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9 08:35:47瀏覽416|回應0|推薦8 | |
I find it interesting to read the following article in Chinatimes. Peace!! Albert 2007.11.19 去年鳳凰花開、大專院校高唱驪歌之際,網路上廣為流傳一篇名為「給二○○六年畢業班的告別演說」文章。文化大學助理教授、目前擔任課外活動組長的項程華,在文中表達對於七年級生(民國七十年至七十九年出生)的憂慮與建議: 你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自己要照顧好自己,盡可能不要用到已經有限的社會救濟金,畢業典禮回家後,要孝順父母,因為在等待工作的時期,父母會是你的靠山。」 壓力與挑戰 遠超任一世代 這種說法並非危言聳聽。事實上,台灣六、七年級年輕世代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很可能遠超過之前任何一個世代。 跟日本社會定義的「下下籤世代」、美國社會所稱的「多餘世代」一樣,台灣社會慣用網路「火星文」的「冏世代」(「冏」是網路上哭笑不得的臉孔符號,年輕網友常常使用。)在踏入社會後赫然發現,他們的競爭力永遠趕不上大環境變化,他們的「接班」似乎遙遙無期。 國際勞工組織(ILO)今年發表的就業趨勢報告中,對於全球年青世代提出相同的警訊:過去十年全球青年人口增加十三.二%,但有工作的青年只增加三.八%。換句話說,全球青年人口增加速度,遠比工作機會增加速度多出三.五倍,「僧多粥少」的困境非常明顯。 在這樣的全球趨勢下,台灣六、七年級生肩上的擔子卻更為沉重。長期研究青年議題的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保守估計,若台灣維持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二?三%,則二十五年至三十年後,台灣平均每人GNP(國民生產毛額)將從目前的一萬五千美元躍昇至三萬美元。 社會難立足 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半個世紀後,預估台灣社會對於大學畢業的卅歲青年的平均薪資期望,將來到月薪新台幣八萬多元。協助台灣社會進入GNP三萬美元年代、屆時已經五十歲左右的七年級生,月薪勢必要達到十六萬元才能在台灣社會立足。這是多麼巨大的壓力?這已是七年級生不可承受之重! 這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他們不膽怯 勇於挑戰未來 在當前全球高度競爭時代,台灣青年更急於躋身國際舞台。勞委會去年調查,高達四成八的台灣青年願意到海外工作,首選是亞洲,大陸位居第二。對於挑戰未來,六、七年級生並不膽怯。 走進位於台中的全東南亞最大職訓中心,我們發現,即使夜已深沉,勞委會台中職訓中心的教室仍燈火通明。室內設計班的卅名學生,靜悄悄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鉛筆描繪著草圖,連續三個晚上熬夜苦思,有些同學累了在教室打地鋪,有些同學仍然奮鬥不懈…。 為了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這些百中取一的社會新鮮人,每天清晨六點學習到深夜十二點,結訓赴大陸發展的已有廿幾人。班老師陳大容說,大陸一個建案動輒六千戶,成為室設人才競逐戰場,但大陸繪圖人才漸增,台灣室設人才的優勢僅剩五至十年,台商漸漸進駐的越南將是新市場,「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有市場」,他打算先去開拓市場,再帶子弟兵前進越南。 放眼地球村 積極找尋出路 台中職訓中心另一項熱門出路是飾品設計師,卅歲、身形壯碩的洪存正耐住高熱,細心拿著手裡的瓦斯槍燒著琉璃珠,期待二個月後結訓學得一身好功夫;卅三歲的陳怡靜,則放棄原本月入近七萬元的資優補習班工作,未來準備考寶石鑑定證照,伺機進軍大陸創業。 大陸商機早已吸引台灣青年西進,廚師界、理財界、醫界都刮起大陸考照風。 地球村時代來臨,台灣青年也意識到國際證照的重要性,逢甲大學財經系學生王誌慶,不但自己成立社團聚集同好,更已幫班上卅幾位同學在半年內考到廿六張證照,刷新逢甲財經系紀錄,堪稱「最佳考照輔導老師」。王誌慶強調,台灣青年得到國際認證後,一照在手,走遍天下,未來的路更寬廣。 最壞的時代 也是最好戰場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經典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已為台灣青年世代的當前處境下了最佳註解。台灣六、七年級生面臨的時代挑戰與壓力,三、四、五年級生已很難體會,但這正是新世代的機會與挑戰。 不要叫我「草莓族」 本報訊 我們不是「草莓族」!根據本報最新民調,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台灣年輕人,只有四成九可以接受「草莓族」稱呼,無法接受者達到四成三。 「Career就業情報」今年六月針對一九三○位應屆畢業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針對「你會選擇那一種水果取代草莓族」,獲票最高的前三名及主要理由是:一、「奇異果」十一.三%(外表不起眼,但有豐富內涵)、二、「榴槤」一○.八%(外表不得人緣,一接觸愛不釋手,很有個性)、三、「蘋果」九.二%(外表美麗,內富營養,可說內外美兼備)。顯示許多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是溫室花朵。 每當談到世代競爭力,六、七年級生常被冠上「草莓族」負面標籤。但他們真的很「草莓」嗎?南台灣飾品拍賣家、六年八班的陳瀅琍大聲強調,「我覺得自己更像是蟑螂族,打死不退、很耐操,不管大環境再如何不景氣,都可以死撐著,撐過又活了下來。」 經營網拍五、六年的陳瀅琍坦承,她是「間歇性創意族」,腦中的idea有時很活躍、有時會停滯,很難天天都可以擠出無限創意,但她仍對自己的創意有信心,相信可以朝自創品牌的路走下去。 二十二歲的飯店服務員陳文豪認為,講草莓族太以偏蓋全:「每個世代什麼人都有,實在不應把七年級視為軟弱的一群。人年紀大了以後,都會對年輕一輩說『想當年…』。因此,完全不在意『老一輩的人』想出這個封號。」 陳文豪的看法,已經有職場調查予以支持,青輔會去年委託學者完成的「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發現,大專畢業生自認勝任工作的主要就業技能,首要是良好工作態度,其次是專業知識與技術、表達與溝通能力、穩定度及抗壓性、學習意願及塑性等能力,與一般印象中的「草莓族」大不相同。 中央大學經濟系主任邱俊榮、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胡均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等三位調查報告作者指出,大專畢業青年與企業雇主對就業力技能重要性排序具高度一致性,顯示七年級生相當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也知道雇主需要什麼。 針對七年級生工作競爭力的優缺點,這份調查分析,電腦、即時通訊的普及,以及小家庭的生長環境,讓許多七年級生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與同儕相處的經驗,尤其不知「如何與上司或前輩溝通」;但相對的,多數雇主也都認為,具備充分電腦資訊技能、蒐集資訊的能力,加上學理知識充足、具有熱誠、願意學習新事物、有創新企圖心,都是七年級生在就業上很大的優勢。 負責此項調查的劉孟奇強調,很多雇主認為,相較於四、五年級較委婉的溝通方式,七年級生通常可以直接而迅速地就事論事。但另一方面,七年級生對於四、五年級雇主充滿「弦外之音」的溝通方式,卻常覺得陌生而無所適從,甚至成為很大的壓力來源。七年級的優點和弱點,竟成為影響他們成敗的「雙面刃」。 從上述「雙面刃」的客觀分析,更可以看出「草莓族」標籤的虛與實。在社會尚未消除「草莓族」刻板印象之前,七年級生顯然需要更加把勁證明自己的競爭力。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