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曆二月十日蓮生法王出家紀念日
2024/03/16 15:30:39瀏覽38|回應0|推薦0

❀ 慧泉寺 ❀

恭錄自蓮生活佛 盧勝彥文集

第257冊【 煙雨微微 】

在香港有一間「慧泉寺」,住持「果賢大和尚」,他從香港到西雅圖雷藏寺找我。

果賢先皈依我。

那時候,雷藏寺才初創,果賢大和尚捐出的錢最多。

除了捐錢之外,有不少金身,是從慧泉寺,托運到西雅圖雷藏寺的,寺內有果賢大和尚捐助的金身菩薩。

後來,他勸我出家。

那時我四十出頭,剛好發現頭髮自動脫落,於是,我出家了。

那時,就擇在二月十日吧!良辰吉日。

皈依我果賢。

剃度了自己的皈依師。

剃度地點在「真佛密苑」。

這是:

師度徒。

徒剃度師。

果賢大和尚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二句口頭禪:

「無所謂!」

「沒關係!」

有一天,果賢大和尚突然問我:

「盧師尊,你自称開悟,有了見地,不知道你的見地是什麼?」

我說:

「無所謂,沒關係。」

哈哈!我們大笑。

他又問:

「開悟最高是什麼?」

我說:

「……。」

他說:

「明白,明白。」

我給果賢大和尚灌頂阿闍梨,法號是:「蓮起上師。」

我曾到香港慧泉寺。

慧泉寺車子不能到達,停了車,要爬一小段的小山坡。

寺不大。

有法會,會在寺院前的小空地舉行。

果賢大和尚閉關很多年,收了許多「常」字輩的徒弟。

我的弟子,常仁、常智,是從果賢和尚那裡過來幫我的。

我的:

師度徒。

徒剃度師。

成為人間的趣話。

果賢大和尚對真佛宗的貢獻太大了!

詩:(善緣)

我很珍惜這個相逢

一個剃度

就化出百千眾

 最高境界是什麼

說有

說空

這個人人共

善來比丘

善去比丘

就像天邊的雲兒

頻頻移動

---------------------------------

本文摘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65冊《禪的大震撼》

蓮生活佛談出家

 

  有人問我:「蓮生活佛,你一切均如此如意,為何要出家為僧!」

  「一定要不如意才出家嗎?」我笑笑的反問。

  我說:「愈是如意,愈要出家。」

  我提到宋仁宗皇帝的〈讚僧賦〉,特恭錄如下:

  「夫世間最貴者。莫若捨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作如來之弟子。為先聖之宗親。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白鹿啣花。青猿獻果。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冬觀雪嶺山川。蒲團煖坐。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般般如意。種種現成存。為人天之師。末後定歸聖果矣。」

  又寫偈曰:

  空王佛弟子。如來親眷屬。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鍾粟。

  夜坐無畏床。朝睹彌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這〈讚僧賦〉,是說僧人最貴,又是般般如意。所以我說:「愈是如意,愈要出家為僧。」

  其實,我這出家,也是為了現「出家相」,以「出家相」來度化更多的人。我在家時是「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同出家的生活是差不多的,我這出家,不過是剃度穿三衣的外相,其本來的生活與佛弟子的生活,完全是一樣的。

  我欣賞龍山禪師的出家生活:

  茅屋土室就是金銀閣樓。

  粗衣陋食就是錦服珍餚。

  我最激賞的是,這種無礙的超脫思想,簡直是寬敞而無止盡的。我的出家,就是不想再有一絲一毫的俗世紛爭糾纏,不想再聽人與人之間的是非,這些都跟我毫不相干,也毫無瓜葛,我的出家是超然絕塵於世外的,除了度世之外,就想只剩下悠閑的心境,這是神光自在,真正的觀自在。

  出家剃度,穿三衣,祇是一種「外相」,真正的出家,是「內心的自在」,是「內心之智慧」,內心的自在王佛,才是更寬更大,我們真正的出家人,是生活在心內世界,而「心外世界」是一種外相而已。

  若說僧人最貴,禪宗有一段公案:

  趙王去見趙州禪師。

  禪師躺床上見趙王。

  趙王並不生氣,反而更恭敬禪師。

  有人問趙州禪師:「禪師老大,躺床上見皇帝,何以故?」

  趙州禪師說:「我不以俗禮迎接皇帝,我是以真面目見皇帝。」

  在這一段公案中,有二個意義:

  第一、若論趙王與趙州禪師,何者為貴?世俗人當然是皇帝為貴。但在我們修學佛法的人看來,卻是趙州禪師為貴。趙王不過是人間一代一地的皇帝而已,而趙州禪師是千萬劫年,廣大無比世界的大法王,這一比起來,當然是趙州禪師更珍貴無比。

  第二、趙州禪師躺在床上見趙王,若以俗人看來,是太不禮貌。但趙州禪師認為是以最大的禮儀來接待皇帝了,不落俗套,用最真實的生活去見皇帝,這是本來面目,毫不虛偽作假,這是最可貴的禮貌啊!

  這二段意義,大家仔細體會。

  禪宗的思想,不同於我們一般世俗人對表面世間的認識,我們一般人對出家人的觀念,根本是不正確的,而修禪有得的人,觀照一切世間現象,根本就是空空虛妄的。

  禪行者,進而開悟,對「出家」的看法更是不同:

  真俗並蓄。

  理事圓融。

  最高的禪心,禪的妙諦,才是究竟之道,得了這個「至高真我的光輝」者,才是真正的出家。

  原來要瞭解這「出家」兩字,仍然是不容易的,看來「出家」這兩字很平凡,其實也充滿了禪機。

-----------------------------------

本文摘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70冊《回首西城煙雨》

敬禮眾恩

 

  果賢大和尚要我出家,為令三寶住世、紹隆佛種。

  我馬上說:

  「好!」

  就在「真佛密苑」,剃度了。

  我為何「根機」如此合適,一回想,應該敬禮感恩很多的人。

  青衣婦人林千代(嘰哦姑)、阿牙姑。

  玉皇宮住持釋慧靈。

  顯教師父印順導師、樂果法師、道安法師。

  菩薩戒師慧三法師、賢頓法師、覺光法師。

  課儀師父上林法師、善賜法師。

  道顯密師父清真道長(了鳴和尚)。

  密教師父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蓮華生大士、吐登達吉上師、普方上師、大鍚杜巴上師。

  結緣的:

  李炳南居士、朱裴居士。

  碧山岩寺如學禪師。

  慈善寺振光法師。

  慈明寺聖印法師。

  海明寺悟明長老。

  密宗黃教教主甘丹池巴、密宗花教教主達青仁波切。

  ……等等。

  我這一生,遇合如此多的大菩薩,大善知識,有的皈依,有的結緣。我出家也算茲事體大,卻能一口應允,實非一人之力,而是眾恩匯聚,應該感恩。

  需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感謝化度我這小小「蓮生」的苦心孤詣。(還有無形靈師三山九侯先生)

  方得感應十方諸佛歡喜含笑。

  我合掌,願有緣眾等,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共證無上正等正覺。

  我的一生,如「走馬燈」,所舉行的法會,均是萬人,人山人海,萬眾一心,至誠禮佛,同結佛國不退緣。

  我現在隱居「葉子湖」,只有「回首感恩」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8040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