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權人士陳光誠定本月二十三日來訪,可與去年十月謝長廷往訪大陸的「開展之旅」作一對照。
中國北京方面稱,在民進黨改變其台獨立場前,不與民進黨作政黨層次的交流;但如謝長廷以黨員個人身分前往皆表歡迎,日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釣魚台國賓館接待七名民進黨前立委,亦賓主盡歡。
也就是說,北京在與執政的國民黨政府交往時,同時亦與國民黨的反對黨民進黨員交流;且在北京眼中,民進黨迄未改變其台獨立場,但亦無礙其黨員以個人身分去交流。倘若依此標準,台灣民間邀請大陸維權人士陳光誠來訪,並在民意機關立法院演說,對北京而言,似亦無可以反對或批評之處。
從謝長廷的往訪與陳光誠的來訪,可以看出兩岸的交流除了由雙方政府操作之外,其實台灣的反對黨(二○○五年連戰以反對黨主席往訪「破冰」、去年謝長廷亦以反對黨要角身分往訪「開展」),與大陸的民間人士(去年二○一二年有二二三萬人次中國客來台)皆亦扮演重要角色,而陳光誠也將計入今年的中國來客名額。
謝長廷的往訪與陳光誠的來訪,象徵著兩岸交流層面的多元性;而兩岸交流的最高目標,應當是使謝長廷、陳光誠這類人物進入交流地帶。若無這類人物的參與,兩岸的交流不會圓滿,也難謂成功。因為,兩岸進一步的交流與整合,最大的障礙即在台灣的台獨,與大陸未竟的人權民主。
國民黨政府接受其政敵民進黨人與北京交流,這是民主法治體制的當然之理,亦是促成兩岸圓滿交流的正常心態;而北京政府對於陳光誠訪問台灣,亦應抱持著類似的態度。何況陳光誠尚非反對黨,亦無達賴喇嘛般的定性,且係北京主動送往美國,因此更沒有理由對其訪台有何批評。而陳光誠在台灣,恐怕也不會出現像邱垂貞、林重謨在釣魚台賓館那般歡樂的場景。
謝長廷和陳光誠兩例,可使人們對兩岸交流打開眼界與提升境界。台灣必須自己化解藍綠統獨的糾葛,故必須開放藍綠雙方與大陸對抗或交流的自主抉擇;因此,陳水扁攔不住反對黨主席連戰出訪,馬英九更不會阻止民進黨人謝長廷或林重謨往訪。相對而言,北京政府亦必須善自處理其人權與民主化的課題,不能假設台灣對大陸的人權與民主化可以不持立場;倘若北京自己都不能阻擋陳光誠的民主人權籲求,如何想像台灣拒絕陳光誠來訪?
我們樂見像陳光誠、謝長廷之類的兩岸交流;也期望安排這類交流皆在真誠促進兩岸的和平與民權,而勿淪為兩岸或台灣內部的政治鬥爭。倘能存此真摯善念,如前所述,這類交流必能深入兩岸的多元層次,尤可打開眼界與提升境界。
對台獨人士言,倘若真能以兩岸和平著眼,即能確知以「中華民國」之地位,亦能主張兩岸之人權與民主;然若竟使陳光誠之來訪染上了「綠色人權派對」的色彩,這將窄化了並扭曲了兩岸的民主人權議題。
對北京而言,則宜拿捏官方與民間的分際。大陸民間的維權人士成千成萬,每年大大小小的維權事件可破千萬;這是真實的大陸民間,而此種真實的大陸民間現象亦必然會反映在兩岸的交流上。然則,北京與台灣交流,可以操持的或許只是「不與不改變台獨立場的民進黨正式交往」,但不可能阻擋兩岸民間對民主人權的共同嚮往與敦促。因為,大陸民主人權問題的源頭在大陸,而不在台灣;所以,北京不必想像要台灣協助阻攔陳光誠這類維權人士,正如別期望香港每年不舉辦六四紀念會。
即以紀念六四為例。台灣民間對六四的熱忱遠不如香港,在北京治下的香港人民是感同身受,台灣民間則似抱持「我不惹你,你也別來惹我」的心態;反倒是每屆此種時會,民進黨皆用盡辦法挑唆國民黨政府向北京開砲,其目的其實不在關懷六四,而是要破壞兩岸當局的關係。因此,陳光誠來訪,應當多從民主人權的兩岸民間期待闡發,不要又演成藍綠當局的政治角力。
據說,謝長廷已表示未便接待陳光誠。倘係如此,不能說謝長廷不關懷大陸的民主人權,而是謝長廷或許已有更高遠的視野,不屑再玩群鼠互推誰敢為貓繫鈴鐺的兒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