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尊重別人
2009/05/27 21:47:17瀏覽207|回應0|推薦0
不尊重別人

你有大慈大悲、有智慧,真正相信《華嚴》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很重要,那你就想到十大願王。十大願王你不是念,念沒用處,你要懂得意思,你要把它落實。頭一個就是一切恭敬,我們在今年年初元旦那天我寫了幾個字,跟同學們互相勉勵,就這個意思,要學謙卑,要學尊重別人,這就是「禮敬諸佛」。為什麼?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對一切眾生的尊重、禮敬,我是把他看作佛,我對佛的尊重、禮敬。你能夠這一生當中做到,你就成佛了。我還把他看成低一等,他不如我,我是凡夫,我這一生永遠成不了佛,為什麼?你還是在二法。自他不二,他是佛,我也是佛,佛佛道同,佛跟佛,自己謙卑,尊重別人。你看五十三參就知道了,五十三參是五十三尊佛,示現給我們看的。你看他教善財童子,教完之後自己謙卑,我不如別人,你到哪些地方參訪,那些善知識都比我高明。其實平等的,這都是教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做人。如果我們都是自己謙卑,【尊重別人,天下太平,哪有什麼衝突?對立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沒有了,你想想是不是的?對立、矛盾、衝突,都是從哪裡生的?自己傲慢,不尊重別人。你不尊重他,他也不尊重你,衝突就發生,對立就現前。你看普賢菩薩這一招,不就化解衝突了嗎?

現在這個世間,真的,許多志士仁人想方法怎麼化解衝突。今天我看到一個消息,在紐約的聯合國有七十多個國家的提案,希望宗教對話,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來溝通。其實普賢菩薩這一句「禮敬諸佛」天下太平,問題解決了。再加上「稱讚如來」那還得了嗎?怎麼叫稱讚如來?你看到別人的善事稱讚,看到別人的不善,一句話都不要說。不說行嗎?行,你只說善的,不說惡的,時間久了慚愧心生起來。你看我做那麼一點點好事,人家稱讚我;做那麼多壞事,人家都原諒我,一句話都不說,良心就發現了。這是教化眾生,化煩惱為菩提菩薩這個方法高明,不責備人,責備自己。你看中國堯舜,堯舜看到別人錯他不責備人,他責備自己,為什麼?我做得不好,你才犯過失;我要做好,帶頭好,你怎麼會犯過失!所以,天下人沒有人不服,沒有不聽他的。這稱讚如來,你說這個力量多大,就感化了!深化,用深心去感化。佛菩薩這麼對我們,我們要能體會到,要能學習到。

你看這是基本的,下面才「廣修供養」這個供養就是真實功德。沒有前面這兩條的話,廣修供養,供養是多,功德很少,為什麼少?漏掉了,叫有漏功德,漏掉了。不知道禮敬,失禮,失禮就漏掉;不知道說話,說話也漏掉了,就這個道理。普賢十願最重要是前面四願。第四「懺悔業障」,業障是什麼?就是前面三樁事情沒有能做得好,這是業障。【我對人不知道恭敬是業障,我做人不知道謙虛是業障我說話不知道分寸是業障,這還得了嗎?好簡單。什麼是懺悔?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知道錯誤馬上改過來叫真懺悔】。不必在佛菩薩面前去禱告,我錯了,佛菩薩原諒我,不需要。真正懺悔,實在講中國老祖宗所講的「不貳過」,就是我的過失,做錯了,沒有重複的過失,以後我都改了,這叫真懺悔。

然後我們再把眼光看遠一點,你看看其他宗教,特別看一下創教這些聖人,他們那些宗教裡面聖賢怎麼樣教別人的。你細細看,也不外這四樁事情,它怎麼不同?佛教我們不要懷疑,教菩薩把疑慮這個煩惱放下。《古蘭經》裡面,真主教人不可以歹猜別人,歹猜別人就是專門看人家錯的。總是想到人家不善,不知道、不想人善,現在幾乎社會上都是這樣的;換句話說,總是認為人都是不善的,人都不是好人。你必須要拿出證據來證明你是好人,你說這個麻煩大了,這簡直就不是人的世界。

中國的古人、宗教裡的聖人都肯定人都是好人,中國老祖宗說得這麼清楚,「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佛講得更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不是真的。馬鳴菩薩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想執著是不覺,本來沒有,本來沒有決定可以斷得掉,也就是決定可以能放下。中國「大學」裡頭,頭一個教我們「格物」,物就是物欲,就是欲望;格就是革除,就是放下。對於物欲、一切的欲望肯定是可以放得下,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給我們看,統統能放下。自性裡頭本來有智慧,智慧一定可以現前,這是「致知」。

所以,一定從放下所有一切的欲望,欲望放下,你就是凡夫不成佛也生色界天,不在欲界。你說果報多殊勝,到色界天去了。欲望放不下,你就出不了欲界,做多少好事,頂多到欲界天去享福,出不了欲界,這是我們要懂得的。這首偈沒講完,後面還有兩句。現在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來學習。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b&aid=298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