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2009/04/05 00:25:10瀏覽465|回應0|推薦0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二九卷)2007/9/11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17-1829
請看大用無方第十段,最後一個大段,「寂用無涯三昧門」。這一段總有三十四頌半,「明寂用無涯三昧門」。清涼大師說,「約處,名為方網,約相,是謂寂用,亦總顯上來動寂無二故」。這是先把這個題目,這是一段的題目,在佛家術語裡面講科題,就是這一段的題目「寂用無涯」做個簡單的介紹。寂是性體,用是它起作用。所以,經文裡面講正定,講入定、講出定;入定是寂,出定就起作用。這個起作用,前面所說的全都是,都是講的自性的體用。★請上網看全文★   
從處,就處來講,叫做方網。方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空間,網是講現相,用比喻來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大梵天王的羅網一樣,網張著一樣。我們現在許多同學都乘過飛機,飛機飛到高空,看到地面上的都市,那叫方網,這個比喻你就很了解,你看到底下的都市真的像網一樣。諸佛菩薩在有感的時候,有感他就有應,應他就現身,他看十法界,他看諸佛剎土,就像我們在空中看地面上的都市、看地面上的村鎮一樣。我們飛得不高,看的面不大,他們站在高處,遍法界虛空界他都看到了。所以用網來形容。
約相,是謂寂用。從現相上來說,前面是講方所,從方所上來講稱方網,從現相上來講是寂用。寂是性,用就是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用能生萬法,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就這個意思。所以一切的用,這裡頭意思很深,要注意到,唯有寂才產生作用。我們凡夫,我們凡夫不是寂,凡夫是動,動所起的作用就把作用扭曲了。如果我們心地清淨寂滅,這個作用是什麼?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就是你從清淨心起的作用。清淨心起的作用,就跟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二十個字完全相應,起的這個用多殊勝、多圓滿。
我們凡夫確實一念不覺。諸位要知道,一念是真,一念是寂。不覺,不覺是動相,覺心不動,覺心是真心、一心,不動,叫寂滅相。不覺,不覺就動了,一念不覺就動。動就是迷了,迷了,這一念真心就叫它做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可是要曉得,妄沒有離開真,離開真,哪來的妄?所以妄,佛法裡講得好,真妄和合,怎麼樣?體是真的,相是妄的。不覺才會現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不覺裡頭現的,覺裡頭沒有,覺後空空無大千,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現相,要記住,一念頓現,一時頓現,這是真的,這個意思很深,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你能夠體會得,你才能作如是觀,這是世尊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的。
《金剛經》上講的比喻,那個相很粗,但是我們要知道,在世尊那個時代,這個世間還沒有科學,所用的比喻全是用大自然。自然界裡面,時間極其短暫的,閃電,一亮就沒有了,所以佛用「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早晨露水,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有了,都是說的時間很短。佛用露水這個比喻,比喻我們人生這一段時期從生到死,就像露水一樣。這是什麼?相續相,相續的妄相,不是真的,人生像朝露一樣,無常。給你講真相,真相是一剎那,像閃電一樣。我們現在曉得,一念比閃電短得太多,閃電實在講太長了。我們冷靜的觀察思惟,譬如我們看電影,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這個現相。那個一閃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二十四分之一秒,比閃電的時間短。閃電,那一閃我們很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速度,我們也會有個印象,比閃電還短。可是事實真相,那太快了,不是閃電能比喻的。因此我們要懂得,佛在經上所說一切比喻,都是比喻個彷彿,怎麼比也不能比到事實真相,這是一定要懂得的。可是佛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從比喻裡面去悟入實相,用意在此地,所以比喻是個很好的教學方法。
不覺就是一念,覺也是一念,所以大乘教裡面講迷悟不二,那是真的。如果相續的,第一念不覺,第二念還不覺,這個事情就麻煩了,這就出事情了。第一念的不覺是業相,阿賴耶的無明業相,動了,怎麼突然動了一下,非常的微弱,時間非常的短。第二念也不覺,二念不覺,就變成見分,轉相,我們今天講的精神世界。第三念再不覺,就變成境界相,就是物質出現了。這一念、二念、三念,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曉得。佛在經上講,誰能看到?八地菩薩。八地菩薩能看到阿賴耶的現相,七地菩薩還不行。就是說心靜,靜到像八地菩薩那種程度,極其微弱的波動他感覺到。七地以下的定功還不行,還沒有發現到。這樁事情我們能夠理解,因為我們自己心靜下來,談不上定,心地在靜跟不靜,這個我們有感覺。
你學佛之後懂得這個道理了,雖然我們沒有得禪定,我們在六道,處理事情應該怎麼做?要清淨心,你的事情才處理得很恰當,才不會產生副作用。你看古人教誡我們,話說得很有道理,當你在發怒,你在發脾氣,情緒很不好的時候,不能處理任何事情,這個時候處理事情很容易出差錯,這個話是至理、是名言。所以要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把心定下來。我也常常舉出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相處三年,每個星期都見一次面,這個老人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我們以後學佛,看到大乘經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我就想起大師,他真的是無有不定時。走路很慢,言語也很慢,生活的步驟不是像現在講究這麼快速,他非常緩慢,你看他就像在定中一樣。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那個心要沒有完全定下來,通常他都不說話,一定要等我完全定下來,他看著我整個情緒定下來,他才教你。以後我們明白了,心浮氣躁,別說佛法,世間法都學不到。
所以,印光大師講的話就相應了。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他的回答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誠敬是定。誠是一念不生,妄念沒有,暫時放下了,敬是恭敬。沒有恭敬心不得受用,沒有清淨心也不得受用,所以他說得好,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受用。在什麼地方會很明顯的看出來?在上課。我是跟章嘉大師三年,才親近李老師,所以李老師上課的時候我聚精會神,沒有妄念,專心聽講,恭恭敬敬,這個老師知道。老師上課,學生哪個得利益,哪個懂得了,他很清楚。我在台中,那個時候做居士,沒出家,聽李老師講《阿彌陀經》。聽完之後,老師跟我們這一班同學講,這堂經,(我俗家姓徐),他說徐某人得受用了。他在台上,我在台下,能看到。如果你聽經的時候你心不定,你會東張西望,到處看看,那就曉得你沒有聽進去。聚精會神,你才真正契入境界,真得受用。
你對老師不相信、不恭敬,你對他有懷疑,你得不到受用。同學當中對老師有沒有懷疑?有,還不少數。老師不在的時候,同學在一塊聊天,有的時候就講到老師,「老師,真有這個本事嗎?他沒有講錯嗎?」不管他錯不錯,不管他有沒有本事,你恭敬你得到了。老師是個凡夫,你聽經成了聖人,這是真的,自古以來這種例子很多。佛經裡頭有個故事,這是從前老和尚講給我們聽的,我們受戒期間好像是道源老和尚講的,他是戒和尚。他講這麼個故事,佛家叫公案,這還是在印度的時候。有個出家人,沒有什麼道行,居然有個人來參學,跟他學習。他就開玩笑:「好,你來,我教你。」他拿了個球,叫他蹲在牆角上,這個房間四個角,蹲在牆角上,把那個球打他一下,「你證須陀洹果了」。他磕個頭說「證得了」。再換一邊,再打一下,「你證得斯陀含果了」,二果。再換一邊,阿那含果。再換一邊,阿羅漢果。打完之後,他跟法師磕頭。「我給你開玩笑的」,「我真證得阿羅漢了」。這就是說,他是開玩笑;他真誠,至誠恭敬,他真得到了。
所以中國有個諺語說,三家村的窮秀才在教書,有狀元的學生,沒有聽說有狀元的老師。狀元誰教出來的?那個秀才教出來的。你才曉得,古人講的尊師重道這個多麼重要。誰懂得尊師?太稀有了。這句話會說的人很多,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他懂得,他就會做到。他做不到,他做不到他不了解,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不透徹,含糊其詞,人云亦云,他怎麼會有成就!所以,一切法無不是從誠敬當中得來。你要問為什麼?誠敬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德行,佛法是明心見性的事情,唯有用性德才能開發自性,不是性德你就沒有辦法見性。真與真相應,妄跟真不相應,所以我們如果不是把內心裡的虛妄淘汰乾淨,沒有辦法契入自性,佛門是自性。這個要懂得。
這「寂用」兩個字非常的深廣,它有淺深不同。在佛法裡,那是深度的,我們凡夫日常生活當中,這是淺的,淺有淺的受用。情緒起來的時候,你很歡喜、很煩惱的時候,都不可以做任何決定。很歡喜的時候,你隨便做決定,會被別人利用;發脾氣的時候,會做錯事情。所以要喜怒哀樂都平靜下來,你的理智才現前,就不是感情用事,這個道理就不難懂。我們自己冷靜思惟觀察,看自己,看周邊的人他們的處事,你就很清楚,才知道「寂用」這兩個字好!
佛心永遠是寂靜的,它不動,不動就是不迷,不動就是不起無明,無明就是妄想。那你要問,什麼是妄想?什麼是無明?最簡單的說法,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起心動念是無明。念頭一起就是無明,就是妄想。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用事,清清楚楚,明明瞭瞭,覺性,本覺。不起心、不動念是不用阿賴耶識,不執著是不用末那識,不分別是不用第六意識,你不用它,妄的不要;妄的不要,真的就現前。真的是什麼?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究竟圓滿的智慧。第七末那識,不用執著,不執著,它變成平等性智。意識,第六意識,你不用分別了,它變成妙觀察智。眼耳鼻舌身自然轉過來,變成成所作智,轉八識成四智。凡夫是八識,用八識。佛菩薩轉過來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叫四智,四種智慧。諸位要曉得,四種智慧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這叫做寂用。
下面這句說得好,「總顯上來動寂無二」。上面講得很多,給你講的全是動的,也就是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毛光照益」裡面功德無量無邊,略舉四十四種,那是動;相動,體是寂的,動寂不二,這是說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十法界裡面動靜是二,六道就更不必說,動不是靜、不是寂,寂決定不是動,都對立了。人我對立,性相對立,理事對立,無不是對立,所以化解對立談何容易!西方的哲學講相對論,對立,宇宙萬法統統是對立而生起的,所以事實真相就很難認知。
認知錯了,所以你永遠不能夠解決問題。佛法能解決問題,就是他對於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是什麼?相動性寂,事是動的、理是寂的,而且真正認識到動寂不二,所以他能解決問題。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在一真也好,在四聖法界也好,在六道也好,在三途也好,能現種種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能現無量無邊身,幫助一切迷惑的眾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佛菩薩無論做什麼樣的示現,都是在動靜不二,我們用現代的話說,內心裡沒有對立,這就是動靜不二。跟一切人沒有對立,跟一切事、跟一切萬物統統沒有對立。為什麼沒有對立?知道性是一個,理是一個,事相虛幻不實;再要說到真切一點,事相了不可得。《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一切法的事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它怎麼會對立?對立就是二,對立就迷了,有對立就迷了,不對立就覺了。記住,一是覺,二就迷了。我們上跟諸佛如來一體,下跟一切眾生也是一體,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哪來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起心動念,常寂光淨土現前,這才是真的。實報土以下皆是方便,這個不能不知道。總顯《華嚴》所說的,總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動寂無二」。***【*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b&aid=281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