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是陰,氣是陽;氣不足則水起,水排除則氣至。所有不健康和肥胖的原因,都和二氧化碳的堆積有關。結語:以能量為出發點的食物觀.,飲食的四大原則,多吃油,皮膚就不油
2008/06/22 00:04:48瀏覽1677|回應0|推薦0

• 水的漫舞••水是陰,氣是陽;氣不足則水起,水排除則氣至。在《氣的樂章》一書中,教授清楚地說明了氣即共振,解釋了養份在人體中的運送;在本書中,教授則進一步解釋,要健康,除了養份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酸水的堆積,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水腫」。 現今社會極強調排酸、排毒,並且不時流行各式各樣的健康飲食理論,但一般人──包括許多營養專家,都只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實上,所謂的「酸」和「毒」,都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可以說,幾乎所有不健康和肥胖的原因,都和二氧化碳的堆積有關。所以任何一種健康飲食、減肥理論,都必須理解這個最根本的成因,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王教授的背景結合中西醫,他在本書中以精簡且邏輯清楚的方式,說明二氧化碳如何產生、如何堆積,如何形成幾個不同階段的水腫;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消除水腫,邁向真正沒有病痛、不會老化的人生。有了水腫這個健康早期退化的指標,我們就不必仰賴西醫成千上萬的標準值來為健康下定義,也不必等身體器官拉警報了才來修正我們的飲食作息。

  王教授提出的減重飲食新理論,推翻一般人的既有認知,很有可能會是繼阿金瘦身法(Atkins diet)之後最具有影響潛力的革新理論。

  「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兩面,有了這兩方面的知識,我們都有機會預約一百二十歲的未來。

•水是陰,氣是陽;氣不足則水起,水排除則氣至。 在《氣的樂章》一書中,王教授清楚地說明了氣即共振,解釋了養份在人體中的運送;在本書中,王教授則進一步解釋,要健康,除了養份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酸水的堆積,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水腫」。現今社會極強調排酸、排毒,並且不時流行各式各樣的健康飲食理論,但一般人──包括許多營養專家,都只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實上,所謂的「酸」和「毒」,都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可以說,幾乎所有不健康和肥胖的原因,都和二氧化碳的堆積有關。所以任何一種健康飲食、減肥理論,都必須理解這個最根本的成因,才能真正發揮效用。王教授的背景結合中西醫,他在本書中以精簡且邏輯清楚的方式,說明二氧化碳如何產生、如何堆積,如何形成幾個不同階段的水腫;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消除水腫,邁向真正沒有病痛、不會老化的人生。有了水腫這個健康早期退化的指標,我們就不必仰賴西醫成千上萬的標準值來為健康下定義,也不必等身體器官拉警報了才來修正我們的飲食作息。王教授提出的減重飲食新理論,推翻一般人的既有認知,很有可能會是繼阿金瘦身法(Atkins diet)之後最具有影響潛力的革新理論。「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兩面,有了這兩方面的知識,我們都有機會預約一百二十歲的未來。

作者簡介;王唯工;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了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聘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醫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

前言;西方醫藥學中最大的分歧是「血」與「氣」。西方文化重形,以解剖為基礎;以看得見的內臟、骨骼、肌肉及血管等可以清晰分析的標的為主,進而對血液的成分、各個器官之大小、各種組織之結構都一一加以了解。東方以中國為代表重勢,以氣之運行為基礎;強調推動血循環的動力,是比較不著相的,類似物理學的力或場。若以更簡單的分類來說,可以說西方比較重物質,而東方比較重精神。不著相的東西是很難了解,更是難以研究的。克卜勒觀察星體之運行,做了幾十年的記錄,才得到一些規則,而這些星球之運行是著相的,是物質的位置,可以精確地觀察和測量;但是造成這些星球如此規則地運行的是萬有引力,力則是不容易觀察的,一直到牛頓從蘋果的落下悟出萬有引力,才發現重力的道理。身體則是比星球、比蘋果更為複雜的系統,從巨觀的解剖到微觀的細胞及DNARNA、蛋白質等各種分子,我們就忙不完了,要進一步了解其間之作用力──如萬有引力一樣的較抽象的分析與觀察,更是遙遠。

近年來另類醫學開始流行,各家各派的理論都言之成理,但是比較具體而又有長久歷史的還是行血之「氣」。本書提供一個與氣直接相關而又容易了解的指標,希望這個指標可以成為中西醫學會師、進而融合的起始點。氣與水像極了,都與心肺功能有關,而且都在全身各處鼓盪。易經中的陰與陽,水是陰,氣是陽;氣不足則水起,水排除則氣至;相互剋制,又相互糾纏。《氣的樂章》中提到氣的運行,主要討論人體如何輸送養份;本書則要從水的角度──即血的運作──來談人體的健康,探討人體如何排除廢料,如何因排廢料功能不佳而造成水腫。氣與水的道理,陰與陽的關係,至此,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才算是有了較完整的認識。

I. 人體的運作之舞:我健康嗎,水腫與老化的關係,血循環之再探,能量醫學的觀點.

II. 二氧化碳是毒:人體的下水道系統,酸水的形成,水腫的五個階段,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III. 減水腫計劃: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來源,飽和油和不飽和油的正確食用方式,為什麼要多吃纖維素,健康飲食之兩大原則.

IV. 保健的要訣(運動篇)酸水集中處,協助身體排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增加氧氣的運動,排酸水運動──伸展運動,糾正姿勢的運動.

V. 保健的要訣(飲食篇) 早期診斷、並可自我檢測的健康標準,飲食的四大原則,多吃油,皮膚就不油,蛋白質是最不好的熱量來源,食物分配的革新理論.

結語:以能量為出發點的食物觀.

古人認為,人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規律,都是道的體現。道家始祖《老子》指出,「道」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生命過程通過飲食與大自然進行物質交換,因此,人的飲食之道、烹飪之道等,均離不開「道法自然」。中國古人早已深悟飲食之道,強調飲食之「道法自然」,並把做人的道理寓於飲食之中。中國最古老的一部中醫文獻《黃帝內經》中提出了「養、助、益、充」這人飲食的四大原則,也就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為養」指出了人的生長和長壽離不開五穀。這裏的「五穀」泛指各種主食之糧,包括豆製品。「五畜為益」是論述配餐的一重要原則。「五畜」是指畜、禽、魚、蛋、奶之類的動物性食物。這類食品營養價值較高,吸收利用率較好,因此在以糧食為主的同時,適當配一些「五畜」是大有補益作用的。「五菜為充」的「五菜」是指各類菜蔬,它們能使體內各種營養更完善,更充實。「五果為助」是說儘管有了以上幾類食品,但還不夠,每天還應吃適量水果,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四項飲食原則,實際上主張的是平衡飲食。中華傳統烹飪講究菜肴的調和甘美。清代美食家袁枚的家廚王小余曾感歎道:「知己難,知味尤難」!「和」是中華傳統烹飪的重要標準和境界。這種「和」的調配原則分為葷素之和,就是葷素食物的搭配要相得益彰;性味之和,就是寒涼類食物和溫熱類食物要搭配恰當;時令之和,也就是不同季節搭配不同的食物。而能調和眾味的則是「甘」,即中國古代儒學經典之一《禮記》所說的「甘受和」,意為甘美的東西容易調味。美食之道的「道」,具體就體現在「味之道」上,即「知味」也。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烹飪檔《呂氏春秋-本味篇》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伊尹(前16481549年)在平民時就以才能和廚藝高超而名聞四方,他看出夏朝氣數已盡,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調手藝,接近商湯,勸他高舉義旗取夏桀之位而代之。商湯向他詢問天下大事,伊尹從烹調的技術要領和烹調理論,引出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他說:「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治理好。」伊尹還講述了如何把飯菜做得好吃。他說:「佐料放得適中,飯菜才能做得正好。治國安邦也是同樣的,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可懈怠鬆弛。只有弄清主次先後,掌握好分寸,才能夠政通人和。」從調味開始,伊尹又講到了各地的美食。然後他對商湯說:「你要吃到這些美食,就要有良馬,要成為天子,但你要成為天子,就要實行仁政,讓你的百姓生活好、信任你。」伊尹這一番議論,商湯聽後心悅誠服。後來,商湯尊伊尹為宰相,並在他的輔佐下,討伐夏桀,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商朝,伊尹也成為夏商第一賢相。這個典故被稱為「鼎烹說湯」,正如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物的至理,大都暗合於道。飲食、烹飪之道,一旦達到極至,也包含了天下的至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97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