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課後問答─涅槃經第七片
2014/09/15 23:07:03瀏覽933|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課後問答─涅槃經第七片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1:劉講師上個禮拜有問到說,點道詞裡面:『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這裡的眼前,跟我們耳根圓通:『內不隨分別耳識,外不隨聲塵流轉』,是一樣的嘛?

:!不一樣,不同,我們那個耳識跟眼識,那是屬於修持方面裡面內容,可是那個點道詞的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那個完全「當下」已經沒有三心四相,所以我們了解那個狀態是非常的殊聖,不能把那個殊勝的狀態,想成我們修持的過程, 那個耳識跟眼識是我們修道裡面的過程,跟那個當下眼前觀即是,完全都不一樣的狀態,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分詳細,我們在那種狀態沒有三心四相,因為沒有三心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部沒有,所以我們了解說沒有三心了,三世就不攝受,沒有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三世不攝受就沒有六道輪迴,在那一種狀態之下,當下就已經是佛的狀態,跟佛是一樣。

    可是我們眼識跟耳識的修持過程,還是眾生的時期啦!就差別非常大,所以我們了解到,能夠進入到眼前燈下看輝煌,那個已經沒有相對了,已經沒有我們凡塵兩邊的事,那個是非常殊勝的情形,跟我們說眼識耳識能夠去掉的話,只是歸到清靜的狀態,還沒有到去三心飛四相那個程度,可是點道的時候那個已經是,沒有三心四相,所以沒有六道輪迴,可是我們去掉眼識跟耳識的時候,還有三心四相,雖然說可以努力在掃三心飛四相,可是畢竟還在努力的階段,不像我們點道的時候已經呈現,呈現整個眾生跟佛一樣,全部都一樣的狀態,已經把我們領到佛的領域,只是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辦法,去領會跟佛一樣,差別在這裡啦!只是說我們也不敢想像說我們跟佛一樣,不敢,可是那一種狀態就已經是,就是我們眾生跟佛是一樣,沒有分別、沒有階級,是這樣的意思,所以我們在修的時候,一定要對那個背景深入了解,要去探討研,能夠詳細的知道,不能把它混再一起,把殊勝的狀態,拿來跟修眼識、耳識的狀態,那就差別很大,這樣了解嗎?

 

2:什麼是勝義根,它的作用是什麼?浮塵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嗎?

:那個勝義根跟那個浮塵根,大部份都在講我們日用的水火風土啦!他不是眼耳鼻舌身意,聖義根他是講我們水火風土,浮在凡塵所呈現的,我們勝義根就是講佛性運用的,那個是屬於勝義根,那浮塵根浮現在凡塵的景象,然後我們都在用,所以它的分別,勝義根它可以引導我們進入佛性本體,可是浮塵根它是引導我們走入凡塵的現象,是不同的喔!不同,不是在講眼耳鼻舌身意,雖然它呈現的現象,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它是講那個構造,構造是水火風土,勝義根跟浮塵根它是同樣,這樣了解意思嗎?同樣啦!它出來都一樣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它的作用就是我們心的問題啦!

你心一落入到要利益眾生的話,它屬於勝義根,如果你要跟凡塵交接應對,那個就是浮塵根,這樣了解意思嗎?有一點抽相啦,可是各位要了解到,它呈現出來的完全一樣,差別在我們的心,你的心要來利益眾生,那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用在怎麼利益眾生的方向,那個就叫勝義根,

那假如說你要自私自利,要你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相,那個叫做浮塵根,浮在凡塵我們的六根啦!這樣了解嗎?一樣是六根,可是它有勝義根跟浮塵根,都是水火風土啦!它講水火風土的構造,有問了以後勝義,這個能夠引導我們走比較正確的方向,浮塵,那個浮在凡塵我們要應對,都比較屬於自私自利,所以勝義根引導我們走入正確的修道,那浮塵根引導我們跟凡塵交接應對,這樣了解嗎?都是水火風土,講出來是一樣,可是內容不同,聽懂不懂?它的構造水火風土,它的呈現眼耳鼻舌身意,勝義根引導我們走入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那個不是自利,可是浮塵根,浮現在凡塵的根就是自私自利,一樣都是六根啦,都是眼耳鼻舌身意,這樣聽的比較懂喔!()

 

3:我們向大自然學習,從而領悟真理,而山河大地是從真心佛性產生出來的,這其中的巧妙請劉講師講解一下。

:這個我們在楞嚴經的時候,那個釋迦牟尼佛就跟阿難講:說「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有沒有?所以後學是以那樣把它延伸,佛就講凡塵的萬相萬事,它本來就是一體,那我們活佛老師在謝謝您也講的很詳細,有沒有?原來我們是一體,有沒有?所以後學說修正的佛菩薩祂都這樣講,所有的萬相萬物都是我們佛性本體所呈現,所以後學在這一本新寫的金剛經,就把它寫得更詳細,所以各位假如有心想研究,你拿回去詳細看,後學有把那個奧妙全部都寫下來,所以你了解了,你要返妄歸真就容易,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你知道那個來源,13頁後學就講本來虛空是一個啦!我們把它劃分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那十方已經把它劃分了,所有眾生共同遵守,東就是東不能說西,對不對?其實虛空只有一個沒有十方,這樣了解嗎?然後把它延伸到佛性,佛性是一個,沒有你我他,可是現在一本散萬殊,我們眾生有六七十億這麼多,各有各的身體,各有各的性命,是不是已經都不一樣了,可是你返妄歸真的時候,後學就講所有的眾生都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不是回歸到佛性本體?()所有都回歸到佛性本體,是不是一體?就是了解到我們自己本身,你把所有的假你都去掉,妄盡了真就顯,真一顯的時候就一真一切真,所有的都真啦!所有的真祂沒有對立,沒有兩邊,就只有一個,所以你把那個要問題的人送他一本金剛經,13頁、49頁我在底下寫如何領悟了嗎?如何融會貫通了嗎?那個自心起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寫在49頁哪個就是在說這個啦!更詳細。

 

4:前賢問:『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歳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其中,但不馳散,而不心開,請劉講師講解涵義。

:這個心境一如就是我們的心跟境合成一體,不犯思惟就是我們不要去想,你想了它就分開了,想了就是心跟境不會融成一體了,所以不幻,我們不要當犯人啦!犯了罪我們不要,不犯思惟你不要想,那你把心境一如但不馳散,然後積之歳月不是馬上就可以成效,它要時間累積,積之歳月,而不心開就是你不了解不可能啦!絕對了解,而不心開謂之有也,就是你的心一定會了解這個意思,就會整個含意全部出來,是這個意思啦!問的人了解嗎?聽的人了解嗎?知不知道?就是我們的心跟境合成一體,不要分成兩個啦!境就是我的心,所有的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也是所有的境,心跟境已經一如,合成一體了啦!我們不要去思索,不要想,你把它累積,

     心跟境累積不要馳散,然後累積歲月你的心絕對會領悟,而不心開那個心開就是領悟啦!領悟心跟境已經是一體,領悟我們的真心跟整個宇宙,已經變成一體了,所以這個是很理想,我們都可以做,所以要了解到我們不要被社會的現相引誘,我們把心都回到我們佛性來,然後我們做這個功夫,看要做萬緣放下還是心境一如,你只要肯做絕對都有那個成效出現,心境一如那是要我們整個,跟整個宇宙變成一體,就是後學在講我們先把佛性輪廓呈現以後,把佛性延伸到整個空間,跟空間都融會就是那個意思啦!是一樣,只是做法心境一如比較簡單,然後我們耳根圓通,你只要抓到竅妙也不困難,都會有功效的,好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726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