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憑子貴
2011/05/18 07:52:38瀏覽222|回應0|推薦5

母憑子貴
是因孩子的出類拔萃
因孩子的成就
才能光宗耀祖
而不是耀武揚威逞兇鬥狠
于美人因節目受邀的婦女因為家暴死亡
心情大挫
......................................................................
當我們知道身邊的人需要幫助
都會伸出援手
當我們無法幫助他時
通常會譴責自己
但是再多的悔恨

無法改變事實
這時候
只能問

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當一個人做錯時
卻沒有悔意
甚至還覺得對方

虧欠他
是父母的縱容
無法教育自己的子女
才讓他危害

一個人的生命
........................................................................
家庭教育一直是人成長環境中
最重要的一環
只有父母

從小的教導
才能讓孩子懂得尊重與學習
當父母無法教導時
只有讓法律來制裁
但寵愛的父母

仍會說
乖巧的孩子

不會這樣喪盡天良
一定是

交到壞朋友
.....................
..........................................................

為什麼不承認

自己教育失敗
孩子沒有智慧選擇朋友
分析朋友的抉擇
為什麼要聽朋友的

慫恿
為什麼沒有選擇安居樂業
或許
承認自己教失敗很

丟人
但是自己至少知道

孩子錯在哪裡
...........................................................................
小兒子5.6年級時
曾因喜歡某個女孩
不敢打電話給她
一些同學慫恿他

打電話去女同學家裡
他聽到聲音

就切斷電話

不敢講話


同學的父親

回撥給他
他不敢承認
同學父親電話中斥責他
晚上
他好像是

怕我知道吧
就輕描淡寫的

說了一下
我板起臉訓他
有事打電話過去

就要說話啊
怎麼不說話就

掛掉
女孩子會怕啊
他說

自己本來不想打
只是朋友一直叫他做
我跟他說
不要找理由
自己不想做的事
沒人可以勉強你
除了你自己
而且現在電話都能看到

來電顯示
人家問你
對自己

說的話做的事

不敢承認
又說謊
越錯越離譜
人家可以去電信局查資料
告你騷擾
你懂不懂
...............................................................................
我打電話過去

跟他父親道歉
並且說明緣由
保證這以後不會再發生了
電話中
父親說只是跟孩子說
有事打電話來沒關係
但是不要沒說話

就掛電話
事後又不敢承認
我只能說

對不起
是我疏於管教
................................................................
電話結束後
我跟孩子說
因為你的錯誤
所以媽媽要去跟人家說

對不起
因為你今天做的不好
別人都會認為
父母是怎麼教導你的
把你教成這樣
.................................................................................
我沒打他
也沒罵他
只是告訴他
你的一舉一動
都讓別人感受到父母的教育
都讓別人在背後
用大姆指稱讚我們
還是背後批評我們
..............................................................................
我希望
今天你的一行一動
都能讓我以你為傲
我不需要你高官俸給
只要你懂得做人的道理
做錯不丟臉
要勇於承認錯誤
而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
讓我頭抬不起來
要讓媽媽可以
母憑子貴
....................................................................................
其實不是天大的錯誤
但是也因為這一次的錯誤
讓他知道

自己犯錯
卻要讓媽媽去向人說

對不起
這比我拿棍子處罰他

還要難受
孩子

在人生旅程
我不能一直告訴你
要怎麼辦
你只能自己判斷
自己要如何去做
才是真正的孝順
能彰顯媽媽的愛
...................................................................

打罵是最快的處罰方式
但是孩子不能體會
自己錯在哪裡
我寧願多花一些時間
讓他了解
錯只能錯1次
..........................................................
我們
千萬不能一錯再錯
寵愛出
無法無天的敗子來

賴聲川:有奇母必有奇子─美學傳承、美食傳家

文章【編輯部】 » 週一 5月 16, 2011 1:43 pm

賴聲川  有奇母必有奇子
美學傳承、美食傳家


賴聲川不僅擁有藝術家融合著嬉皮風的浪漫與無限可能的想像,同時還難得地務實且能擔負大任。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國慶大典耍瘋狂 和百年前年輕人搖滾同歡
聽障奧運、花博開幕式以至籌備中的民國一百年國慶大典,這是近期賴聲川較廣為人知的大型活動企畫演出,鋒頭甚至掩蓋了他在兩岸及華人世界所建立的舞台劇龍頭光芒。不過只要稍一提醒,相信沒有人會忘記當年他所掀起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風潮。

在那個已經沒有人去看舞台劇的年代,他找了李立群和李國修,做了這件瘋狂的事。「當時也只有瘋子才會這麼做!花七個月時間,去做一個已經死亡的表演藝術(相聲)。它有沒有市場我們不知道,主辦單位的許博允也不知道,但我們就是想做。我們就像縫衣服的工藝師傅,知道自己手藝很精巧沒問題,但就是不知道縫好了有沒有人喜歡穿。」結果戲一開演就口耳相傳而造成爆滿,購票觀眾從南海路《藝術館》排到了重慶南路口,主辦單位只好趕緊又去接洽《國父紀念館》的表演場地,依然場場爆滿,一直加演到李國修身體不適才作罷。問他這是不是他做過最瘋狂的事?他說:「最瘋狂的是這次的國慶搖滾吧!哈哈!他們本來想找我做一個類似聽奧的東西,但是我們從來都不做雷同的事,所以決定以一個夢想家的戲,將今天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和一百年前的一群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做一個呼應和對照。」

碰觸國慶大典,已成了近年來藝人們的夢靨,尤其是在大陸有所發展的人,都很害怕重蹈張惠妹的覆轍。大陸對於賴聲川的藝術創作,一向十分尊崇和禮遇,相信憑藉他的高智慧和高EQ,一定能夠巧妙化解這「兩岸危機」。只不過在籌備過程,仍然遇到了重大挫折,因為負責作曲的陳志遠突然病逝,賴聲川只好在家閉關,自己接手未完成的音樂創作。屆時他將如何搖滾起嚴肅的國慶,再度帶給台灣熱情和快樂的能量,著實令人期待!

母親優雅父狀元 外交天王配上獨立女王
然而這世上對賴聲川期待最深的人,應該是他最親愛的母親吧!他的母親雖是位外交官員的夫人,但他父親並非大使,而是華盛頓大使館的第一秘書,因此收入只夠租台車子養個房子,母親還得上班當英文秘書來貼補家用。

賴聲川從小在雙橡園玩耍長大,七歲時父親調到西雅圖當總領事,當年《世界博覽會》剛好在西雅圖舉辦,中華民國館就是由賴父所籌辦。「我那個暑假就泡在世博會裡,到了雙十國慶,看著媽媽從早忙到晚,自己一個人做出一整桌酒會宴席,為什麼要自己做?省錢!全部餐點又漂亮又好吃,而媽媽竟能保持她的優雅。她是賈桂琳那個時代的人,她就是有那時代女人的那分優雅。後來回到台灣,爸爸當上情報司司長,本以為待個三年就要外派當大使了,沒想到我十四歲那一年,他就得了癌症病逝。不久前蕭副總統告訴我,當年他去外交部任職時,我父親還曾是他的上司!據說父親是那時外交部的『四大天王』之一,但是記得他的人已經不多了。」

孩子對父親的孺慕之情,總是令人動容。他曾回到父親的江西老家探訪,父親是那小鎮罕見的狀元,考取《政大》外交系榜首,還精通英、法語,英文程度已到了文學層次。到了台灣以後,他在寶慶路就外交部裡,看著父親每天用毛筆批中英文的公文,接見的是美國桂冠詩人等要人。

自從父親逝世之後,媽媽就身兼雙親之職,養育賴聲川長大成人。「我母親現在已經八十多歲,她當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她自己也真是個傳奇人物。我們從來沒看過她睡覺,她在生理上也比較不需要睡眠,多年來每天都只睡五個小時,去旅行時也一樣,等我們睡醒時,她早就已經起身出去逛了一圈,還買很多東西回來。她一直都獨立地跑全世界,上次我要叫朋友去美國機場接她,她卻早已坐了機場巴士,到了約定的地方去找她朋友接了她。她不喜歡麻煩別人,卻總是在照顧人。上個禮拜她從上海回來台灣看我,幫我們買了很多菜,就又自己回去上海,她還會每天和我通email,傳些有意思的文章給我看。」

傳奇賴媽手藝讚 朋友爭食「台北第一桌」
他說有許多名人去過他們家,吃了賴媽媽的菜之後,總是一吃上癮,不知不覺中「台北第一桌」的封號,早已在朋友圈中傳開。「我從小吃的東西就是這麼好吃,所以我無法想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如果東西不好吃,要怎麼長大?除了烹飪之外,她還會自己做窗簾、做沙發套,做家裡所有的東西,她也很會裝潢,只要經過她的巧手佈置,房子都很容易一下子就賣出去或租出去。我想我的藝術細胞一定是從她那裡傳承而來。她小學時在寧波經過一座戲院,就會進去聽越劇,上次我到寧波,他們還指給我看那座已經拆掉的戲院的遺址。」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44期/5 月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a19871987&aid=52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