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居士問我:「師父,我這次為廟裡捐了一千元錢,我真的會很有功德福報嗎?」
這讓我想起了一則關於誠拙禪師的故事。
「
誠拙禪師發心建造一座講堂。
一次,一位信徒拿著五百兩黃金來捐助,說「禪師,這是五百兩黃金」,誠拙禪師看了一眼,反應淡然。
那位信徒於是再一次強調:「禪師,這是五百兩黃金」,誠拙禪師依舊漫不經心。
那位信徒又重複了一遍,禪師只說「知道了」,便拿著黃金走了。
那位信徒一時有些氣惱,問道:「禪師,五百兩不是小數目,你為什麼連句謝謝也不願意說?」
誠拙禪師聽到後,停下腳步回答:「你捐錢給佛祖,為什麼要我跟你謝謝?你佈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將功德當成一種買賣,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說聲『謝謝』,請你把『謝謝』帶回去,從此你與佛祖『銀貨兩訖』吧!」
捫心自問一下,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時常有這樣「銀貨兩訖」的心態?
銀貨兩訖是交易,不是佈施。
什麼是佈施?
佈施,不僅是舍下錢財,更是舍下對財物的貪愛;佈施,不僅是行善,更是要放下對行善功德的執著不忘。
行佈施,就是放下貪愛執著的心,生起無我利他的心。
《金剛經》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菩薩雖行種種佈施,心中卻沒有佈施的人、佈施的物、受施的人,此為真功德。
所以,舍下多少,得到多少,全在於你懷著一顆怎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