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指出,食物價格飆漲,可能影響國家的主權信用品質。即使是盛產食物的國家,也可能因為管理不當,而成為食物價格飆漲的受害者。 標準普爾上周發布報告「食物是新石油嗎?食物價格震撼現象的信用意涵」,檢視全球政府面臨的食物價格問題,以評估信用基本面的脆弱來源,並且詳列處理食物價格飆升的短期措施會如何造成長期競爭力下滑。 標準普爾主權與國際公共財務評等部門的班納德(Agost Benard )指出,雖然全球食物價格上揚本身不太可能是逆向評等行動的直接原因,但對許多主權國家來說,食物成本高昂,將大幅增加負面評等行動的可能,因為原已脆弱的外債與財務將更惡化,或是因為政治與社會不安。 班納德說,全球各地的政府有必要大幅投資農業與基礎建設,才能長期解決這個問題,對低收入的主權國家來說,這可能代表要借貸或增加援助。 報告分析,即使是有糧倉之稱的國家,如果政府試著從食物出口獲得更高的收入,或是在確保國內食物供應時管理不當,就可能受到食物價格上揚所傷害,或是造成政治不穩定升高。 班納德表示,阿根廷的例子顯示食物價格上揚造成財富從都市轉移到鄉村人口,同時也顯現政府在管理此過程時所面臨的陷阱。如果以措施企圖降低或防止這種轉移,將造成生產者的抗拒,可能引發政治不安定,導致走私或產品轉向,最後形成短缺更嚴重,價格更高。 班納德指出,如果政策因應評估錯誤或處理不當,將導致政治與社會不穩定,對於原本已經弱勢或不受歡迎的政府來說,這些問題超越政府的處理能力。 【2008/07/09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