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逛書店,總是有很多書吸引我的目光,有時候我恨不得把整間書店的書抱回家,但是有客觀的因素存在,那就是----我沒那麼多錢! 於是我得翻翻每一本書,看看哪一本才是我最想閱讀的。有時候我也會想,是否可以像別人借來看,或是圖書館也許有。總之,我無法抱回全部的書。
如果不行擁有全部,那買個兩三本總購錢了吧,於是弔詭的是發生了。每次只要我買回兩本以上的書,總是抱著其中一本猛啃,而置其他兩本於不顧,而當我看完一本後,對於另外的書就沒那麼多熱情去閱讀了。這時我又經過書店,抱回其他的書,開始閱讀第一本。這樣無境的循環,每次我賣書回來,我的書架上總是會有一兩本沒看過的書,任其塵封。也就是說,只要我一次買超過兩本以上的書,就會有一本以上的書無法被我閱讀到。
於是,我現在努力的克制自己,每次只能帶回一本書。然而對於知識的渴望是我無法抗拒的,書本的誘惑是不能克服的。這個時候,書店又喜歡舉辦買三本打七折的活動,或是打折只現今日..等等,我築起的城牆又再次被攻破,荷包又再次失血。
人生亦是如此,一顆蘋果很好吃,再給一顆就沒那麼好吃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兩顆頻果是一樣的東西。那給一顆蘋果一根香蕉如何? 對有些人可能可以都喜歡,但是如果把它們都定義為 "水果" 的話,就會產生倦意了。那我是不是把書都定義為 "書" ,才會產生 "買的再多,只讀一本" 的弔詭呢? 於是我試著將其定位為 "不同的知識" 或 "不同的觀點" 來看待。
接下來的啟發可能是老生常談了,人也是一樣,同樣是找工作的人,如何證明自己的不同? 有人說,不同科系啊! 好吧! 那同樣科系也是一年有幾千人畢業。有人說,不同學校啊! ....這些都可以是異質化的條件,但是也可以因為如此被打入跟這些人同一類,反而變成同質化的條件了.....
這一刻我驚覺,人海茫茫,太容易就被忽略了。韓信在項羽帳下的時候,被看成毫無用處的人,但是看在蕭何眼裡,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雖然我不免質疑劉邦如此精明之人,怎麼會拜毫無戰功的韓信為將,也不排除這樣的拜將是否有政治意義。重點在於,為什麼韓信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他一生在項羽帳下,歷史上是不是就此損之了一個名將了呢? 抑或是,人應該為自己負責,不逢名主,要自己找尋適合的舞台,更甚是,自己開創。
聯想了那麼多,總要扣回主題,那麼,我那些無法被我閱讀的第二本或第三本書要怎麼開創自己的用處呢? 被室友拿去看,或是被同學借走,也許因此啟發了另一個人的思想,是不是也證明了它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