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遨遊三重尋古蹟
2010/01/04 20:10:51瀏覽2069|回應0|推薦7

 三重市是個發達進步的地方,每一天都是人車繁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它的位置是在台灣北部,東鄰台北市、西鄰五股鄉、新莊市、南鄰板橋市、北鄰蘆州市,面積約16317平方公里,交通方便。三重市之舊名為三重埔,根據最早之文獻記載,明朝鄭成功時期西元1661年三重埔係為原住民平埔族灣社漁獵定居的地方,早期來台開墾的先民是以新莊的頭重埔在此地先行開拓,而後沿著河流下游之土地繼續開墾拓殖建立村落稱為二重埔,是現今頂崁地區一帶,三重埔是最後才開發的新生地,因此稱為三重埔拓墾區域。清朝康熙年間三重埔這塊土地皆未開發,直到清朝雍正年間,西元1727年由福建貢生楊道宏向清廷提出開闢淡水河西岸平原案,三重地區正式進入開闢期。乾隆十年西元1754年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林、葉、王、蔡、李姓等墾戶,開墾目前的大有頂崁,陡門頭、五穀王、中莊、後埔、竹圍等地。乾隆十三年西元1748年同安縣林姓墾戶開墾過圳、田心子、大竹圍、菜寮等地。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同安縣蔡姓、林姓、葉姓等墾戶開墾六張子、三張子、後竹圍、下竹圍等地。明治十年西元1871年三重埔這個名稱首次出現在淡水廳誌裡。

    而台北縣及三重市都是屬於平原之地形,清朝時期先民都有在種植農作物,為了生活農業是當時重要的工作,早期先民開墾土地,土地之瘴氣,以及先民健康和信仰,因此在清朝中葉乾隆年間創建「先嗇宮,」主祀為神農大帝,迄今已有240年之久,是三重市最古老的廟宇,起初先民在新莊頭前地方供奉神農大帝,由於位置在淡水河邊,每當颱風水患侵襲,於是遷移至三崁店最後才移至三重市的五穀王村,目前先嗇宮,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是神農大帝聖誕,以及農曆七月十五日該宮廟都有盛大的慶典及踩街遊行,放水燈等活動。至於旅遊景點(一)三重市的碧華布街在60年代全盛時期有超過200多家布店,生意興隆直至產業外移布店現今僅幾十家,近年來已將布街改為台灣布莊博物園區,因此也是景點之一。(二)五燈獎豬腳魯肉飯肉,是出名的小吃,因為魯肉飯及豬腳是以多年的祖傳秘方經驗滷製而成,注重油膩與腥味之獨門功夫,入口即化,肉質嫩爽口,營養價值高,也是曾經得過五燈獎最高榮譽的才女老闆黃怡螢小姐所營業之店。(三)三和夜市的形成,是因為中央北路之中央市場「一日三市」的特色,從清晨起至上午十點鐘左右以賣早點為主,十點鐘開始

 買菜人潮逐漸湧入,直到下午五點鐘為止。傍晚六點鐘一過,傳統市場在換角從中央市場內擴出整條中央北路,夜市生意更因人潮熱絡,從中央北路延伸至長壽街,三和路,是非常有名的夜市。(四)二二八紀念公園,是台北縣首座二二八和平公園,於民國八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正式起用,另有里民活動中心,紀念雕塑、彩色噴水池、兒童遊戲、及綠化設施,而二二八公園位於市區忠孝路二側。(五)太璞宮,位於中正北路底三重市與五股鄉的交界處,太璞宮隸屬佛教寺廟,主要供奉五聖恩主,主祀「孚佑帝君」,即是八仙之一呂洞賓,於日本大正二年西元1912年興建。(六)林氏古厝,三重市少數僅存的完整閩式三合院建築,是林氏古厝,不僅木刻雕花、剪貼、及砌工精良,亦少見的紅磚圓柱等特色。(七)德林寺,德林寺創建於民國37年,該寺貴靈尼師曾在夜裡夢見觀世音菩薩,便發願出資興建,於民國83年整建德林寺,至今外觀還非常漂亮。(八)碧華寺,廟內供奉釋迦牟尼佛,佛寺莊嚴雄偉,信眾絡繹不絕,於民國62年改建至今,香煙繚繞,佛光普照,保祐三重市民。(九)義天宮,於民國53年,市民從嘉義東石蛤仔寮港口,恭請天上聖母分靈,並選擇車路頭街建廟,於民國74年安座,香火鼎盛,媽祖神威顯赫威靈無比。(十)二重疏洪道河濱公園,是大台北都會區內最大的城市公園,在綠地草原上擁有全台最長的自行車步道,全長20公里,騎腳踏車朋友們的最愛,棒球場、溜冰場、除此之外,有七座自然生態景觀公園,分別是沼澤公園、蘆堤公園、親水公園、荷花公園、運動公園、圳邊公園、及淡水河畔公園,簡單例舉十個名勝古蹟旅遊景點。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名勝古蹟旅遊景點,如大同夜市,三重介壽百貨廣場等,也都是創造財源的商圈,拼經濟、促進地方繁榮的好地方。以及「湯城園區」,現在已進駐各類企業已達900餘家,員工上萬人,另設有郵政,多家銀行之提款機,使員工方便提款,及台電、電信局等方便民眾之辦理事情。至於美食方面,如張永記牛肉麵、明月堂和果子、手工墨條,另外普通的家常小吃及食物如,麵線糊、肉羹、肉丸、包子、烤鴨烤雞、碗裸等等都容易吃得到。        

  總之,來到三重埔開墾的先民都以農耕,種植稻子等植物為主,而自從台灣光復之後三重的發展即呈現進步繁榮,在工業化的趨勢下,農業逐漸地被淘汰,鄰近台北都會中心,三重很快由農業轉移成為工業城市。工商業之發展,也給三重市帶來改變。因為以前是農業社會,農村的樂趣景象,逐漸被高樓大廈和眾多工廠取代,據說以前三重市農業時代水圳的水質清澈無比,魚蝦在水圳中悠遊自在,水質沒有受到污染時,小朋友常去水圳中游泳戲水,享受農村的愜意生活。而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在都市,每天要補習功課,承受課業的壓力及都市車聲噪音的影響等,也無法跟以前農村的小朋友相比。工商業的發達也促使三重市快速的成長進步,也吸引了許多中南部人口的遷入,至今三重市人口將近四十萬人,龐大的人口壓力致使三重市每一屆市長,均積極推動市區建設及公共設施。在市長的推動及市民努力的打拼之下,許多的托兒所、公園、體育館、圖書館、公立醫院等,逐漸一一呈現在三重市內。更成立果菜市場、里民活動中心及造橋鋪路,更增加道路照明設施等。更使得三重市步入工商業之城及文化之都,兩者並行且有相當大的進步。目前三重市的科技發達、注重環保、文化提升等,都是李乾龍市長領導的團隊,辛苦奮鬥的原動力完成的亮麗成績,更在全體市民努力的打拼團結的結果,希望未來三重市能更上一層樓,人民都有美好的福祉,幸福快樂的未來生活。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jbgtyhn&aid=365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