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空妙有 不捨妙有
2013/05/21 00:34:28瀏覽289|回應0|推薦0

真空妙有 不捨妙有

維摩經云:「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一些執著於「修行只要修心」的人。認為不要去搞什麼拜鬼拜神、亂七八糟的東西。

只要修心就好了,當然修行的重點是在修心,但是也不能否定「物質、妙有」的重要。

舉例來說,當你生病了,還是要去看醫生吃藥吧!你總不會說:「我就靠念佛,乞求佛力來幫我治病」。

對於我們的親冤債主或祖先靈來說,雖然祂們可能沒有物質的肉體,但「受、想、行、識」依然存在;

也就是說,祂們在無形靈界中依然類似人間要吃要喝(所以在佛門中有「蒙山施食」的儀軌)。即然如此,

燒化紙錢給祂們就有意義。所以,「真空、妙有」要雙運,「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金剛經),

這樣才符合佛陀講的「中道」精神。

一切法皆在心,昔日佛陀為了證道,潛修苦行餓己體膚

身軀骨瘦如柴,體力不支,衰弱到剩彌留一口氣。

後於尼連禪河邊,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體力逐漸恢復。

這不也是另一心境上,頓悟破執嗎?

口口聲聲說修行是在修心的人,往往大多都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啊~


佛教沒有燒化紙錢 佛沒宣說此法?

佛陀說祂有生之年的所說法,如手中沙;沒有說的法,如恆河沙。

佛法浩瀚無垠,凡人的智慧眼光則極為短淺狹小。卻都很喜歡用斗量海水,批判東批判西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佛法源自於印度,後而傳播至全世界,傳至每一個國家也必定會和其民俗文化、

傳統宗教融合,這是很自然的事。例如印度之前有婆羅門教,多有拜火儀式,也因此後來釋迦牟尼佛

為方便導化眾生且順應民情,並未禁止這些儀式,甚至方便傳授所謂「護摩火供」,也就是藉由燒化

食物來做上供下施的法事。釋迦牟尼佛所傳的除火供儀式之外,亦有點煙的供養,也就是所謂的「煙供」,

此外還有水供、甘露供等等。

雖然佛教以「心」為修持的根本,但畢竟絕大多數的眾生未達覺智的境界,仍需由外相的方便來生起

心的虔敬、觀想等等,
所以佛陀深明眾生根器,故施以方便教化。

也因此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供養法亦分有四個層次「外供(物質)、內供(甘露供)、密供(脈氣明點)、


真如供(真如本心)」,最後仍引導眾生歸入心的本明。

供養法如此,其它種種法門亦然,例如淨土宗念佛法門,最究竟的念佛為體悟「佛、我、眾生三無差別;


心即淨土、淨土即法界」,但初機者如何能直趨此境?故一開始要「執名念佛」,告訴他念佛功德很大,

極樂世界很莊嚴,只要往生就能解脫(當然這些也都是真的)。接著就視各人根器因緣而更上一層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