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11 19:52:25瀏覽96|回應0|推薦0 | |
果賢上師是修顯教,後來皈依 師尊,就是看了 師尊的「坐禪通明法」,果賢上師決心皈依師尊。 從這裡可以得知【 師尊有教禪定】【 師尊有教禪定】【 師尊有教禪定】 後來果賢上師幫 師尊剃度了 常仁上師、常智上師都是果賢上師帶過來的,後來都跟著 師尊。 --------------------------------------------- 果賢上師謙和自在 談修行:隨緣消舊業 更莫作新殃 文╱真佛報記者 白石 (真佛報648期第3版) 《慧泉寺廣納有緣 香火鼎盛》 果賢上師門下四眾弟子中,以釋常仁、釋常義、釋常禮、釋常智四大弟子最著名。上師說,這四大弟子是在87年一起出家的。其中常仁法師、常智法師,即今日真佛宗的常仁上師、常智上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果賢上師來西雅圖探望師尊蓮生活佛,常仁上師與常智上師聽到消息,在百忙之中,都飛到西雅圖來迎接他們的顯教皈依師──果賢上師。而在果賢上師94年第三次閉關前,為了安心閉關,囑咐常義法師接任慧泉寺的住持,由他來發揮,開展法務。 果賢上師談到要在香港引渡有緣,完全講禪宗的法門是很難的。所以目前在上師駐錫的慧泉寺,每逢過年、年頭年底的供天、佛誕、菩薩誕、賀誕,還是用顯宗唱唸、唱誦的方式來進行法事。 慧泉寺的主尊仍然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與阿彌陀佛。慧泉寺的地址是在香港沙田排頭村98號。上師說慧泉寺雖然不大,但遇到佛誕或特殊的誕期,還是很熱鬧,整天法事下來還是有五、六百人來參加來禮佛。每年年底的十二月,慧泉寺都有拜五天的梁皇寶懺。在年頭的復活節的長假期,大約三月多,就舉行打楞嚴七法會,連續七天專門唸楞嚴咒。上師感覺來慧泉寺的善信喜歡顯宗多一點,「當然,如果在私底下有善信來問問題,他喜歡密宗的東西,我就跟他們講一些密宗的東西,也就是觀機逗教。」 果賢上師到慧泉寺擔任住持之前,曾在九龍地區租了一個地方開辦道場叫「法忍精舍」;後來創建慧泉寺已出家幾十年的靜善老師父,邀請上師常住,把道場送給上師,上師便將「法忍精舍」取消。 皈依師尊蓮生活佛後,上師說,師尊慈悲說要給他一個堂,問他喜歡什麼名字,上師表示他還是比較喜歡「無生法忍」這個名相,所以師尊賜他堂名「法忍堂」。 果賢上師說,當年他皈依師尊的時候,有很多人反對真佛宗(靈仙真佛宗),所以上師特別寫了兩幅對聯「慧滅萬年愚 靈光獨耀」、「泉滌三生業 仙佛同途」,這兩幅對聯就掛在慧泉寺修法大殿的兩側。上師指出,其實根本仙佛就是同途。法忍堂後來就附設在慧泉寺中。法忍堂同修的地方,上師說與真佛密苑同修的地方差不多大。法忍堂當時的法務活動,有密法的同修,也有顯宗拜懺、唸佛及法會等。後來上師順著因緣,就全心以慧泉寺的拜懺、唸佛等法務活動為主。 上師認為顯宗、禪宗、密宗的修行都是殊途同歸,他平時的修行差不多就是讀經、看書,精神好的時候就靜坐。幾十年的出家修行,上師謙虛地表示,終歸體會還是有一點。他感覺依照以前禪宗師父的教導,修行之後都得到印證,所以他後來也是教導弟子這樣子修行。 上師說,後來愈修愈感覺,其實修行還是一種方便。尤其禪宗祖師有兩句話講得很好:「隨緣消舊業,更莫作新殃。」這表示每個人的佛性本自俱足,修了不會多,不修也不會少。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消多生以來跟眾生恩恩怨怨的業障,就好像把以前的債儘量還清,不要再去借新的債,到頭來無債一身輕嘛!修行也就好像去體會佛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樣的意思。 《看了「坐禪通明法」決心皈依師尊》 談起皈依蓮生活佛的因緣,果賢上師說他出家後,在1971年的時候,去參加一個佛教的清明大法會。那時候有一個居士問他,有沒有聽過台灣有一位叫盧勝彥的人,他好厲害啊!上師回答他並沒有聽過此人。這位居士就送給他幾本師尊早期的書,像「啟靈學」、「靈仙飛虹法」等,看了以後,有了初步的印象。後來,上師就主動買師尊新書來看,默默地看,看了以後,沒有接受,也沒有抗拒。果賢上師當時覺得,師尊早期的書,都是講風水啊!靈算啦!還有符籙方面,共鳴感不太大。 到了1983、84年,師尊寫了一本「坐禪通明法」,上師說:「因為我比較喜歡禪宗嘛!我一看這本書,覺得寫得很不錯,師尊的境界也突破了,不是只侷限於風水、靈神,所以共鳴感大了,從那個時候才開始參加真佛宗。」 果賢上師在看了師尊的「坐禪通明法」後,1985年就去香港的信法堂找蓮翰上師。那時候蓮翰上師問他,怕不怕有人誤會,一個出家人去拜訪真佛宗的道場。上師當時堅決的說:「我是看了書,真的是想來參加,真的是對於蓮生活佛上師有恭敬心所以來參加。」於是蓮翰上師幫他將姓名及個人資料寄到西雅圖辦理皈依。 1985年,當師尊蓮生活佛第一次來香港開法會時,果賢上師才第一次真正與師尊本人接觸。上師感覺這個師徒的緣:「不錯啊!很好啊!可能是前生宿世的緣。所以從一開始看師尊的書,到後來,我根本就是感覺很有緣。雖然那時候一開始沒有立刻來皈依,但是起碼不接受、不抗拒,也不會詆毀,就是自然而然的緣分。」其實,師尊第一次去香港開法會,上師還曾幫忙找辦法會的地方。 當果賢上師皈依蓮生活佛以後,他的門下弟子有些人走掉,有些人留下。當時上師告訴他的弟子:「你若是尊重我是你的師父,相信我,你就留下;不相信我,你可以走。」真性情的果賢上師果然是一切隨緣。 對於真佛宗目前有三百多個道場,上師提到,前幾天他跟師尊講,「真佛宗十幾二十年前是播種期,那時候是比較困難一點,辛苦一點啦!經過十幾二十年,看到真佛宗現在是人才濟濟,有很多的人才,有很多不同的法會,基本上渡眾的法務,已經發展得很不錯啦!」上師對於目前真佛宗派只有讚許,認為不需要再做太多的建議。 果賢上師皈依蓮生活佛後,曾有很多次專程飛往西雅圖探望蓮生活佛。此次,上師應溫哥華東蓮覺苑的邀請,參加本年度的梁皇寶懺法會。順此因緣,上師特來探望十九年未見的師尊。上師說,他閉關期間,如果弟子沒有遞字條,他也不知道外界的事。所以果賢上師並不知道師尊閉關六年。上師是在今年新年出關以後,經過幾個月慢慢適應外面的生活,適應外面的氣味後,上真佛宗的網站,知道很多消息,知道師尊閉關出來,就跟師尊聯絡,「師尊,我想來看看您,可以嗎?方便嗎?」師尊說,「好啊!歡迎!歡迎!」於是促成了上師此次西城之旅。 《幫師尊剃度 很開心》 由於早期外界對於真佛宗仍有一些不太好的批評,所以果賢上師在皈依師尊後,一開始即建請師尊能夠儘量現比丘身、現比丘相來領導四眾弟子,更名正言順。因此,1986年3月19日,當果賢上師剛剛從香港飛抵西雅圖時,師尊請果賢上師幫祂剃度。上師當時謙遜表示「我不夠資格。」師尊說:「沒關係。可以!可以!」上師想師尊既然說沒有關係,就答應主持師尊的剃度儀式。幫密教的皈依師父剃度,果賢上師談到當時的覺受:「隨那個緣,沒有多想。當然很開心囉!」 自古以來,修行的高僧大德,或聖哲大師都會依因緣閉關,剋期取證。果賢上師出關後,並沒有特定的渡眾計畫,仍然是「隨緣教化,自然而然。」「在慧泉寺,善信每天來聽我的常課,他們問的問題越來越多,我隨他們的根基,來跟他們說法,他們便生歡喜心。」 「很多年以來,常有人邀請我講經,但是我的性格不喜歡升大座講經。我認為,好多人去聽經,是種表面應酬的方式,譬如一堂兩個小時講下來,有多少人能夠聽得懂?很可能一出了門口,就什麼都忘記了。所以我不喜歡這一套,我比較喜歡平常閒談的方式,好像互相切磋,善信隨便問,我隨便答,比較沒那麼拘束,效果反而好。所以我以後的路線都是這樣子。其實真正來講,法不用說的,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當記者問,佛法還是要有人指點時,果賢上師說,方便就好,不能太死板,太硬性規定說講什麼。當談到未來如果真的有講經的因緣,上師說他不會固定要講哪一本經。上師認為,其實每一本經法法道同,都是共通的,就看你怎麼融會貫通把它講出來。當然,有很多法師他們都習慣定個題目,固定講什麼經,但是他沒有這個習慣,雖然上師的常課念大般若經,他的弟子有錄音下來,但是上師說他不太願意搞那個光碟去流通。上師比喻說,好像去聽歌星的音樂會,真人演唱的話,他們要買票,雖然很貴,還是很多人去聽。但是,如果出了光碟,有人買回去,就可能不會天天聽。因為他們沒有那個稀有難得的心啦,不會去珍惜那個因緣。反而今天有人在唱的時候,再沒有空,再沒有閒,都是要去聽。所以是有緣者得,善信有這個心,有這個興趣,歡迎他們天天來慧泉寺聽上師的常課。 當果賢上師在6月23日西雅圖雷藏寺同修法會後,雖然沒有開示,但就如師尊所說的,沒有開示就是開示,一樣法味無窮。而同修後,有無數的善信同門爭相供養果賢上師,並邀請上師合照來看,就猶如上師所體會的,「無言的說法,就是每個人修好自己的部份,好像自己的德性、道德境界修好的時候,根本你一站出去,莊莊嚴嚴的,不用說話,你的威儀,你的攝受能力,就能夠吸引善信,這種無形的力量,比跟他們講幾個小時的話效果好多了。」 在與果賢上師的一席專訪當中,上師自然親切,禪味、法味無窮的問答,讓人感受到他無拘無束的個人教化風格。我們深深的祝福果賢上師這位令人尊敬的大和尚,「道果功深,渡生無餘」。 ---------------------------------------------- 師尊文集261冊《定中之定》032 生活中的三摩地 經過了「高王經」的精神專一的訓練之後,我一一學習佛陀的精神。 佛陀說: 「我無時無刻不在三摩地之中。」 於是我說: 食──供養。 衣──護輪。 住──結界。 行──精進。 寫作──字。 修法──觀。 打拳──手腳。 鼓──音。 打棍──棍。 拜佛──敬。 懺悔──真。 護摩──火、行者、本尊。(合一) 等等等等。
這也就是,盧師尊在生活中的三摩地,精神統一的修行訓練。 例如: 我的寫作,一字又一字的寫在線條紙上,每一個字,從我的心念中產生出來,指揮我握著筆的手,從一個字,變成一句、一段,成為一篇文章,這非精神統一不可。 (你不可能一心寫作之餘,還想到了其他「妄念」,若想妄念,寫作一定不成,所以寫作就是精神統一在文字上)
又: 我的修法,當然更心無旁顧,口持咒,身結印,意在修觀,前行、正行、後行,到一壇法的結束。 須要「精神統一」的做,本尊法是緣於本尊,金剛法是緣於護法尊,尤其入三摩地的正行中,是精神統一的瑜伽。 修法的主旨是: 行者與上師合一。 行者與本尊合一。 行者與護法合一。 這是三摩地的訓練。 (主要是上師加持、本尊攝受、護法擁戴)
又: 我常說: 睡覺就是眠光法。 在睡眠時,也不可以放鬆的打了妄想,我們練習在睡眠之前。 化白光。 化紅光。 化藍光。 三光在虛空中化為光網。 然後光網罩住行者。 行者在光網中睡覺。 (這就是精神統一的眠光法) 我只例舉這三項。 其他依然。
全要「精神統一」的去做,這樣一來,精神統一的訓練,這就是生活中的三摩地法。 最正式的三摩地法,就是你自己打坐,妄念皆無法插播,此時,有所緣的禪定,修到無所緣的禪定(也即是無依緣)。 終極的三摩地是: 無所依緣。(無對象) 止息。(無心) 無所執著。(無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