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17 13:19:31瀏覽64|回應2|推薦0 | |
外媒報導,美國將一口氣出售七項武器給台灣,部分原因是替來訪的美國官員助勢,日前衛生部長阿查爾來台,美方也宣布出售四架無人機給台灣,現在國務次卿克拉奇即將來台,軍售消息也是錦上添花。
但是這批軍售也隱含著區域安全的意義, HIMARS多管火箭系統、陸射魚叉反艦導彈都是美方希望台灣的軍力能夠前沿部署的裝備,MQ-9無人機可以增加美方對大陸的偵蒐能力,而智慧水雷則可以有效遲滯解放軍海軍的部署。
據報導,美國國防部內部正以「堡壘台灣」(Fortress Taiwan)為代號,積極建構能與北京抗衡的軍力,其實以海峽兩岸實力的對比,軍力早已往大陸傾斜,台灣真正靠的是盟國協防馳援。
對抗中國大陸 美拉上印太盟國
放到更大的脈絡來看,為了對抗中國大陸,美國不僅僅是要武裝台灣堡壘,更重要的是讓印太盟國認清中國威脅,副國務卿畢根八月底在美印戰略夥伴論壇上,宣稱「印太地區實際上缺乏強有力的多邊機構」,希望印度、日本和澳洲在「四方安全對話」(the QUAD)基礎上,建立起有結構的團體。
美﹑印﹑日﹑澳將於十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會談,屆時會邀請韓國、越南和紐西蘭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有些國家如韓國,雖然希望維持與北京的友好關係,但恐怕身不由己,將會被整編到這個體系內。
當然大家會認為美國正在籌設「亞洲北約」,但畢根很小心地不把這個機構與北約相提並論,擔心說要對抗中國,會把大家給嚇跑了,而且北約憲章第五條「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這不是每個印太國家所願意負擔的義務。
其他三國當中,澳洲雖然與中國大陸有經濟利益,但是近年雙邊關係愈來愈緊張,印度與中國的邊界衝突,也讓新德里拋棄過去遲疑的心態,還有一個忠實跟隨美國的日本。
日本盾轉為矛 背後有美國因素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雖然因健康原因辭職,由於新首相菅義偉的國防外交經驗不足,仍然留在眾議院的安倍,將持續對此有影響力,尤其菅義偉剛宣布由安倍胞弟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代表會遵行安倍所訂下的方針。
安倍在卸任前的十一日還發表了關於安全保障政策的談話,他特別提及日本正在探討有關飛彈防禦的新方針,在今年年底前將提出應有的對策,其中包括「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首相在卸任前提出重要安保政策的做法,實屬罕見,安倍此舉是在為下屆政府的安保政策設定方向,而安倍提及「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更是與戰後只重防衛政策背道而馳,這背後則有美國的因素,希望把以「盾」為主的飛彈防禦,轉變為以「矛」為主的中程超高音速飛彈。
亞洲北約正在成形中,台灣未來不管情不情願,很可能會被納入這個系統,美國現在對台灣安全承諾轉為戰略清晰,日本新的防衛大臣岸信夫與台灣非常友好,即使台灣還不是正式成員,也將比照北約,在武器規格、戰法準則方面漸趨一致,隨著美國頻繁大量軍售台灣,後面的趨勢我們不可不察。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