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新竹內灣風景區的遊客銳減七成,使得內灣地區商圈業者叫苦連天,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協助,希望透過舉辦大型活動、停止取締違規車輛等方式再造內灣魅力,重現人潮商機。
目睹內灣從一個純樸的客家聚落因為螢火蟲季的炒作,變成繁華鼎盛的熱門風景區。然而由於人潮聚集,攤販、商家如蠅趨腐,大肆蔓延,終致內灣漸沒落心中有無限感慨。
有部分商家將內灣遊客驟減歸咎於新竹浼內灣線火車的局部停駛。這項懷舊題材的消失容或有些許的影響,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內灣風景區的景點特色未見細心維護,甚至在主管官署放任、地方商家殺雞取卵經營模式糟蹋之,遊憩品質嚴重惡化,遊客自然裹足不前。從這些大環境觀察,內灣吸引力衰退其實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內灣所面臨的窘況,在台灣不少遊憩地區都可以看見似曾相識情景。因為特殊的自然或人文條件爆紅,人潮大量湧入,相類業者或攤販紛紛搶進。最後整個地區遊憩品質下滑,塞車、削凱子、人擠人的惡評紛起。人潮開始衰退,整個景區遂奄奄一息。早期的關子嶺、八卦山,近期的清境、北埔所面臨的處境都頗為相似。
面對無數觀光景區的慢性自殺,政府部門應該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地方政府應該針對不同的景區進行妥善的評估、規畫,如觀光路線的設計、停車空間的設置、攤販管制、徒步區的安排,甚至連公共廁所的建置、美化,都是公權力可以介入的領域。可是揆諸國內諸多風景地區,常是付之闕如。
公權力的介入固然要緊,然而景區民眾、業者的自覺似乎更為重要。設法建立商圈規範,將攤商引入特定區域或是固定店面之內,將道路及公共空間留給遊客,才不致造成易客為主、喧囂處處的景象。其次是商家應該建立名店特色,將店面及販售商品與景區特點連結,讓地方風物特產藉由風景區的人潮行銷出去,達到塑造名物、珍品形象的目的,用以吸引遊客、創造消費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