」的美名。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將洛陽牡丹與揚州芍藥平並提,也是事出有因的。畢竟,芍藥花型似牡丹,而且清香流溢,娉婷婀娜,色、香、韻三者兼昊,猶如窈窕淑女,儀態萬千。 芍藥也稱為「夷草」、「夷繫」和「將離」。「芍藥」之名,清朝時的李時珍解釋說:「芍藥,猶綽約也,綽約,美妤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此外,韓詩外傳云:「芍藥,離草也。」董仲舒又補上一筆道:「芍藥,一名將離。」此乃要追溯到兩千多年 前的詩經,詩經即有:「唯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相招,則贈以文無(即當歸)。」故芍藥有「將離」之別稱。 芍藥亦屬於毛黃科,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這是和牡丹基本的不同處。芍藥和牡丹在植物特性上,雖然極為相似,實際上還是有所差異的,茲錄宋蘇頌《本草圖經》所列的不同之處如下:「芍藥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至二尺,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數種,種子似牡丹而較小。」現代的植物學家也說草本者為芍藥,木本者為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