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開放兩岸經貿 台灣產業將空洞化?
2006/07/25 09:46:20瀏覽198|回應2|推薦0
【經濟日報社論】

正當經續會分組會議討論開放兩岸經貿問題如火如荼之際,弊案纏身的陳水扁總統,為反擊親綠學者要其下台,百忙之中還能撥出時間,對經續會討論兩岸經貿是否開放議題,下指導棋。可見開放兩岸經貿政策,關係陳總統鞏固基本盤,深綠及獨派人士是否支持其保住「總統官位」的重要性。

陳總統日前電子報再度重申年初提出的兩岸「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重批兩岸經貿開放將造成台灣失業率增加、產業空洞化,致貧富差距擴大。既然陳總統對開放兩岸經貿早有定論,又何必召開經續會討論?此突來之舉顯然為了轉移社會對其政府的貪瀆、腐化與無能的指責;浪費國家資源、玩弄與會者和人民,莫此為甚。

不過,我們必須嚴肅剖析陳總統所稱「開放兩岸經貿,將造成失業率提高與產業空洞化」,是否事實?「開放」與「失業和空洞化」,究竟有無必然關聯?

反對開放兩岸經貿的人士,常舉台灣東部及澎湖往來西部的交通改善後,人都往西部流做為佐證。事實上,東部、澎湖與台灣西部落差很大;當地投資與生活環境如不改善,徒具觀光資源,並無其他優勢,在交通改善後不僅無法吸引西部人前往,連當地人也難留得住。然而台灣與大陸情況則完全不同,不僅兩岸各有優勢,而且在經濟發展層次、國際接軌、生活環境等方面,台灣高於大陸許多。

兩岸經貿開放後,相互往來必然會增進,台灣去大陸投資、觀光、居住、就業與採購一定會增加;然而大陸近20多年來的快速經濟發展,其所得與購買力尤其沿海一帶居民大幅提高,在東南亞及歐洲觀光市場中,大陸觀光客已占居相當高比例,其採購能力較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祇要台灣放寬大陸本地居民來台觀光人數,相信不久後來台觀光人數,必會比台灣去的多;此對台灣觀光事業的發展,包括旅遊、交通、旅館、餐廳、紀念品、土產及百貨等相關事業,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如開放大陸資金來台,則對不振的房地產及股市,都有激勵作用。

再以台灣開放筆記型電腦赴大陸投資為例。在開放前的2001年,台灣生產筆記型電腦1,400萬台,2002年開放後,至2005年台商生產筆記型電腦4,900萬台,平均每年增加率高達37%,絕大部分是在大陸生產;因而帶動台灣的相關零組件、材料及設備等的對大陸出口,致近四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平均每年增加23%,幾較總出口增加12%高出一倍。台灣近四年對大陸出口的大幅增加,成為總出口增加及經濟成長的主導力量。同時,失業率亦自開放當年(2002)5.17%高峰,目前降為3.84%。

更重要的是,台灣政府開放筆記型電腦赴大陸投資,由於優勢互補,生產價廉物美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占有率急速擴大,自2001年的55%,去年擴展到82%,抑制了大陸本地包括外人投資筆記型電腦的發展,全球筆記型電腦的生產與供應,幾全為台商所掌控主導。相反的,我政府一直反對IC晶圓產業赴大陸投資,好不容易在三年前開放三家8吋晶圓廠赴大陸投資,而且限制0.25微米製程。但實際上只開放台積電一家後,就停止了。結果,卻給予大陸千載難逢的機會,促成大陸晶圓產業的快速興起,尤其大陸的中芯電子,在短短的四、五年間,已擁有三座8吋晶圓廠、一座12吋晶圓廠,且以0.18微米技術為主,0.13微米已有量產。中芯已超越新加坡的特許,成為全球僅次於台積電及聯電的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在不景氣時,中芯的降價爭取業務,已對台積電及聯電造成重大傷害。尤其,全球最大的IC設備製造商應材執行長,日前宣布大陸IC產業五至七年內可趕上美國。如台灣IC產業不能日益精進,屆時不僅因應困難,甚至威脅到台灣IC產業的發展,此與前述全球筆記型電腦的生產與供應,幾全在台商掌控主導之下,恰成強烈對比。

再看新加坡的實例,新加坡是世界上完全開放的經濟體,其經濟自由度在全球157個受評的經濟體中,多年來穩居第二名,台灣排第37名,顯示新加坡經濟開放程度遠高於台灣。但新加坡近六年來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達5%,台灣才3.6%;去年新加坡出口超越台灣,躍居全球第14名,台灣卻退至第16名;目前新加坡失業率僅2.6%,台灣則高達3.8%。在在證實「開放」與「失業率上升、產業空洞化」沒有必然關係,亦非事實。期望陳總統能三思。

【2006/07/20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a119aaa119&aid=367594

 回應文章

伯士(無言)(妻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政府封殺兩岸經貿
2006/07/27 08:44
高孔廉/中原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台北市)

昨日許多報紙頭條新聞報導「經續會封殺兩岸經貿」,認為原先大家所期待的兩岸經貿利多將不列入經續會討論,但筆者以為關鍵應是決策當局究竟有無遠見及前瞻看法,有勇有謀的領導人仍然可以朝向開放施政。

經續會並不是體制內會議,正如五年前的經發會不具約束力,行政部門根本是選擇性執行,以兩岸組結論最為明顯,如果當年經發會共識徹底落實,則早已開放直航,陸資也來台投資了,觀光客也能直接來台。事實上政府如果有意將兩岸經貿朝開放方向發展,根本無須召開經續會,這個會議可說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找麻煩。

反對開放兩岸經貿的人常舉的理由是因為台商赴大陸投資排擠了在台投資,甚至因而降低就業,但這是倒因為果。經濟問題的複雜性,實不能如此簡化。

第一,台商出外投資主要原因是台灣投資環境惡化,缺乏投資機會,事實上台灣銀行體系資金過剩高達四點三兆。企業沒有機會,不敢投資,資金當然剩餘,沒有排擠的問題。而世界著名的競爭力評估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及世界經濟論壇均指出,影響台灣經濟競爭力的因素中,政策穩定、官僚效率、財政赤字、司法獨立等政府因素,才是企業不敢投資的原因。

第二,台灣由於工資成本的上升,以致許多製造業,特別是代工的業者,由於國外買主要求,不得不移轉生產基地,如果他們不外移,唯一的結果是倒閉關廠,造成全部員工失業,但外移則至少中高階管理及技術人員仍有工作機會。據估計大陸台商僱用的台灣幹部及眷屬約有百萬人,這些人如果留在台灣會造成更嚴重的失業。

當然基層勞工的失業是事實,問題是政策上應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例如開放大陸觀光客,其相關周邊產業,包括旅館、餐飲、交通運輸、禮品等業即可增加許多就業;又如開放直航,則海空轉運中心即可增加許多就業機會;而目前政策在推動的「自由貿易港區」,如無直航的配合,其成功的機會實屬渺茫。

台灣是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系,政府過度干預企業經營,限制其發展,實即等於「鎖國」,因為「小對大」的限制並不能達到「大對小」的制裁效果,反而處處自我設限,喪失先機。

同時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軍公教及公營企業就業人數比例絕對是少數,多數是要靠民營企業僱用,而民營企業只有獲利才能增加僱用,否則就會關門大吉,造成更多的失業。

如果政府一定要管制企業的投資,最徹底有效的方法是把所有民營企業收歸國營,則投資多少,投資何地,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絕不會違反政策,但這是我們要的嗎?經濟問題只能經濟手段解決,行政干預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不是萬靈丹
2006/07/25 10:06

香港官方預估今年的大陸觀光客將突破1500萬人次。香港經濟前景看好,尤其旅館飯店業受惠最大。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因為這群新客人的影響,香港的旅遊水準亦隨之下降,甚至出現了排擠現象!有些景點或消費據點因為大陸觀光客的來訪,卻使得本國或歐美的觀光客不再登門。其他如社會安全、疾病傳染、社會安全等,都可能是全面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後我們所會面臨的課題。這些問題在開放之後,亟可能會影響我們整體的旅遊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