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1 20:16:31瀏覽746|回應0|推薦3 | |
在台灣,下場打球就是會配桿弟,幫你拿球桿、找球、看碼數、看草紋、開開球車,讓擊球能夠更順暢。但是,已經不只一次聽到球友反應,我們一定要找桿弟嗎?大多數會這樣問的球友都是跟桿弟合作不愉快的人,像是球歪掉找不到,碼數報錯,草紋不會看,球桿常常拿一把、卻沒有你要用的,於是擊球失誤一直出現,心情愈來愈差,看桿弟愈不順眼,搞壞擊球心情! 只不過,打高爾夫是只有做擊球這個動作而已嗎?判斷碼數、看風勢、選球桿、看草紋,都不是球友該做的事?台灣的球友多像是填鴨式擊球者,通常問桿弟的流程也差不多。首先,還剩幾碼?150、60碼,桿弟的答案永遠是10進位,因為他們都假設你的每一號球桿都差10碼,所以,當你的間隔也是10碼、但卻是逢5跳號,那你永遠是在兩號之間;逆風嗎?再加個10碼,但是她不知道你要打多高,因為她也不確定這個答案是基於何種高度?可能只是制式的反應,逆風就加碼;上坡?再加10碼,聽起來也是毫無根據,就跟逆風要加一樣,多少就看她說了;旗竿在後面?再多加15碼;果嶺不會停球,少打個5碼… 在一串的數字加減之後,得到一個你用眼睛看起來完全不像的距離,桿弟與球友都沒把握。 桿弟的沒把握從上面的描述就知道,球友的沒把握是拿了一支不確定號數的球桿,再以揮桿這個最大變數來執行動作。於是,桿弟與球友的互動成果,就是建立在這種不確定之上,只能靠運氣了。 因此,桿弟是助手、或是麻煩製造者,全看球友如何看待桿弟。桿弟應像是服務生,專門做服務性質的工作,如拿球桿、開車、找球等協助擊球步調的事情;其他有關擊球策略與動作執行的考量,應該要回歸到擊球者本身,成與敗都在於自己,成功是喜悅,失敗也是一種經驗,桿弟無法插手其中。遇到好的桿弟對於場地不熟有幫助,遇到不好的桿弟,本來你就沒期望什麼,不會陷入惡性循環中。打球是個人的事,桿弟並不了解你,如要犯錯,也要是你自己做的決定。懷著這種心態,我相信你遇到桿弟是助手的機會會多很多!(作者是高爾夫雜誌總編輯)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