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納民測:美國Z世代不喜小團體,在精神問題上最信任母親
2025/02/14 19:47:12瀏覽43|回應0|推薦0
巴納民測:美國Z世代不喜小團體,在精神問題上最信任母親
2025 年 2 月 13 日,
雖然美國許多教會使用小組來在成員之間建立更深層的關係和社區,但基督教研究組織巴納表示,這種門徒訓練方式並不適合年輕一代,因為他們更有可能面臨社會不安全感和焦慮,並且最常向母親尋求精神指導。

該福音派民意調查公司在其二月與個人成長平台 Gloo 合作發布的《教會狀況》報告中,研究了“跨代門徒訓練”,並強調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門徒來自小團體。研究也發現,「對『教會人士』的社交不安全感和焦慮」是年輕一代面臨的一大絆腳石。
巴納研究人員解釋道:“與老一代相比,年輕一代更有可能說他們不適合小團體,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無法融入其中、感到害怕、害怕受到傷害以及擔心人們不會喜歡他們。”
“這些模式對男性和女性都適用,但年輕男性尤其覺得自己不合群,甚至覺得人們無法與他們相處,而年輕女性則尤其會說,‘我認識的沒有人會去小組,我不想一個人去。’”
儘管最近的數據顯示大多數美國青少年「非常有動力」想了解耶穌,但教會裡的 Z 世代(出生於 1997 年至 2012 年之間)和千禧世代(出生於 1981 年至 1996 年之間)可能不會在小組中更多地了解耶穌,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能不受歡迎或不屬於這裡。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這些具有社區意識的幾代人來說,還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滿足他們的關係需求,因此,教會有責任傳達小團體的獨特價值,以及每個教徒在教會中的獨特地位。”
「小組可能是建立或維持橋樑關係的一種方式,這在其他生活領域很少見。重視這種方法的教會可能需要中年和老年小組參與者(他們在教會中更有可能有代表性)有意地向可能感到緊張或冷漠的年輕教徒伸出援手。
因此,巴納發現,當談到信仰和靈性問題的答案時,Z 世代最常向他們的母親求助,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巴納與 Impact 360 研究所合作進行的 Z 世代研究表明,這一代人只有(39%)信任聖經、他們的母親(34%)以及他們的牧師、神父或傳教士(28%)來解答他們的精神問題。
在 Z 世代青少年(13-17 歲)中,他們在精神指導方面對家庭成員的信任度更高,53% 的人會向母親尋求精神指導。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趨勢也延伸到了其他權威人物,與年長的同齡人相比,青少年更有可能信任牧師、父親或祖父母,向他們諮詢精神方面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 Z 世代人也傾向於自我導向的精神探索,並且更有可能相信自己對信仰問題的判斷。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80% 的 Z 世代「同意他們的教會已經讓他們從聖經的角度了解當今世界的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在 Z 世代的基督教徒中,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每天實踐自己的信仰(59%),許多人指出,宗教信仰是他們自我意識的核心(65%),並激勵他們為世界做出改變(62%)。”
「這些數據表明,雖然 Z 世代的信仰指導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但家庭和信仰社區在他們的精神發展中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會領袖和父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彌合外部的指導影響與這一代人對自我導向的精神探索的吸引力之間的差距,特別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8178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