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特別報導四家美國新典範企業,他們分別是星巴克(Starbucks)、蘋果公司(Apple Inc.)、Google與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四家企業以其名稱各取首字母就變成SAGA「英勇」,它們各具特色,在廿一世紀競爭更激烈的產業環境闖蕩能各擁一片天,夠資格被以「英勇」相稱。 深入庶民生活文化 影響深遠
SAGA企業做的事相差十萬八千里,規模有大有小,像Google的資本市值達一五八○億美元,星巴克只有一二○億美元,但它們都讓人印象深刻,它們不但改變商業市場風貌,更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面象:講到電腦與音樂就想到蘋果,說到資訊與廣告就想到Google,提到咖啡就是星巴克,網路買書嘛就是亞馬遜。
這四家企業對我們的生活有深遠影響,對庶民文化有隱約成形作用,更在娛樂或政治議題的品味上有感覺的張力,可以這麼說,它們已創造一種企業創新、文化與價值的新典範。
SAGA企業特色為何?
第一、它們無所不在;無所不在並非它們成為全球領導者之故,世上使用蘋果電腦的人口不多,但在許多國家,用iPod的人正增加中,人人更想要台iPhone;像Yahoo在全球的網路流量比Google大,但不會持續太久,因為Google已成為網路上尋找資訊的同義字。亞馬遜的e化商業服務未在美國國內外居獨佔地位,但在一些它有提供網路購書的國家,你找得出有其他競爭者書賣得比它多嗎?星巴克雖然擴張速度緩下來,但是趨勢難擋。
重視創意 真正的全球化企業
第二、它們反映今日美國的比較優勢;找出一九五八年的《財星》雜誌,會發現半世紀前最受青睞的企業是製造或運輸業:像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都是前十五大;石油或鋼鐵公司與通用電器、柯達及當時還被稱為國際事務機器公司的IBM都名列前矛。雖然,SAGA企業現在未列名前幾大,但它們獲益較高,更重要的是,它們已將過去強調國內生產,變成以尋求創意、重視消費者以及附加價值的經濟。另外,SAGA企業總部都位在西岸也非偶然,反映出美國人口變遷與創意中心的位移。
第三、它們是真正全球化企業;不久前,全球對美國企業品牌認知的前三大是迪士尼、麥當勞與可口可樂,但SAGA企業卻被認為能與所在地環境融合,更能試探國際顧客口味與嗜好,亞馬遜無法只賣美國書與DVD;每台iPod也沒有產地之別;雖然歐洲官方有人吹毛求庛,但Google作為一種國際網路工具,運作滿順暢的。
第四、它們對創意永不懈怠的堅持;SAGA企業都不是第一個對人類生活發生影響的發明者:星巴克沒發明咖啡或咖啡館;亞馬遜賣的東西都不是它生產的;蘋果沒發明電腦、大哥大或MP3;Google也沒發明搜尋引擎或付費搜尋模式。它們不發明,但它們讓發明更完美,SAGA的驕傲是絞盡腦汁找出創意並加以包裝,它們讓世人知道做生意就是要瘋狂地專注於消費者需求,以及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將產品送上門。
激發社區意識 營造個人品牌
第五、它們追隨創辦人的腳步;四家SAGA企業的創辦人包括舒茲(星巴克)、賈伯斯(蘋果)、佩吉與布林(Google)、貝佐斯(亞馬遜)的人格特質各有不同,舒茲氣質優雅,賈伯斯恰好與舒茲相反,佩吉、布林及貝佐斯也是有魅力的企業執行長,但他們卻都與企業形象結合,甚至變成企業文化與價值的一部分。賈伯斯強調產品與廣告設計;貝佐斯要求亞馬遜必須提供最高等級服務;佩吉與布林把Google要求演算法解題、實驗與由下而上的創意奉為圭臬。
第六、它們與顧客接觸講求精神層面;這正是SAGA企業讓世人為之瘋狂之處,今年夏天當星巴克說全美將關閉六百家分店時,顧客竟發起抗議與陳情活動,美國人已認為他們有權利在家附近就可以買到星巴克的拿鐵。SAGA企業厲害之處在於它們已激發社區意識以及營造個人品牌,並將兩者結合,就像蘋果廣告詞說的「我就是我的iPod。」(I am my iPod.)
承認缺失並改正 與眾不同
當然,即使有以上特點,但四家SAGA企業並非無敵,每家歷經重重危機,像星巴克與蘋果都是在投資人與消費者對經營階層喪失信心後,把創辦人請回來興利除弊,星巴克的全球成長計畫不但已做不到,可能也無法實現,Google被批評近年雖然買下一些公司,卻未發展與整合它們。
但四家企業願意承認缺失並改正,讓它們顯得與眾不同,即使它們經歷困境,但它們就是大家想知道其狀況的企業。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