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則故事研究檢討
2014/06/13 23:17:16瀏覽4461|回應0|推薦0

兩則故事研究檢討

一、商人與火把

   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不幸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是山匪窮追不捨。在走投無路時,商人跑進了一個山洞裡,山匪跟著也追進了山洞。

   在山洞的深處,商人最終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在黑暗中被山匪逮住,身上所有的錢財,還有一把準備為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搶掠去了。所幸山匪並沒有殺害他,此後兩個人各自尋找山洞的出口。這個山洞極深極黑,而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

   兩個人在洞內摸索,猶如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山匪拿著從商人那裡搶來的火把,藉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他能探清腳下的石塊,並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不會碰壁也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後他力竭而死。

   商人在失去了火把之後,沒有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行動十分艱辛。他不時碰壁,也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夠敏銳的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從這故事讓我們啟發了解如果在生命之中的逆境,能否走出黑暗關鍵不在於是否擁有火把,在於放下,如果都在自己看得見的範圍內,擁有的所有資源形相物質上,如果沒有放下的話,還是一樣走不出自己的視線框框,依賴物質,如同研究真理也是一樣不可著在文字上,所有的都要放下,才不會因為依賴而失敗。

   現實生活中身處逆境,只要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不自暴自棄,走出生命中的黑暗,海闊天空光明無礙。

 

第二則故事: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這一部影片,是敘述果農木村秋則,以一顆熱誠的心追求自然農法栽種蘋果,歷盡九年的貧苦生活,是一部自然倫理的真實故事。
   他的種植目標,就是要生產安全的蘋果,但蘋果在長期仰賴農藥和肥料的成長環境下,驟然要改變成自然農法,是相當不容易的。他歷經九年的研究和試驗,沒有任何收成,家中儲蓄幾乎散盡,生活苦不堪言,又飽受鄰近農民的冷言冷語,最後連父母親都不支持他。事情走到這樣的地步,他依然沒有放棄,終於種出甘甜、飽含生命力的蘋果。  

   關鍵在最後,他發現連雜草也不可清除,『大自然就是要萬物共生共存』,一個美好的果園,就是要容忍雜草的生存,這樣種出來的蘋果,即使沒有像噴農藥、施肥料的蘋果那麼碩大、鮮豔,但滋味卻是最美、最真實的。 

   人一生中真的至少當一次傻瓜嗎?或許應該。但每一個傻瓜精神,都能像秋則一樣得到成功的結果嗎?  


   堅持去做「對的事情」,但,現實往往卻是殘酷的。設定目標與理想,得要找到正確方法努力去達成,所以世界上才會充滿許多的驚喜! 


    返觀回來看我們自己,秋則經過九年奮鬥走跟別人不同的路成功了;那自己求道學道修道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除了天增歲月人增壽,靜下來思考我修道成果如何?毛病脾氣依然在會感慨在修什麼,不正確修持方法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奧妙的修持方法,一個很殊勝的方法,就是頓教法門了解如來秘訣,讓我們可以從凡夫地到達佛地。 


    凡事都要經過實驗才會清楚自己了解程度,例如一件事情、一個班程的參與,要自己親自有去做才會了解其中內容,有的充滿驚奇,有的充滿挑戰,修行也是如此,何不找個自己決定的時間,放下身邊所有雜事,親自實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很多的雜念、妄念,如果有發覺了,知道了就放下吧! 


   這些的雜念妄想如果不停止,只會是造成我們沒完沒了的心意識,即使求了道沒有修,求道表文寫得很清楚,保你無殃萬八年,萬八以後這個心意識還在,成為種子讓我們一直在六道輪迴,不知道何時才終止沒完沒了,所以修道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用找時間、不用找地點,只要有時間就做自己的修行功夫,『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日積月累點滴即可成河水到渠成,挑戰自己有時間就可以做,看看自己的念頭有多少,只要發覺了就放下,經由經典薰習深入研究真理,讓自己明心見性,時時刻刻反省自己迴光返照自己,知道了還是放下 。

   如同一個杯子空的才能裝水,如果沒有放下水滿了出來,看過大陸尋奇就了解,黃河的源頭冰山也是滴水成黃河,但是在中間過程黃河氾濫成災,如同學習修行,沒有放下自己沒有迴光返照,謙卑低下如河流轉個彎,傲慢的水滿出來氾濫,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人世間許多菩薩示現讓我們反省,因為沒有放下一直在自己的念頭上轉,回憶過去如何,為什麼一生修道沒有做壞事,為什麼命運這麼坎坷,皆不知放不下牽纏罣礙,造成身體心靈受傷,仙佛菩薩一直在指引眾生方向,就是沒有回頭來看自己都認為自己對,別人錯 。

   老路走習慣了要修要改,就是要挑戰自己,認識自己,為什麼每個都是人甚至雙胞胎,個性都不同,都是每個人累世的意識帶來,有的喜歡玩,有的喜歡吃,有的喜歡靜,有的喜歡動…,帶來因果業力也不相同,所以聖賢仙佛留下經典讓眾生有個遵循方向,要如何修,如何改毛病去脾氣都要自己去修去改。 


   心意識雖然害我們很慘,一念妄動再來不斷的念一直來,所以要把念頭放下,要有方便法門了解如何修?我們活佛老師一直推廣大家研究性理心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一個方便法門,自己要去做才會了解心意識不是敵人,他也是在修行上的橋樑,如同秋則他發現連雜草也不可清除,『大自然就是要萬物共生共存』。 

   修道也是一樣,我們如果沒有累世的修道種子,今天沒辦法求道修道,但是白陽先得後修,心意識跟著我們成長和平共處,但是關鍵在知道自己的修行方法,這些法執也要放下,所以萬緣放下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每天訓練自己專一,吃飯專一、走路專一、做事專一,不神散,啟發佛性讓主人當家,主人在家六賊就會知道慢慢退位,要研究要薰習真理,如同老師傳的三寶心法授記有機會成佛要自己努力。

    求道時候解說三寶很清楚,靈性如果從眼睛出去,天上飛的,從耳朵出去地上走的,從嘴巴出去水裡游的,…左道旁門四生六道輪迴,今生求道如果不在修行下功夫,每天看別人過錯,耳朵聽是非,口說妄言、綺語、兩舌破和合僧,還是一樣六道輪迴,修行要自己去把自己的六根關起來,非禮勿視、勿聽、勿動、勿言;時時刻刻守住自己的良知良能,成全先認識自己時時刻刻迴光返照自性,讓意識田中種下金剛種子。 


   我們活佛老師示現讓我們學習,老師的衣服、帽子、鞋子、扇子都是破的,要我們看破這個身體是假的世間無常,也告訴我們三曹重擔,鞋子破…,然而我們的神都散開,每天眼睛一打開就是看外面萬事萬物,而且看到,聽到又住相,所以有不斷的念頭而來,從小到大還有加上累世的習性依舊習慣,修了幾十年都不知道自己在修什麼?所以要趕快趁著有身體時後,適合自己的法門趕快修,訓練專一、訓練迴光返照、訓練萬緣放下找自己可以的方法,一個先做做看,見性起修,明心因果不昧』見到本性了才開始修道,明白真理了就不敢再造因果,慢慢研究讓佛性主宰當家,一性圓明,當下就是佛。 


   日常生活當中做好自己的本分角色,該吃飯就吃飯,該賺錢就賺錢,該休息就休息,平凡、平實、平常、平淡,修道本是平常沒有奇奇怪怪的,不追神通都是心意識生滅變化,進入佛門平等,沒有身分地位分別對待,如果不肯放下自己如同手拿火把的人,擁有許多資源還是走不出自己牢籠,最後終歸也是沒有。 


   隨著時代科技進步,一切都變化非常快速,快速道路連接高速公路,鐵路高架化,高鐵捷運快速方便,修行也一樣要找對正確的頓悟法門,故步自封是走不出自己的心門,老師已經打開了,走進去看一看走出來看,從自己家裡走出外面天空又更寬廣,回家也要記得關門迴觀反省;所以老師所傳的三寶心法就好像一本無字天書,要怎麼寫?用心寫,心經是心所要走的方向,外在表形象的三寶在日常生活中要轉識成智。

活佛老師說:智慧非金錢能買,智慧乃在逆境中取得

劉講師也有解說戒:防非止惡。定: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慧: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時時刻刻感謝天恩師德以及感恩諸佛菩薩,感恩十方眾生,時時刻刻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全都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學習方向。 


以下為劉講師課程內容解說:

   如果我們沒有把佛性擴展到身外的時候,一口氣不來,就沒有路可以走,那我們把佛性延伸到體外了,在虛空之間,真空妙有,我們身體一口氣不來,我們佛性就在整個虛空之間,所有都是我們佛性的道路,每一條道路都很好走,都像高速公路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在修持的時候就是要趕快蓋高速公路,讓佛性能夠延伸。

   只要我們了解,可以摒除所有的兩邊對待,一方面犯了罪過,一方面行了很多功德,這兩個方面是相對,相對裡面我們要了解,有犯了罪過自己會苛責,有形的功德自己會炫耀,會驕傲,你很驕傲,不對,一直苛責自己也不對,了解意思嗎?我們就沒有走入中道,當然我們犯了過錯要自己反省,要了解犯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我們有幫助人,有行了功德,自己也要知道,那畢竟都是很少,很小的方面而已,幫助人是跟眾生結緣,一方面了了自己的業障,那個都不算。

   真正的要算功德,都是在性分裡面,在我們佛性的本體,要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才叫功,然後要了解真理,都是平等,是法平等,我們佛性本體都是平等,不管是社會地位,有錢沒錢都是平等,人與人平等,物與物平等,人與物平等,全部都是平等,平等才是德

   所以我們要領悟平等,那個德才有,有功有德,有功德了才能夠利益眾生,所以從真理世界來講,一進入到佛性本體才有辦法利益眾生,才能夠無量無邊來利益眾生,才稱功德。我們在凡塵做了很多的好事,那個都不見得是很大的,縱然很努力去做,也是有限,所幫助的人也不多,那我們從性分發揮出來那個就很廣泛,很大,所以我們要從『根源』來追求這個如來已經開秘訣,讓我們直接回到本來,每一個都是佛。

活佛師尊慈訓:

飲清澈泉水,思來處源沼。飲水思源,報恩了愿。 

    ※以上是前賢分享佈施提供參考而已,最重要是以聖賢仙佛真理為主。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415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