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04
2023木頭桌上型cnc銑床推薦 》carbon-cnc迷你CNC車床機:高效率生產的小巧神器
在地生活烹飪烘焙 2023/06/16 19:34:58

Carbon-CNC - 桌上型複合材料專用CNC機臺,讓您的實驗室創新無限。

Carbon-CNC是一款專為複合材料試片裁切與成形、研發新產品樣品製作而設計的桌上型CNC機臺。適用於熱固、熱塑等各式複合材料板材加工。

  1. CFRP試片裁切在實驗室成為您的「痛點」?
  2. 渴望即時測試材料,卻受限於無法迅速裁切出所需尺寸?
  3. 為裁切特殊材料需購置昂貴大型機臺,並在廠區額外開闢專區存放?
  4. 玻璃纖維板材裁切產生的粉塵飛散影響工作人員健康,讓您感到工安困擾?

Carbon-CNC研究團隊深入了解您的需求。多年來,我們走訪各工廠與實驗室,發現裁切CFRP試片一直是業界的瓶頸。

許多實驗具有時效性,將裁切任務轉交其他部門操作,往往耗費過多時間。倘若實驗室能夠直接製作CFRP試片,則可立即進行後續實驗,不再受制於其他部門。

因此,Carbon-CNC應運而生。我們致力於開發一款追求「效率」的桌上型CNC機臺,讓您即刻製作測試試片、完成打樣送件,並同時能製作模型與治具!

Carbon-CNC的6大優勢:

  1. 提升實驗室生產力:專為實驗室需求打造,提升試片製作效率,加速新產品研發進程。

  2. 高精度加工:Carbon-CNC擁有卓越的精度與切割能力,確保您的試片品質始終如一。

  3. 高度靈活性:適用於各式複合材料板材加工,滿足您多元化的實驗需求。

  4. 易於操作與維護:簡單的操作介面,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機臺結構緊湊,維護方便省力。

  5. 節省空間與成本:桌上型設計節省空間,無需擴建專區。相對於傳統大型機臺,節省了成本投入。

  6. 改善工作環境:Carbon-CNC具備粉塵收集功能,減少裁切過程中粉塵飛散,保護工作人員健康。

Carbon-CNC的四大特點

  1. 不受限材料:
    Carbon-CNC擁有卓越的銑切能力,無論您需處理的是樹脂、金屬、陶瓷或其他複合材料,都能輕鬆應對。專為樣品、試片和小批量生產而設計,Carbon-CNC讓您在試驗和開發過程中更具彈性,快速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組合。這意味著您的產品研發將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進而提升市場份額。透過Carbon-CNC的高效銑切成型,您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各類材料的試驗,節省成本,縮短研發週期,讓您的產品更快推向市場。
  2. 優異的加工特性:
    Carbon-CNC在複合材料和特殊材料加工方面表現出色,特別重視集塵與固定功能。高效的集塵系統確保工作環境整潔,減少粉塵對實驗室和員工健康的影響。精密的固定功能確保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穩定,避免因材料移動而造成加工偏差。Carbon-CNC的創新設計讓您在複雜的材料加工中始終保持高品質,同時降低加工風險和成本。憑藉Carbon-CNC的卓越性能,您的實驗室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品質的加工成果。
  3. 從原型測試到小批量生產:
    Carbon-CNC不僅適用於試片Coupon的製作,模型開發,治具製作,還能應對小型量產需求。在產品研發過程中,Carbon-CNC可助您迅速完成原型測試,節省時間與成本。當產品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Carbon-CNC同樣能夠勝任,為您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您無需購置多臺機器,節省空間和投資成本。Carbon-CNC的全方位功能將助您在緊張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4. MIT設計製造,完整的售服與技術支援:Carbon-CNC擁有臺灣製造的品質保證,從設計到生產,都經過嚴格的品質把關。我們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援,讓您在使用Carbon-CNC的過程中無後顧之憂。擁有高效的技術支援和維修系統,讓您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能夠迅速得到解決方案。此外,我們的專業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您提供度身定制的技術指導,幫助您充分發揮Carbon-CNC的性能。

實際操作影片:

 





Carbon-CNC致力於為您的實驗室提供最佳解決方案,讓您專注於創新與研發。

與Carbon-CNC一起,開創未來,引領潮流。立即聯絡我們,了解更多產品資訊及專屬優惠。讓Carbon-CNC助您實驗室更上一層樓!

相關規格 :
.加工範圍 : 360*300*80 mm (X*Y*Z)
.加工精度 : +/- 0.05mm (材料因環境或本身收縮會有影響)
.進給速度 :  max. 1500 mm/min
.主軸馬達 : BLDC 直流無刷馬達, 功率 200W (轉速可調: max 20,000 rpm)
.刀具筒夾 : ER11
.銑刀柄徑 : 4mm ; 6mm
.通訊介面 : USB 2.0
.碳纖維保護功能

周邊與軟體(optional):
.集塵模組
.雷射雕刻模組
.軟體 (包含2D圖形編輯功能, 2D與3D刀路產生器)



 



適合空間有限制的實驗室或研發中心

規格 :
.加工範圍 : 510*760*100 mm (X*Y*Z)
.加工精度 : +/- 0.05mm (材料因環境或本身收縮會有影響)
.進給速度 :  max. 1500 mm/min
.主軸馬達 : BLDC 直流無刷馬達, 功率 350W (轉速可調: max 20,000 rpm)
.刀具筒夾 : ER11
.銑刀柄徑 : 4mm ; 6mm
. 通訊介面 : USB 2.0
.碳纖維保護功能

周邊與軟體(optional) :
.集塵模組
.雷射雕刻模組
.軟體 (包含2D圖形編輯功能, 2D與3D刀路產生器)

工作臺腳架(optional) :
.1010 * 885 * 742 mm


 

2023實驗室桌上型cnc切割機推薦選擇Carbon-CNC,您將擁有一臺專為研發與生產而設計的高性能CNC機臺。

不受限於材料類型,具備優異的加工特性,能夠滿足從原型測試到小批量生產的需求,並且享有MIT品質與完善的售後服務。2023泡棉桌上型cnc車銑複合機推薦

Carbon-CNC將成為您實驗室的得力助手,讓您的創新和研發更具競爭力,為您的業務開創新的契機。立即聯繫我們,了解更多Carbon-CNC的產品資訊和專屬優惠,讓我們攜手共創未來!2023代木桌上型cnc銑床推薦

舞蹈朋友圈文案 1、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 2、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3、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輕紗,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 4、遏云歌響清,回雪舞腰輕。只要君流眄,君傾國自傾。 5、你的指尖劃出令人癡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頭發與裙角在午后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散,仿佛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我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你像一只悲傲的雀,身軀輾轉纏綿。 6、臺上燈光,一片柔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吸著絲絲春雨,正徐徐綻放。盛開的荷花伴著陣陣縹緲的云煙又慢慢飛入九天,一個身著粉紅紗衣的少女,撐著淡黃的油紙傘,翩翩起舞,如仙女,似蝴蝶,猶碧玉。蒙蒙細雨中,十幾個撐著傘的綠衣姑娘,如綠葉一般,嬌翠欲滴。風吹葉動,那位紅衣姑娘猶如一朵帶露的荷花,在一片片綠葉的掩映下,婷婷玉立,嬌艷動人。好一片蒙蒙細雨!好一個走雨姑娘! 7、我繼續跳著,永恒的創造之舞,創作者與創作融成完整的喜悅。我持續跳著、跳著……跳著,跳到只剩下……舞蹈。邁克爾杰克遜 8、采蓮舞蕊宮閬苑。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9、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10、舞蹈是一門藝術,優美的舞姿,給人以美的熏陶,婀娜多姿,讓人如癡如醉。看著優美的舞蹈,我真有幾分羨慕,于是,我步入了學習舞蹈的生涯。 11、只見老師揚起雙手,惦起腳尖,做出留頭似的旋轉。這時,她像一只在空中飛旋的天鵝;又像在地面翩翩起舞的孔雀。老師那阿娜的身姿,仿佛與音樂溶為一體;那柔軟的身體襯托出了舞者高貴的美!我陶醉了,從此我便愛上了舞蹈。 12、急管清弄頻,舞衣才攬結。含情獨搖手,雙袖錯落列。 13、舞轉回紅袖,歌愁斂翠鈿。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 14、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蘇東坡的菩薩蠻。 15、隨著蒙蒙煙雨,走進了多水的江南。在無數小橋綠水的襯托下,一曲《走雨》更顯江南的柔媚。應著古箏樂曲,朵朵滴露的紅蓮在臺上徐徐綻放,又慢慢地升起,飄入云天。雨中走來了一群窈窕秀美的綠衣女子,她們撐著輕薄的油紙傘在雨中漫步。柔軟的繡花綠紗袖從手腕;輕輕滑落,露出嫩筍般的手臂;一張張笑容蕩漾的面龐,隨著輕捷的步子不停地旋轉著,那飄逸的袖角、褲裙如陣陣綠風、綠煙、綠霧……她們如江南的水一樣,慢慢地流著,流著,永不停息。 16、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 17、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18、她一身緋色舞衣,頭插雀翎,罩著長長的面紗,赤足上套著銀釧兒,在踩著節拍婆娑起舞。她的舞姿如夢。她全身的關節靈活得象一條蛇,可以自由地扭動。一陣顫栗從她左手指尖傳至肩膀,又從肩膀傳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銀釧也隨之振動,她完全沒有刻意做作,每一個動作都是自然而流暢,仿佛出水的白蓮。 19、一陣顫栗從她左手指尖傳至肩膀,又從肩膀傳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銀釧也隨之振動,她完全沒有刻意做作,每一個動作都是自然而流暢,仿佛出水的白蓮。 20、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描寫舞蹈的朋友圈文案 1、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翠笛,白衣,林楓靜靜的吹著笛,輕風帶起衣袂飄飛,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臨凡仙子,兩人搭配成一副絕美的畫卷,從未想過兩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諧,如此的完美。 3、你的指尖劃出令人癡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頭發與裙角在午后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散,仿佛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我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你像一只悲傲的雀,身軀輾轉纏綿。 4、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楊貴妃的。 5、她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白凈的瓜子臉,彎彎的眉毛下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她愛唱歌,更愛跳舞,還參加了校舞蹈隊呢!她穿著那件紅地白花的連衣裙,跳舞時,動作優美極了! 6、柔軟的繡花綠紗袖從手腕;輕輕滑落,露出嫩筍般的手臂;一張張笑容蕩漾的面龐,隨著輕捷的步子不停地旋轉著,那飄逸的袖角、褲裙如陣陣綠風、綠煙、綠霧……她們如江南的水一樣,慢慢地流著,流著,永不停息。 7、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8、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 9、舞蹈是你的脈搏,是你的心跳,是你的呼吸,是你生命的節奏。也是對時間、動作、幸福、喜悅、傷心和羨慕的表達。 10、街舞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舞蹈動作優美而隨意同時,跳街舞可以通過消耗全身脂艾楊格瑜伽非常注重人體的正確的擺放生理結構,骨胳肌肉的功能等,強調體位動作的,我們就不能不佩服這個利用的精妙因為,郭蕾老師為這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揣摩關鍵詞句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達效果這也正是。 11、一陣顫栗從她左手指尖傳至肩膀,又從肩膀傳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銀釧也隨之振動,她完全沒有刻意做作,每一個動作都是自然而流暢,仿佛出水的白蓮。 12、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蘇東坡的菩薩蠻。 13、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14、隨著蒙蒙煙雨,走進了多水的江南。在無數小橋綠水的襯托下,一曲《走雨》更顯江南的柔媚。應著古箏樂曲,朵朵滴露的紅蓮在臺上徐徐綻放,又慢慢地升起,飄入云天。雨中走來了一群窈窕秀美的綠衣女子,她們撐著輕薄的油紙傘在雨中漫步。柔軟的繡花綠紗袖從手腕;輕輕滑落,露出嫩筍般的手臂;一張張笑容蕩漾的面龐,隨著輕捷的步子不停地旋轉著,那飄逸的袖角、褲裙如陣陣綠風、綠煙、綠霧……她們如江南的水一樣,慢慢地流著,流著,永不停息。 15、舞蹈是一門藝術,優美的舞姿,給人以美的熏陶,婀娜多姿,讓人如癡如醉。看著優美的舞蹈,我真有幾分羨慕,于是,我步入了學習舞蹈的生涯。 16、這個舞蹈講究儀態優雅,舞步輕快,舞感要美。這個舞蹈的伴奏正是“樂圣”貝多芬的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節奏十分快,所以舞蹈的難度也很大! 17、忽如間水袖甩將開來,衣袖舞動,似有無數花瓣飄飄蕩蕩的凌空而下,飄搖曳曳,一瓣瓣,牽著一縷縷的沉香。 18、南國有才子,輕巧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其二: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混亂雪縈風。墜珥時流?,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19、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20、她們熱情萬分,默契十足的與舞伴邁著優雅的步子。 21、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 22、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像婀娜多姿的柳條樣扭動著,美的讓人陶醉…… 23、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 24、這時,那踏節的盤和鼓已經擺好,舞人從容而舞,形舒意廣。她的心遨游在無垠的太空,自由地遠思長想。開始的動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來、又像是往。是那樣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悵,實難用語言來形象。接著舞下去,像是飛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傾。不經意的動作也決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應著鼓聲。纖細的羅衣從風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曲折的身段手腳合并。 25、纖細的羅衣從風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曲折的身段手腳合并。 26、太空舞步輕盈游滑使人在視覺上產生覺得舞者有不受地心引力又或慣性的錯覺。“太空漫步”對舞者的舞蹈基礎以及自身對它的認識及理解甚高,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學得會。因此“太空舞步”被視為一種登峰造極的舞步。 27、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28、你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身體軟如云絮,雙臂柔若無骨,步步生蓮花般地舞姿,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使我如飲佳釀,醉得無法自抑。 29、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纻。 30、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于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蕩蕩之情。 形容舞蹈的朋友圈文案 1、這是暮秋最后一場雨也是初冬最初的一場雨,雨的心是凍結的,沒有太多的留戀,沒有雪在空中的舞姿,那是雪的一種炫耀,雨并不需要,依舊那樣從容的落向地面,與萬物做的最親近的接觸。沒有什么是永存的,一如雨的逝去。 2、雪花飄飄,鐘聲敲敲,平安夜為你祈禱。舞姿搖搖,嗓門高高,狂歡夜任你逍遙。問候捎捎,祝福早早,還有10天圣誕到。浪漫圣誕,開心就好! 3、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4、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仿佛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云若龍飛若鳳舞。 5、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蘇東坡的菩薩蠻 6、雪兒飄飄,鹿鈴兒敲敲,甜蜜的平安夜快來到!舞姿兒擺擺,心愿兒翱翔,快樂的圣誕多美好!短信悄悄,祝福早早,愿你圣誕開心樂陶陶! 7、一些露水飄落在小花小草上,使在大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們,此刻共飲露水們甘甜的乳汁呢!白天它們在廣垠的大地上跳著輕盈的舞蹈,那優美的舞姿、那輕快的步伐,那婀娜多姿的身影為人類灑下、留下最鮮艷最美麗最快樂的一刻。而露水甘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他人著想這才是生命的真正的意義。 8、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9、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于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蕩蕩之情。 10、你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身體軟如云絮,雙臂柔若無骨,步步生蓮花般地舞姿,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使我如飲佳釀,醉得無法自抑。 11、她跳著舞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像婀娜多姿的柳條樣扭動著,美的讓人陶醉。 12、花的艷麗是對葉的回報,云的舞姿是對風的賞犒,柳的妖嬈是對池的映照,我的幸福是有你的功勞。感恩節到,感謝輕聲向你報告:節日快樂圍繞! 13、舞蹈是一門藝術,優美的舞姿,給人以美的熏陶,婀娜多姿,讓人如癡如醉。看著優美的舞蹈,我真有幾分羨慕,于是,我步入了學習舞蹈的生涯。 14、那踏節的盤和鼓已經擺好,舞人從容而舞,形舒意廣。她的心遨游在無垠的太空,自由地遠思長想。開始的動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來、又像是往。是那樣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悵,實難用語言來形象。接著舞下去,像是飛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傾。不經意的動作也決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應著鼓聲。纖細的羅衣從風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曲折的身段手腳合并。 15、秋天的來臨,也讓小草換上了黃色的衣裳。這時的小草雖然已不像春天的那個嫩娃娃了,也不像夏天那個穿著綠色衣服的小伙子,但小草依然挺立著,風兒輕輕一吹,它們便把身體扭向一邊,以優美的舞姿博得人們的贊賞。 16、你的指尖劃出令人癡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頭發與裙角在午后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散,仿佛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我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你像一只悲傲的雀,身軀輾轉纏綿。 17、開始排練舞蹈了!我們先得揚起雙手,從左邊轉到右邊再。兩個月后,《月光》終于在黃梅戲劇團開始演出了。我們的表演令一個個觀眾都站起來看,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掌聲從觀眾席上傳來!我想,他們也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而且也沉醉于其中了! 18、雪花飄逸出芬芳,讓你醉心于清爽;雪花放飛出舞姿,讓你沉迷于逍遙;雪花流放出異彩,讓你感受到光潔;雪花譜寫出旋律,讓你冬至愉快! 19、急管清弄頻,舞衣才攬結。含情獨搖手,雙袖參差列。騕褭柳牽絲,炫轉風回雪。凝眄嬌不移,往往度繁節。 20、空中的月亮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天空成了月姑娘的舞臺,她在天空走著貓步,穿著銀色的天衣在天空展示著自己的舞姿,一陣風吹來,云兒給月姑娘換上另一件衣服,這時,我仿佛踏上一朵云,來到月宮,我看到吳剛在砍桂花樹,玉兔為我引路,我來到廣寒宮,見到嫦娥在梳妝,就像打算到人間暢流一樣。 >>>更多美文:文案朋友圈

父親的老玉米 文/河南巖石青松 霜降過后,天空格外高而藍, 云很淡,空氣濕漉漉的。駝背的老父親,踏著山間落滿黃葉的小路,去巡視自己村后種的五畝多老玉米。他的腳底下,發出“沙沙”落葉有節奏的聲響,在空曠的山林里回蕩。 父親來到老玉米地邊,用粗燥的手,時而親切撫摸這棵老玉米,時而親切地撫摸那棵老玉米,頷首微笑,然后滿意地坐在地頭聳立的一處小土坡上。父親居高臨下,極目遠眺,遠山靜立,自己親手耕種的老玉米,在眼底下挺拔林立、整整齊齊地延展到山邊。雖已是暮秋時節,家家戶戶的玉米早已收獲完畢,而倔強的老父親,唯獨與村里人不同,他種的老玉米,還孤零零地站立在晚秋的田野里。村里人都知道,父親種的老玉米要等到立冬時才肯收獲呢。這時,老玉米葉子已變的干黃,枯萎了,老玉米穗外面的苞皮,在秋風中變得枯黃低垂,露出上半截豐腴碩大的老玉米穗子,閃耀著金黃,在午后暖黃的陽光照耀下,把父親布滿皺紋的臉龐也映得金黃,也把整個秋天醉染得一片金黃,這可愛的金黃色,在等著父親去收割。父親滿懷喜悅,擦亮火柴,點燃老旱煙鍋子,“吧嗒”地猛吸一口,頓時,山間田野的芬芳、金色野菊花的芬芳,連同老玉米的絲絲芬芳,揉合著煙草的香味,從父親的唇邊飄向寧靜的曠野,彌漫整個晚秋。 父親是個勤勞憨厚的農民,血脈里依舊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農耕思想。將僅七十多歲的他了,依舊眷戀和向往著他鄉下的土地和老玉米。當我們兄妹們長大后,紛紛在城里安了家,就一心想著把年邁的他,接到城里好安享晚年。但他每次來城里,就心急火燎,叫嚷著要我們把他送回鄉下的家。他回家后,手腳就直癢癢,忙著去侍弄他的老玉米地了。春播,夏管,秋收,每個環節,他一點也不馬虎。田間地頭,常看見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身影,于是一些新鮮的時令蔬菜、金黃的老玉米糝子、清香的葵花籽油,就陸續走進我們兄妹們的餐桌上。正如他常對我們念叨說,城里的蔬菜、米面油等食品,配有色素、用的是生長劑, 有些還是轉基因食品,真叫人不放心。 父親種的老玉米與眾不同。他堅持傳統方式耕作,追求優質高產。 谷雨過后,當路邊的山核桃綻放一串串淡黃色的小花的時候,父親開始播種老玉米了。當煦暖的陽光照在父親的駝背上,暖暖的,父親開始對對老玉米地精耕細作,深翻,整理均勻,連一快土坷垃也不放過。他先優選種子,選用自己培育好的老玉米種子;其次,施足農家肥,不施化肥。尤其在夏季玉米苗生長期間,他精心管理,不噴灑農藥,不打除草劑,認真鋤三遍地,他鋤地的要領是:一遍要深,二遍要淺,第三遍玉米苗的根部要堆成小土堆,這樣能抵御風雨的襲擊,預防玉米苗倒伏,并能更充足地吸收養分。到了秋天,當村里人忙著收割玉米時,而父親種的老玉米一點也不著急收獲,他巧妙地利用山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白天光照時間長的地理優勢,讓秋風吹,秋陽照,父親稱為老玉米“嗮秋”。一直讓秋陽光照到入冬前,才開始收獲他的老玉米。 父親的種老玉米品質好,玉米粒色澤金黃油亮,口感好,賣出的價格,往往要比鄉親們種的普通玉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多。后來,父親將自己種的老玉米,用石磨子加工成金黃色的老玉米面和玉米糝子,價格不菲,很受城里人的歡迎。再后來,父親帶領鄉親們一起種植高山老玉米,成立了老玉米合作社,并與城里的超市簽訂了合同。于是,父親的“高山綠色老玉米”品牌,成了家鄉小城里的一張名片。 一陣秋風“颯颯”作響, 挺拔的老玉米林也隨風起舞,“嘩嘩”作響。父親站起身來,在風中佇立在老玉米地頭,他猶如一位滄桑的老將軍,在檢閱自己的整裝待發的隊伍,他慈祥的眸子里,閃爍著豐收的光芒。 該收獲老玉米了,父親自言自語地說。 一棵玉米 文/老修 記憶中的大淌老家,曾是玉米的王國。而今,玉米正與我漸行漸遠。 早晨,雨絲細密,雨聲淅瀝。佇立大淌農家小樓的窗前,極目遠望,群山云霧繚繞,煙雨迷蒙。大淌的土地上,各種蔬菜或攜手并肩,和睦相處;或耳鬢廝磨,如膠似漆。前些年,高山蔬菜像一支迅速壯大的新生隊伍,迅速占領了大淌里的絕大部分土地。一年四季,家家戶戶,一片連一片,一茬接一茬,你追我趕,前赴后繼,玉米種植越來越少。時值仲夏,氣候溫熱濕潤,正是玉米生長的鼎盛時期。零星的玉米穿插在蔬菜之間,留守著屬于自己的方寸領地。玉米,這個曾經的主角,徹底被邊緣化了。 一個人相對于一段時間、一個地點、一件事物,都只是過客。經過即是離開,離開即是疏遠。我之于童年、之于大淌、之于玉米,莫不如是。大淌的玉米將我喂養大,我的血液里流淌著玉米的汁液。曾經一度,我就是生長在大淌土地上的一棵玉米。一經過去,一旦離開,一步走遠,步步疏離,回歸成為一廂情愿的徒勞。時間與距離將我與大淌里的一切慢慢阻隔,衰老與變化將現在與過去生生割裂。潛意識里,我一直在靜心等待四十年前大淌玉米海洋中的某一棵玉米,期盼著某一時刻與它的不期而遇。如同等待一個久違的親人,等待一次久別的重逢,復活一個完整的童年,演繹一份完美的親情。那一棵玉米一直頑強地生長在我的記憶深處,桿壯葉茂,風姿卓然,長青不老。今日的雨中,我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和一棵英姿勃發的玉米緩步向我走來。 大淌位于馬畈南部,馬畈是磨子尖北部山腳下的一個小盆地。一說盆地狀如駿馬,故稱馬畈。一說王莽大軍曾在此畈放馬,故而得名。兩說相競,無從考證。馬畈北部叫上畈,南部叫中畈。大淌是中畈南部的一條山淌,顧名思義,也是中畈周邊最大的山淌。馬畈分屬兩個行政村,在歷史上是舉縣聞名的缺糧地區,一年要缺大半年糧。中畈分屬周圍六個生產隊,僅有畈上那一片有限的水田。馬畈屬于高寒山區,那個年代,水稻品種老化,耕作方法落后,產量極低。馬畈大部分水田屬于冷浸田,低溫寒冷,青封災害頻發,水稻經常顆粒無收。大淌背南向北,高山遮擋,山崗相夾,光照時間短。大淌水源出自山泉,水性寒涼,不適合種植水稻。大淌里的旱地,只能用來興種米麥和玉米。米麥是一種粗糧,雖然稍微耐寒,但還是難以熬過馬畈的嚴冬酷寒,夏糧收獲寥寥無幾。大淌人的全部希望只有寄托于麥收以后播種的玉米。可以說,玉米是我家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生存,還是死亡?是糧食的問題。我喜歡一篇小說的題目,叫做《狗日的糧食》,道出了我埋藏了幾十年的心聲。小時候,在大淌老屋里,為了活命,我吃過一切勉強能夠作為糧食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與豬共享的食材,長相光鮮,口感粗糲,缺油少鹽,味道苦澀,殘酷地磨礪著我的味蕾和胃口,一點一點挫去我生活的信心。河東河西,世事難料,有些東西在許多年后居然成了城里人爭相追捧的養生良品、美味珍肴。我至今不能理解,怎么會有人舍得花大把銀子去酒店、餐館吃那些我幼年時期難以下咽的東西。用我的話說:“把送我,我都不吃!”稻谷稀少,米飯是真正的稀物,一年到頭難得見到幾次。大年晚上,大約可以盡情饕餮一餐透米飯。透米飯就是不摻和其他瓜菜雜糧的純米飯,那米飯夢幻一般香甜,不要菜都能吃上幾大碗,那是何等的享受。相比之下,平日里,玉米的地位至高無上。 家鄉土話稱玉米為玉榴,玉米粒叫玉榴子,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玉米粒的形狀像石榴子。認識石榴以后,我才發現這一名稱十分形象、傳神。十歲前后,上學之余,除了砍柴、推磨之外,我開始跟在大人們后邊學做農活,主要任務是侍弄玉榴。挖地時撿石頭,種玉榴時把子。鋤玉榴草,澆玉榴,委玉榴。敲破盆、趕鳥雀、嚇獾子。直到掰玉榴,剝玉榴,收曬玉榴,磨玉榴粉。一年到頭,幾乎都要圍著玉榴轉。夏秋之交,玉榴灌苞,日漸成熟。一只只飽滿的玉榴,像驕傲的乳房,富有成熟女性的風韻,美麗誘人,讓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產生無限的遐想。這時,如果舍得下手,掰下一根青苞玉榴,燒飯時放進鍋洞的柴火里一燒,待苞殼燒去,文火微烤,外焦里嫩,趁熱來吃,香甜軟糯,原汁原味,味美難當。大淌老屋里的燒玉榴勝過山珍海味,暖人肺腑,回味無窮。何況我根本不知道山珍海味所謂何物,所食何味。米飯都難露尊容,燒玉榴自然獨占鰲頭。 大淌的玉米地是一九六九年山洪暴發后在泥石流沖積帶上開墾出來的,土地里的石頭無窮無盡。我家自留地緊鄰大淌河溝,處于泥石流沖積帶中心,石頭層出不窮。這些石頭十面埋伏,神出鬼沒,長期與玉米作對,危害玉米正常生長。銘記玉米的大恩大德,我永遠站在玉米一邊。石頭和玉米過不去,石頭就是我的宿敵。一有時間,我就到玉米地里清理石頭。那一片玉米地,不知清理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石頭一次次挑戰著我的耐心、決心和體力,沒完沒了。任我怎么清理,鋤草的時候,還會有埋伏在土里的石頭冷不丁硌著鋤頭,稍不留意,便會給玉米帶來致命的傷害。幾年前,我的散文《斷裂》,記敘了一棵玉米苗意外死亡的經過。“那一棵玉米苗死了,死在一個十歲男孩的鋤頭下,這是一個意外。”這是文章開頭的一句話。十歲的我,因為親手殺死一棵玉米苗而如雷擊頂,誠惶誠恐,悔恨自責,哀憐惋惜,欲哭無淚。那棵玉米苗就是被隱藏根部土壤里的一個石頭彈起鋤口斬斷而死,死得干脆利落,不留牽掛。那一棵玉米苗向死而生,她死后,一直扎根于我的內心,蓬勃生長。而我對于石頭的怨恨,自茲而始。 大淌老屋的堂屋里,架著兩塊巨大的石頭,那是用來磨玉米的石磨。天陰雨下,早早晚晚,稍有空閑就要推磨。全家九口人吃飯,須得不停地磨。稍有松懈,便有斷頓的危險。每逢母親鏟出玉米,我便如臨大敵,愁眉苦臉,痛不欲生。人生悲哀莫如推磨,那是一種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是簡單而又漫長的重復,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為了盡量將玉米磨細,提高出粉率,母親下磨總是非常細心。幾粒幾粒下,一圈一圈推,周而復始,度日如年,磨無止境。難以忍受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手上推磨,腦子開溜,天馬行空,神游八極,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大淌土地上收獲的玉米,一顆一粒,必經石磨。這副石磨盤踞我的人生整整十八年,將我最美好的青蔥年華磨得和玉米粉一樣粉碎。石磨在磨出玉米粉的同時,也磨迂了自己,那是一種共同的犧牲。那時的我,老是怨恨石磨何以懷有如此虎狼之心,恃強凌弱,毫無善心,讓我難以解脫。老屋拆除后,這副萬惡的石磨終于下落不明,無影無蹤,不得善終。這正印證了那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奇怪的是,石磨消失的時候,我的內心不僅沒有絲毫慶幸,反而增添了幾分不舍。因為此時,我已年近而立,石磨究竟是我的敵人,還是我的朋友,已經不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玉米的根須緊緊抓住大淌的土地,隨遇而安,身心合一,堅強不屈,樸實單純。玉米和石頭互相爭奪,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互相砥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永不厭倦。長期出沒于玉米地,與玉米相濡以沫,相依為命,我亦如同一棵玉米。我將玉米照進內心,常常自愧不如。我不能像玉米一樣,心甘情愿在大淌扎下根須。我的悲哀在于,身為一棵玉米,卻夢想飛翔。心欲飛翔,身體和影子永遠留在地上。我年幼稚笨的翅膀卻擺脫不了腳下泥土的沉重,仰望云天,空余嘆息。大淌里一棵夢想飛翔的玉米,一定是極端“唐吉坷德”的,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因此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是杳如云煙,荒唐可笑。每每端碗吃飯的時候,看著碗里黃燦燦、香噴噴的玉米飯食,我感激自己笨拙而又微薄的勞作,驛動的心就會稍許平靜。關于玉米的一切讓我明白,要想活下去,最終只有靠自己。只要活著就必須侍弄玉米,侍弄玉米就是為了活著。生命的本質似乎就在于不停地種玉米,這讓我不得不想起猴子掰玉米的情節。這一發現讓我常常對著玉米發笑,引發我對生活以及對生命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絞盡腦汁反復琢磨,我終于有了深刻的領悟。生活中,總有撿不完的石頭。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大的,小的。有形的,無形的。肉體的,精神的。歷史的,現實的。這些石頭時不時會絆倒我的腳步,硌痛我的人生。生存的過程,就是不停地撿石頭。撿了又有,有了再撿。循環往復,一如轉圈。或者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推磨,推磨就是轉圈。就像磨玉米,不停地轉圈。哪一天不轉圈了,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由此推之,人生如推磨,推磨即轉圈。人生就是轉圈,轉一個不大不小的圈。 四十年后的今天,陽光和雨水依舊轉著圈兒輪流眷顧著大淌里的生命。近幾年,大淌的變化太大,大得面目全非,大得令人措手不及。大淌里的玉米屈指可數,我擔心有一天終將消失,那一天遲早會到來。我不知道自己已經多少年缺少大淌玉米的滋養。嚴格地說,大淌里的玉米與我的切身關聯越來越少。我的圈子起自大淌,最后還要終于大淌,疏離玉米使我感到重心的嚴重偏離。大淌里,我找不到老屋,找不到石磨;很快將找不到玉米,最后可能也找不到自己。時過境遷,身心分離,過去成了一個幻影,似隱似現,似是而非,似有而無,似近而遠,似實而虛。越來越難得一見的玉米,是否還能繼續堅守?究竟還能堅守多久?人生路上,我的頻頻回首,能否留住玉米的腳步?遠離大淌,我只能在內心深處留一塊風調雨順的沃土,力圖讓一棵玉米青春永駐。 細雨漸歇,云開霧散。山川草木,眉清目秀。蔬菜地邊間種的幾棵早玉米挺著壯碩的苞棰,像幾個乳汁豐盈的母親等待嗷嗷待哺的孩子。盡管燒玉米的香甜頃刻浮現,但我還是將急切萌生的饞念狠狠地摁了回去。我不忍將眼前幾棵鮮活的玉米斬盡殺絕。我已拋棄勞作,絕無權利收獲。玉米是我的親人,她們急需傳宗接代,繁衍生息。 躑躅良久,心已抽空。轉身離去,思緒茫然。人將走遠,幾度回望。大淌是否還在原處?玉米是否仍然健在?難道,世事真的如煙,一切都只是經過,從不曾擁有? 如此,我依然渴望自己是大淌里幸存的一棵玉米。 一株玉米的花樣年華 文/雨蘭 初夏的陽光,明亮而溫暖。初夏的風,溫暖而柔和。 我家有玉米姑娘,初長成。 我不說離我太遠的,我就說這一棵,離我最近的這一棵,我鐘情的這一棵,我內心里默默寵愛的這一棵。我不說她的前生,也不說她的來世,我只從她的現在說起,向你說一說她的美,她的清澈,她的蓬勃朝氣,她的花樣年華。 看,她呀,這一棵青春期的玉米,她得天地靈氣,她吮吸日月精華,她散發著清新的氣息。她是不是特別喜歡夏日的清風?每一陣涼風吹來,她都盡情地舒展著自己。她可真是長袖善舞呵,碧綠色的衣袂飄飄,她是多么美!她在風里輕輕地吟著唱著,有少女的天真、無邪,更有女孩的嬌羞、嬌媚。 她蓬蓬勃勃,她活潑自在,“蔥蔥郁郁氣佳哉”,說的就是她了。當然,這是我輕輕說給她的。 她一點一點地長高,她一點一點地變得豐潤,她的身段越來越修長俊美,她站在那兒,真是玉立亭亭,風采熠熠。 她慢慢長出白皙、嬌嫩的小腳趾,一只又一只,多么精致,多么秀美。青色中透出白皙,微涼。青草綠色的長發不時拂過她小小的腳踝,讓她有一點點的癢,她微微地笑了,內心里有小小的暖,小小的甜,小小的醉。 她的身體是新鮮的、水嫩的、甜蜜的。她沐風而歌,她向月而舞,她安然自足,她輕靈婉然,她盡情地享受著屬于自己的好日子,陶醉于自己生命的美好時光。 經常,我也在猜想她。她是不是這樣告訴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都是唯一的,都是值得紀念的,你要珍重,你要熱愛,迎接每一天,以快樂的心情,以感恩的心情,以美好的心情。幸福是新鮮的,即使是給你的疼痛也是新鮮的。 她是不是這樣勉勵自己:你要歌唱,美麗地歌唱,恬靜地歌唱,即使是唱給一個人聽;你要傾聽,即使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活著,就要心懷詩意,就要心懷光明,多么美好,多么有意思。 當然,她也懂得傾聽,她傾聽夏日的美妙風聲,傾聽野花打開小小的心扉的聲音,傾聽露珠從她長長的臂膊上滑落的聲音,傾聽蟲兒溫柔又嘹亮的鳴叫。這些聲音多么美好,她喜歡,她無比地喜歡,怎么聽也聽不厭倦。她說不出話來,就用臂膊的輕舞去說,就用身體的戰栗去說,一遍遍地說。 日子在慢慢延展。從夏天延展到秋天。 親愛的玉米姑娘,她已經褪去內心的青澀,開始變得安詳持重,變得隱忍堅定,她的腰身逐漸變得豐腴、粗壯,原來,她開始了默默的孕育。 是的,她就要成為幸福的小母親了。接下來,她一點一點地為能夠成為合格的小母親而做著種種準備。 她要默默地積蓄力量,積蓄養料,讓自己既要能承受日曬干旱,又要學會面對風狂雨驟。 她要把生命之根倔強地往下扎。她的那些白皙、嬌嫩的小腳趾開始變得粗壯、有力,每一只都緊緊地、牢固地抓住大地。然后,慢慢長成獨特的大腳板,那是茁壯有力的大腳板,那是玉米族徽的大腳板。 她圓圓的大腳板像錨,緊緊地錨住大地媽媽的胸膛。穩固住自己就是穩固住未來,就是穩固住永久,玉米家族的未來與永久。 她還是那么美,她當然還是那么美,這棵親愛的玉米,她只是由少女的柔美和秀美,長成少婦的強壯、粗獷之美。 只因為,她是母親,驕傲的母親,自豪的母親,勇敢的母親,有責任的母親。 她是母親,對孩子就有種本能的責任和護佑。 她是母親,她就要堅守著自己內心的信念,堅守著自己一生的使命。 風狂雨驟的日子,她要站得穩當、穩定,她要在風雨里立定精神,不左搖右擺,也不摧眉折腰。 她是大地媽媽驕傲的女兒,她要在廣闊的大地上繼續書寫著自己的美好華年…… 碎在玉米里的日子 文/漆寨芳 入冬以來,二姑一直在自家的庭院里脫玉米。庭院很寬敞,兩層的小樓坐西朝東,清晨的太陽一露臉,整個院落就暖融融的。 喝過早茶的二姑坐在一把小木靠背椅子上,兩側橫七豎八堆放著金燦燦的玉米棒,整個人似偎在金山里。那雙粗糙的手雖然瘦弱,抓起玉米棒時仍顯得那么有力。她將兩棒玉米互相磨搓著,搓到玉米粒有了松動后丟開一棒,拿起一根用鋼筋打制的不太尖利的錐子,順著棒上的玉米列隙,一列列用錐子刺下去,玉米粒就金豆豆似的嘩啦啦倒下一排,滴滴噠噠滾落在面前的柳編簸箕里。 棗紅大公雞領著頭,幾只麻花母雞咕咕咕的跟在后面,在二姑身前身后轉悠,它們并不喜歡玉米,一粒也不下肚,刨來刨去的專搗亂。小花貓就不一樣了,它抱著玉米棒翻來滾去,玩的很開心,那個調皮勁兒時不時的讓二姑露出笑臉。他就喜歡養雞呀貓的,見不得狗,狗太兇險,莊稼人的庭院里就是讓村鄰們來來往往的,狗兒守著庭院不讓人進門,她不喜歡。有雞兒貓兒在身邊,他就覺著有伴兒,踏實,她的日子就在這些小生靈的日子中快樂著,在永遠也干不完的農活家務活中實實在在的過著。 姑父沒的早,守著兒女們的二姑這幾年沒得守了,兒女們要出門討生計,孫兒們要上學,一年中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有限的,她就守家,讓兒孫們想著自己家的溫暖。家中各房間里的鋪蓋被窩在立冬前她都該洗的洗干凈了,該換的換了新,上冬吃的面也磨了滿滿一面柜,年豬不算肥大,也能宰百十來斤肉,夠過年吃的,只等孩子們回來了宰殺。地里的莊稼就剩這玉米還沒有全裝進糧倉里,如果用機器脫粒,費不了兩天功夫,她覺著玉米進倉,就沒事兒干了,她要自己雙手搓,搓走這冬閑的日子。 庭院里很暖和,沒有一絲的風,就像陽春三月的日子,這是個暖冬。二姑的玉米不緊不慢地在手中散落著,就如三月三的會祭佛家數著念珠。臨近的慈云寺里她近幾年都去趕廟會的,寺院里的和尚和尼姑們坐在佛爺面前念經很好聽的,嘴里說著什么她從來沒有聽清楚過。她也跪在佛爺面前祈禱,為親人們祈福,祈求出門打工的兒子兒媳平平安安,空身子出門,滿載回家;祈求在城里開飯館的女兒女婿生意興隆,再生個大胖小子;祈求孫兒們快樂成長,把書念成功,能和村里牛四的兒子一樣在北京的大學里讀書。她也會從衣兜里掏出帶著自己體溫的錢放進功德箱,佛爺是用香煙供奉的,把香煙錢放進功德箱里,就如給佛爺上了一炷香,她的眼前就會幻化出自己點燃的那柱香。心香一瓣,飄散法界,從有形到無形,這時諸佛就聽到了她祈福的聲音,靈驗她的心聲。 撲棱棱一聲響,一群麻雀從院邊的杏樹上飛落到她的面前,啾啾啾叫著,瞅著她的玉米在乞食。吃就吃吧,嚷啥呢,把你們一群肚子填滿也用不了半碗玉米的,二姑在心里對雀兒們說。小花貓可不依,身子一縱發起威來,喉嚨里像塞了一團棉花,聲音粗洪,沖向了麻雀們。雀兒們隨機飛起,落在院墻上,跳著、叫著,有的還用尖尖的小嘴梳理起身上的羽毛來,似乎在故意調戲小花貓。看著吹胡子瞪眼的小花貓,二姑笑出了聲,笑聲就和玉米落在簸箕里的碎響混在一起。她對小花貓說,別那么霸道了,這數九寒天的,麻雀兒到哪里弄吃的去,我都同意讓它們吃去了,你就別管閑事了。狗抓耗子多管閑事,貓抓麻雀一定是只沒用的貓——抓不住老鼠的餓貓。小花貓好像聽懂了二姑的話,抱著玉米棒,幾個前滾翻,又自個兒玩去了。麻雀們試探著從墻頭落到院子里,邁著碎步向玉米逼近,叼起一粒,火速飛走。 圈里的豬娃吱吱嚀嚀嚷叫開了,二姑抬起頭,太陽已經走到她的頭頂了,豬娃在嚷午飯。她從小椅子上起身,腰麻酥酥的挺不直,便雙手杈在腰間慢慢地伸直腰板,自己在腰間砸了幾拳,抖落身上的玉米沫子。她看一眼腳邊的玉米堆,金燦燦地個小黃堆,把簸箕埋得看不見了。膝蓋酸兮兮的邁不動腿,她彎下腰揉了揉了膝蓋眼,向小二樓的樓梯底下走去,豬食就放在那里。一個塑料水桶,她把精飼料和粗飼料對好,提到水龍頭旁攪拌勻了,再提進豬圈。豬娃像能聽懂她的腳步聲,嗷嗷嗷嚎叫著,她對豬娃說,沒餓的那么厲害吧,我還都是早上喝茶吃了點呢。豬娃的嚎叫聲就變得柔和了,耷拉著的耳朵門扇似的扇動著,用嘴拱著她的褲腳,又生怕弄臟不著實拱,只那么象征性的嗅了嗅,算是親昵吧。 伺候完豬娃,二姑的肚子也就貓兒抓似的了,該給自己弄點吃的了。村子里響起了喇叭,是三輪車買菜的進了村,菜販子自己錄制的聲音,“白菜蘿卜西紅柿,洋蔥洋蒜鮮辣椒”,不緊不慢,勻速從一個手提式擴音喇叭里傳出,吵得二姑心里惶惶的。她提只竹籃出了院門,看看有啥自己愛吃的菜,買點兒再做飯。 安頓好了肚子,二姑繼續脫玉米。雞窩里有母雞呱蛋呱蛋的叫著,這是一天內第三次叫了,雞窩里至少也有三個雞蛋躺著了,她暫不去拾,到傍晚燒炕取柴的時候一起拾。她的雞蛋是攢給孫兒們拿學校吃的,外面市場上的雞蛋都是洋雞吃雞飼料下的,沒家里的土雞吃糧食下的蛋營養好。手中的玉米粒乒乒乓乓往下落,二姑的嘴角又掛上了笑,她想起了孫兒小胖上小學一、二年級時的事兒來,忍不住就笑。不知是誰哄小胖說,吃雞蛋考試會得零分的,老師在卷子上畫的零分就是兩根筷子夾一個雞蛋,念書的娃娃不能吃雞蛋。小胖信以為真,飯碗里一有雞蛋就全挑揀出來給了奶奶。 吱嘎一聲響,院門被劉嬸推開了。劉嬸是個閑人,一有空就來二姑家串門子,二姑所知道的村子里家長理短的事兒都是劉嬸帶給她的。劉嬸自己找個凳子坐在二姑對面,也拿起玉米棒棒搓了起來,邊搓邊說二姑是自找麻煩,不會享清閑,村里脫玉米的機器好幾臺,誰家的哼一聲都會來幫忙的,偏要這樣作賤自己,兩只手都搓成了粗砂紙,圖個啥呀。 搓磨日子吧。 沒意思,劉嬸鄙夷地說,啥活兒你趕緊干完,清清閑閑,熱炕暖火的過冬,總比你這樣子舒服。 這樣子踏實。日子就是個忙,忙了快活,閑著心慌。 劉嬸就轉了話題,說她兒子今天回來了,和二姑的兒子兒媳在一個地方干活。小胖爸媽再有十來天才能回來,原因是工地上還有些掃尾活兒沒干完,完了才能拿到工錢。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回家了,二姑心里著實的慌亂。二姑說,兒子這幾天沒來電話,她不知道情況,已到三九天了,也該到回來的時候了。她起身抖掉身上的玉米沫子,從玉米堆里刨出簸箕,用簸箕把玉米往鐵皮糧倉里裝。鐵皮糧倉不大,圓柱形的,一個能裝三千斤糧食,這是近幾年人們為了防老鼠才發明的,遠遠看去就像蒸饅頭的大蒸籠。二姑的玉米已經裝滿了兩倉,這是第三個倉,估計搓完了院子里的玉米棒就能裝滿了,到兒子兒媳回來她就顆粒歸倉了。 太陽跌落在了村西的山凹里,二姑收拾脫去金色衣裳的玉米棒,一棒棒整整齊齊地碼在院邊的柴房里。玉米棒燒火順手,火力旺。清掃了院落,二姑抱柴火燒炕,順手拾了雞窩里的雞蛋,塞在小麥倉里,埋在小麥里的雞蛋一二個月不變質,不耗瓤。拾了雞蛋喂了雞娃豬娃,她長長地喘了口氣。 這是二姑一天中最消閑的時間,一邊做晚飯一邊看電視。她不愛看當代題材的電視劇,里面的年輕人說話穿衣她都覺著與過日子無關,她不懂,最愛看的是抗戰劇和秦腔。秦腔的胡琴一拉響,她就滿腦子的小麥和玉米,小麥拔節玉米吐穗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得見。還有那村前的小河流淌聲,村后山林的呼嘯聲都被胡琴拉動著,溫馨而甜美,她能閉著眼睛慢慢地享受。 二姑的飯很簡單,一鍋面或者是一碟菜一碗米飯。做好飯那是孩子們都回家了的事兒,她做的糟肉和肉丸子是村里出了名的,也能隨手炒幾個家常菜,但她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對肚子湊合了事。 從過了六十歲生日那年起,二姑的瞌睡來得早了,晚上九點鐘一過就眼皮子打架,頭找枕頭了。晚上也做夢,只是早上醒來記不清楚是啥,很少做過有頭有尾的夢,就連夢見姑父也不是背影就是那雙要穿特大號鞋底做的布鞋子的腳,好多次在夢中她努力要看清楚姑父的臉,都沒得逞。 她是被鄰居家的農用三輪車叫醒的,鄰居明年要蓋新房,在趁著冬閑備料拉石頭,天一亮就動工了。昨晚睡覺前天是灰蒙蒙的,月亮像被遮天的薄紗罩著,不太光亮。早上起床,盡然飄起了雪花。二姑生著爐子,喝完早茶,這樣的天氣院子里是不能干活的,太冷。她把玉米棒弄到屋里,坐在暖烘烘的炕上搓起玉米來。 玉米粒珍珠似的滴滴答答往放在炕上的柳編簸箕里落著,小花貓躺在爐子旁邊打呼嚕,棗紅公雞咕咕咕領著麻花母雞在門口打轉轉,就是不敢跳進房門來,二姑的手邊專門給雞們放著一根細長細長的竹子,誰跳進門來誰就吃一竹子。是天冷的緣故吧,麻雀們叫的更歡了,豬圈里卻靜悄悄的。二姑搓著玉米,心里說,這一棒是兒子兒媳,下雪了,天冷了,你們要一粒不差地落進我的簸箕里;這一棒是女兒女婿,你兩口子也要一起落進簸箕里來;這一棒是小胖,你要把要學的全都收進你的簸箕里去。 你們都是我的玉米了,孩子們。二姑滄桑的臉上掛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微笑。 鄉村走來的玉米 文/陳樹慶 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突然傳來一股誘人的烤玉米香味,忍不住一路探尋,當我的目光觸到一處小吃攤時,三步并作兩步走到近前,只見烤箱上面放著一排嫩玉米,外焦里黃,散發出特有的香甜味,十分誘人。 玉米是北方最常見、最普通的農作物。鄉下人一般不會把玉米當成土特產,但在我心中,玉米的味道卻最令我記憶猶新。記得小時候,每到玉米成熟季節,我們孩子們難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自家的玉米地里鉆。聽大人說,從玉米繡出紅纓開始二十一天后就可以吃了,記憶里水煮嫩玉米最好吃。玉米從玉米棵上掰下來拿回家中,剝去那包裹得緊緊的青青的葉片,掐去玉米頂端上斑斕的“紅纓”,便露出金黃鮮嫩的顆粒,明眸皓齒一般,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丟進煮飯的開水鍋里一起煮。不一會兒,嫩玉米就煮熟了,玉米的香味開始彌漫,我抑制住去掀鍋蓋的沖動,母親趕緊撈出來放進盛涼水的盆子里冷卻。吃嫩玉米不應叫吃,而應叫啃才對。煮熟的嫩玉米水靈靈的,熱氣氤氳,用雙手握住玉米的兩頭,用牙齒輕輕地啃食,一啃,那玉米顆粒會“蓬、蓬”地一聲一聲地綻裂開來,蘸得滿嘴都是,不僅連叫“好吃啊,真好吃!”齒頰留香,令人幾天都沉浸在美味里。 每當玉米成熟,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最大的樂趣是烤玉米,幾個小伙伴聚到一起,跑到地里把玉米撕開一點,用大拇指掐一掐玉米是老了還是嫩嫩?如果冒漿,則嫌嫩;如果表面沒硬,中間會冒漿,則烤著吃正好;如果掐不動也不冒漿,則老了。然后一溜煙似地跑到地頭拐角田埂的小土坎下,找上幾塊磚頭搭建成簡易的灶臺,白天鄉親們在田間除的雜草,歷經一天的太陽暴曬也漸漸變干了,在簡易的灶臺之下用這些干草點起小火,燒烤就這樣開始了。我們一層層剝去翠綠的玉米包皮,揪掉玉米須,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層皮,透過細細的綠皮,隱隱能看到里面金黃的玉米粒,整齊地排列著。剝去青皮的玉米插上小棍,輕輕地把玉米架在簡易的燒烤灶臺上燒烤。不一會,伴著清脆的“噼噼啪啪”的脆響,玉米開始散發出清香,令人垂涎欲滴,烤熟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就吃,那真是世間絕無的佳肴美味。 眼下又到玉米成熟的季節,煮玉米、烤玉米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現在,玉米早就走下了農家的餐桌,已從主糧變為副食,偶爾想吃,就去地里將鮮嫩的玉米掰幾穗,用自己的創造力調劑得美味些。鄉下的玉米也走出了農村,融入了城市,走進了城市的酒店、超市,在城市安家落戶,成為城市人的美食之一,經常會在城市街道邊見著烤玉米、煮玉米的。有時,會買上一兩個,解解饞,狼吞虎咽一番,但每次吃完后都會悵然若失,玉米香甜依舊,但卻總感覺少了幾分味道,只是覺得不如兒時曾經擁有的玉米味道。 每到玉米成熟的時候,家鄉那片綠油油的玉米地,那一穗穗飽滿香甜的玉米會出現在夢里,讓我明白,家鄉的玉米味道與眾不同,那份香甜的感覺,已烙印在我的味覺中。 玉米飄香 文/張小麗 夏秋之交,玉米扛著紅纓槍隆重登場,從鄉村到城市一路走得雄赳赳氣昂昂。 玉米的吃法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煮玉米。賣玉米的推著三輪車,車上放一個煤球爐子,爐子上是一鍋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冒著裊裊熱氣。饞不過買上一個,趁熱咬一口,滿嘴生香,直入肺腑。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烤玉米。把煮熟的玉米加入各種調料,在烤爐上翻轉幾圈,再刷上一層面醬。這種吃法五味雜陳,好吃是好吃,卻沒有了玉米那種天然的清香,似乎更受小孩子歡迎。 我對玉米的深厚感情從孩提時代開始。幼時跟隨父母收秋,偶爾幾個晚熟的玉米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偏嫩的水煮才好吃,甜中透著玉米特有的清香;老的適合煮熟后用熱油加蔥蒜爆炒,做成“油豆”,鮮香可口,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愛上它;還可以把玉米帶包衣放進灶膛里,大火炙烤,到一定火候剝開外衣,露出一排排金黃色的“牙齒”,繼續烘烤,燒得外焦里嫩,是另一種焦香,吃得滿手滿嘴都是鍋底灰才算過癮。 其他的吃法還有很多。把經過太陽暴曬的玉米磨成玉米糝,煮粥,那曾經是上一輩餐桌上的主食;磨成更細的玉米面,這可是稀罕物,黃燦燦的玉米面窩頭現在想吃都吃不到哩;還可以做成一種時尚的零食——“啞巴豆”,在鍋底鋪一層白土,燒熱后玉米粒鋪在白土上,以防烤焦,“啞巴豆”硬得硌牙,孩子們”嘎嘣嘎嘣”吃得香,老年人只有望豆興嘆了。 玉米還有一種“高大上”的吃法——經過一些復雜的工序,加工成玉米涼粉,和紅薯粉、土豆粉比起來,其不僅顏色漂亮,口感也完全不同,做成涼粉湯餃子,我簡直喜歡至極。 前段時間朋友發來一段養生資料,說美國人特別推崇吃玉米,在美國老玉米2.5美元一個。我不禁咋舌,為啥這么貴?原來玉米富含維生素A、E,有抗衰老和防癌的功效,纖維素可防便秘,玉米胚芽油中的亞油酸可預防動脈硬化。另外玉米中還有胡蘿卜素,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帶著生命本真的玉米永遠是我的最愛。 賣玉米的小女孩 文/胡楊楓淵 剛進入初夏那陣子,古城榆林的早、晚還是很冷的。 那段時間里,我發現從小區大門口到街口的通道兩側,挨個兒停滿了賣玉米的小三輪。盡管我要早早地步行到單位去,但是那些翡翠綠的玉米棒子早在我出來之前就已經堆在攤位上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莫道君行早,更有早來人。 我們這個小區是榆林市高新區第一批修建的經濟適用房,每一棟樓只有六層高,共有32棟,全是磚混結構、水泥預制板封頂的那種。與近年來頓不頓就拔地而起、三十多層高、清一色混凝土澆筑而成的眾多新樓盤相比,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有點兒相形見絀、雞藏鶴群的味道。 雖說是“雞藏鶴群”了,好在它的性質最后變成商住小區了,直到今天仍然是高新區入住率最高、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小區之一,而且在小區內還設有幼兒園和高新第一小學。這樣,小區大門外涌來許多賣玉米的小商小販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些玉米棒子,果衣都是翠綠色的,棒尖上還外露出一小撮粉紅色的纓須,看一眼就能使人垂涎欲滴。況且還是本市第一批上市的新鮮玉米呀! 那些賣玉米的商販大都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姊妹,年齡大小不等,既有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也有五十歲上下的中年婦女。 “玉米、玉米,新鮮的本地玉米,又嫩又甜又軟,買嘍、買嘍,一個兩塊錢嘍!” 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一大早就開始吆喝上了。 從小區里走出來的人們大都急趕著要去上班,盡管一個個腳步匆匆,仍然不忘回頭瞟上一眼——那些通道兩側的一個個三輪車廂里堆得像小山丘一樣高的翠綠色的新鮮玉米棒子。 充滿了濃重的陜北方言的吆喝聲,吸引過來一小部分賦閑在家的老年人。他們都是在接到還在上班路上的兒子、兒媳,或者是女兒女婿們的電話后才陸陸續續感到到小區的大門口來,手里或提著一個帆布小袋,或拉著一輛小購物車,都圍在那些小三輪車的跟前打量著、翻弄著,和那些賣家有一搭沒一搭地拉話,一半是在搞價錢、而另一半則是在詢問玉米的來路(產地)。 大部分賣家一直要等到小區的居民們都下班回到了家里,才不得不收拾干凈剝落到水泥地面上的玉米殼,再啟動馬達,滿心歡喜地開上小三輪回家吃飯去了。 那段時間里,我和妻都沒空到三輪車跟前去買一只小商小販們的玉米棒子。一來我分析,所謂的“本地玉米”還沒有這么早就能成熟上市,可以肯定都是從外地販進來的。根據節氣,母親種進老家園子地里的那兩塊夏玉米還沒有吐出來纓須呢!我更害怕那些翠綠色的外衣下裹著轉基因的玉米粒,人吃了會發胖發虛,網上吵得特別厲害——對人體的危害特別大。二來,我們單位乃至全市上下都在忙著抓脫貧攻堅,使命任務光榮而緊迫。 暑假一到,我家姑娘跟著我回了一趟老家。母親看見她的小孫女回來了,喜滋滋地帶著小丫頭下到川地里,掰回來半尼龍袋子老玉米,口中念叨著:“怎就不把我的小孫女早點給帶回來呢?閃的玉米都老了,沒有前陣子香甜了。” 說歸說,母親還是滿心歡喜地燒了一爐炭火,一邊往大鐵鍋里舀水,一邊往水里放玉米和倭瓜,而后又放進去井字形鍋襯,再分別蒸上了土豆和小米粥。我家姑娘則緊跟在她奶奶的身后,一驚一乍地在鍋臺邊盡搗亂。 在老家小住了三天,回來后妻催促女兒趕緊往回補功課——暑假作業還沒寫完哩。 一次午飯間,妻無意中說起,小區大門口有一個賣玉米的小姑娘,年齡和女兒差不多大小。一個人站在大樹底下,跟前堆了一大堆玉米棒子。女兒說她還想吃煮玉米,說是奶奶煮的玉米太好吃了。我接過女兒的話說,晚飯過后我們一起到那個小姑娘的玉米攤前轉一轉,買幾個真正的本地玉米回來,煮著吃。妻也說蠻好的,就到那個小姑娘的攤子上去買。 晚飯過后,女兒急切地拉著我來到小區的大門外,特意走到那棵大國槐樹下。沒有發現妻所說的那個賣玉米的小姑娘,甚至連一片剝剩下的玉米皮子都沒有。道路兩邊經常來擺攤設點的小三輪車也都不見了蹤影。 我家姑娘拽著我的胳膊說,也許是她早早地賣完玉米回家里去了吧? 我們父女倆索性朝著大街上走了過去,準備繞上一個大灣子,散散步再回家。 第二天早晨,我上班走出大門口時發現了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襯衫、黑色半腿短褲,腳穿一雙白色運動鞋的小姑娘。她的白色短襪剛好超過了她的腳踝。這身打扮顯然就是哪個學校的制式校服。站在臺階上的那顆高大的國槐樹下,她的跟前整齊地擺放著一堆翠綠色的玉米棒子。她什么話也不說,更不會像身旁那些小商小販們油腔滑調地大聲吆喝,只是一個勁兒地朝著小區的大門口觀望。她的個頭應該還沒有我家姑娘高,一米六上下的模樣兒,身體不胖也不瘦。 由于我急趕著要去上班,經過她的玉米堆前也只是短暫地停留了一下,等到小女孩回過神來想問我“買不買玉米”時,我已經跑向了一輛亮著綠色燈箱的出租車。 上了出租車,我有空思想了:那個小姑娘一定家在農村,而她本人卻又在市里上學,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出來幫大人賣玉米吧?她的父母肯定有好多事情要做——或者是在哪一個建筑工地上拉水泥、搬磚塊?或者是為哪一家集裝站往煤臺上運輸煤炭…… 有許多種可能,但總的來說她的父母不可能像我和妻一樣朝九晚五地在政府機關里上、下班。否則在這個年代,誰家大人還會把一個正在上學的少年打發到社會上去拋頭露面?!學校那一大堆假期作業,還有各種復習與補課,連時間都不夠用呀! 中午下班回家,一進門妻正往餐桌上端一盤煮玉米,就笑著問她:“是你下班后順路從那個小姑娘的玉米攤上買回來的吧?”還沒等妻回答,女兒就一把抓起一個滾燙的玉米棒子,燒得她立即放手——掉在了餐桌上。 “等一等嘛,晾冷點兒再吃也不遲,真還吃上癮了?”妻既擔心又害怕地嗔怪女兒,“手沒燙著吧?” 還是在早晨去上班,我發現小區大門口的那棵大國槐樹下不見了——那個穿著白色短袖襯衫、黑色短腿半褲、白色運動鞋的小姑娘。 也是在中午下班后,我對妻說,那個賣玉米的小姑娘不見了。妻也說,她開車路過大門口時也沒有看到。女兒則坐在餐桌前,滿臉的疑惑:“好像那個小女孩才是你們的女兒吧,怎么就這么上心呢?”我摸了摸女兒黝黑的長發:“胡思亂想些什么呢?你可是我和***媽唯一的寶貝女兒呀!只是,只是……” 女兒更加疑惑不解,問我:“爸爸,只是什么呀?” 妻拉出椅子坐下來,面對著女兒說:“只是那個賣玉米的小女孩比你還要小一歲。我打聽過了,她的父母都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搬磚、拉水泥,打工著哩。” 果然被我給猜中了。 “那她的玉米是從哪兒來的?難不成也是從外地販過來的?”女兒繼續追問。 妻回答女兒:“是她的父母從工地上下班后,騎著摩托車回到鄉下,在農田里掰好玉米再連夜運到市里來,第二天一大早又用摩托車把她和第一袋玉米從出租屋運送到咱們的小區大門口,然后再回去把其它的玉米袋送過來。” “然后,小姑娘一個人站在大樹底下賣玉米?她的父母再趕到工地上去搬磚塊、拉水泥?”我也迫不及待地追問起妻來。 妻說,是哩。人家小姑娘幾天時間就賣了一千多個玉米棒子哩,好像賣得六百多塊錢吧?! 女兒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伸到我和***媽的面前,連說“厲害、厲害。” 妻最后又補充道:“人家那個小女孩就是不告訴我她在哪個學校念書,只說她在他們班里是學習委員,每次考試、每門功課都是全班的第一名。” 女兒情不自禁地“哇!”了一聲,隨后道:“向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哦、不——我錯了!是——向那個賣玉米的小女孩學習!” (2019.8.1寫于陜北榆林) 作者簡介:胡楊楓淵,本名武俊祥,男,漢族,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北大學作家班高級研修班結業,在國內多家報刊雜志發表過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有多篇散文入選國內文集,著有19萬字的散文集《回望陜北》(團結出版社)。 又到玉米飄香時 文/于子鋒 兒時在東北農村,每到夏末秋初,玉米開始成熟,母親便會帶著我們去地里掰玉米。踏進綠油油的玉米地里,可以看見每棵玉米桿上都有一個或是兩個鼓鼓的玉米棒子,身穿淡綠色的外衣,頭上頂著一束或粉紅,或鵝黃的玉米須,嬌嬌嫩嫩的樣子很是招人喜歡。我們挑那個頭大的玉米,把它的外衣撕開一道縫隙,太老的不能要,如果太嫩剝不下玉米粒來,也不能要,用指甲掐一下,能流出白色的果漿剛剛好。挑選正合適的玉米掰下來,放進小背簍里,興沖沖地跑回家。 去掉那層綠殼,把玉米須摘干凈,開始剝粒。這是一道需要技巧的工序,玉米粒剛灌滿漿,如果用蠻力的話,會把玉米粒全部擠碎,白色的果漿會粘你一手。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粒都剝下來,然后開始推磨出漿。現在人們家家有打漿機,倒進玉米去直接就打出漿來,省事得很。不過,在那個年代里是沒有打漿機的,家里只有那種小型的石磨。 石磨在我家的廚房里,兩塊圓形磨盤,上下相對著放在一起,下面的一塊磨盤跟普通的石磨不一樣,塔的邊沿有石槽;上面的那塊石磨側面有一個木柄,頂部中心有一個酒杯口粗細的圓洞。把玉米粒倒在石磨上,放進少量水,然后握住木柄一圈一圈的轉動。每次,母親推磨時,我都跑過來幫忙,母親那溫馨而又從容的動作簡直就是一幅動情的鄉村風景畫,再配上咯吱咯吱的研磨聲,是我記憶深處最美麗的風景。 很快,玉米被磨碎了,乳白色的玉米漿便從兩塊轉動的磨盤中緩緩流出來,流進石槽里,這時,我會靜靜的等在旁邊。母親開始抱柴點火了,然后倒油加熱。母親把磨好的漿液團成一個個的餅子,放進平坦的餅鍋里。只聽“哧哧”的油聲作響,幾分鐘后,母親把餅子翻一個面,任細火慢煎。有時,母親在鍋上忙著煎玉米餅,我便選幾個玉米在灶膛里烤玉米, 在我們渴盼的目光中,玉米餅終于出鍋了。熟透的玉米餅已經變得金黃,油光锃亮,散發著陣陣清香。咬上一口,滿嘴都是溫甜糯膩的香氣,讓人忍不住想要咬第二口,第三口……一頓大快朵頤下來,即使肚子已經撐得滾瓜溜圓,可依然瞅著那冒香氣的玉米餅流口水。 只可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經過加工的高級食物充斥著我們的餐桌,我們也經常忘記了生命中曾經吃過的那些簡單卻無比美味的原生態食物。等到多年以后再想起來,才發現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給我們制作美食的母親已經韶華不再,手腳也不再利索,又怎么忍心讓老人家再做那么費事費力的食物。我決定自己動手,制作一頓美味的嫩玉米餅給母親嘗一嘗。 八月又聞玉米香 文/王文靜 一進八月,暑氣漸少,轉眼之間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進菜市場,一下子就被賣新鮮玉米的攤位吸引,腳步直奔只有鄉下才有的農用車旁。 滿滿的一車胖玉米:青嫩、可愛,清香撲鼻而來,誘人靠近。用手捧起、層層剝開,一排排飽滿、金黃的玉米粒,看著都那么親切。恍惚間,我又回到了故鄉小村,回到了金秋八月,處處充滿玉米馨香的鄉村時光。 小村外,出村,再穿過鄉村公路,曲折的羊腸小路,兩側成片的青紗帳。挺拔蔥綠的玉米棵,中間竄長出一到兩個又大又長的玉米棒子。在這些玉米大棒子將熟未熟時候,是最吸引村里孩子們目光的地方,煮玉米和烤玉米會讓小孩子饞得直流口水。 記得小時候,到了這個季節,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歡背著個柳編筐,成群結隊地下地,編足了理由,說什么去給家里的豬呀、羊呀、拉車的小毛驢呀去割草,其實割草不過是個由頭,掰玉米回家燒著吃、煮著吃那才是真的。母親管教得我們姐妹很嚴厲,每次出門都大聲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許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讓我這當媽的知道了,打折你們的腿!” 我們姐妹筐里的嫩玉米從來沒有藏過掖過,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訴母親,臨近渠口比較隱藏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個大棒子。母親把我們掰來的嫩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鍋,熟玉米的香氣順著鍋沿的縫隙飄逸而出,饞得一旁等著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撈出了鍋,顧不得燙手燙嘴,拿起一棒就張口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黃色汁液順嘴流。 每次捧起母親煮熟的嫩玉米,都會聽到她厲害的大嗓門:“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最踏實,最香甜,我這輩子都要你們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還自創用竹簽扎在玉米芯里,雙手舉著在灶膛便火苗上烤,玉米粒烤到金黃金黃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比煮熟的好吃多了,吃了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日子過得真快呀,我們姐妹的孩子都到了當年我們吃煮玉米的年紀。依然住在鄉下的父母,總是記得在八月的立秋前后的那幾天,進城把自家地里將熟未熟的胖玉米裝滿袋子送來,臨走時忘不了提醒也給左右鄰居、同事朋友送上幾個。 從鄉下到城里,一路走來,有苦有甜,有悲有歡。即便真正地走出了家鄉的那片莊稼地,內心深處依然深深藏著故鄉的味道。八月玉米香,記憶中從未走遠。每年的這個季節,它都會從鼻尖遷至很遠,從繁雜城市到故鄉原野,從眼前到兒時少年,當然還有母親那大嗓門的諄諄教誨。 >>>更多美文:好文章

今又清明 文/余運橋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的清明滿是憂思,那些關于二姐的記憶,讓我心痛得無法安生。也許寫一點文字就能慰藉惆悵的自己,也許片刻回憶就能感恩二姐對我們這個家庭太多的付出。是否如此,我真不知!或許天上的二姐能感知小弟對她的感激之情,不然,二姐又為何常常入我夢中,今又為何與我在筆下對視? 二姐幼時就曾差點死過一次,娘說,在她幾歲時,有一次昏倒在灶臺旁人事不省。娘那時年輕,慌亂之中只知道痛哭,哭聲引來好心鄰居,鄰居聞了聞鼻息說,二姐只是餓暈了。娘借了一把米熬成稀粥將她救活過來,然后趕緊徒步走了幾十里路,東問西找到姑奶奶家借了幾斤碎米回來,一家人頓頓熬菜粥糊喝艱難度日。那時的家有年輕的父親、母親,年幼的大姐、二姐和哥哥,還有一個家是守寡的奶奶與一生未曾結婚有些弱智的叔父相依為命,因為貧窮,可憐的一家人不得不分成兩個家來過。也因為無辜戴上“地主”的帽子,被掃地出屋。這兩個所謂的“黑五類”份子家庭,都遭受著批斗、饑寒、歧視的多重煎熬,總是盼不到天明。這些事娘不知在我面前提過多少次,每說一次都像針刺一樣灼傷我的心。但我愿意聽,而且經常把這些家史講給女兒聽,讓她知道爺爺奶奶怎樣把與命運抗爭的基因傳給了姑媽們、大伯和我,她又該如何繼承? 二姐的堅韌在我對人世有了認知后體會更深。我清楚地記得走合作社時,她和幾個小伙伴是怎樣趁著濃濃夜色偷偷跑到鄰村扛回一大捆稻谷,然后緊鎖大門,悄悄用菜刀把谷子刮得干干凈凈。那該要穿過多少串零星的鬼火,躲過多少雙警惕的眼睛,還有多少陣犬吠聲,一個所謂的地主后代,也許還要承受難以預測的批斗壓力。但生活總得繼續,大姐的本分老實只能讓二姐挑起這份重擔,她別無選擇!我還清楚地記得走單干時,有一天她是怎樣面對村長一家人欺負我父親時怒目圓睜,將沖擔(挑稻谷的工具)插在稻田中央,大喝一聲“有種的沖我來,今天老子和你們拼了”,村長一家人懵了,圍觀的村里人折服了,這個姑娘就像是一個不怕死的兒子!我已記不清家庭的地主身份和極端貧困給一家人帶來了多少不幸,那是一個我們無法選擇的時代,就像我們無法選擇這個家庭。一個幾代單傳的家庭,一個被地主的帽子重壓了幾十年的家庭,這就是我們的宿命。 后來,我舍不得的二姐嫁了,嫁到鄰村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姐夫靠種田和打漁為生,生活過得緊巴。即使如此,二姐每次上早市賣魚回來,總要繞回家從破窗戶丟進一兩條魚讓我們打打牙祭。每到農忙季節,她都要忙完自己的責任田后跑回來幫助父親和娘干農活。雖然嫁了,心卻仍然留在了家,她還想為我們擋風遮雨,盡一份做女兒、當姐姐的責任!這種寧靜很快就被打破了。在一次去大姐家拜年的途中,二姐從自行車后面摔了下來,七竅出血,幸虧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命。死神雖然再一次與二姐擦肩而過,但留給她的是無情病痛折磨。她既要拖著尚未痊愈的身軀撫養兩個孩子,操持家務,又要辛勤耕耘幾畝責任田,不久還和父親娘一道在離家幾十里遠的地方承包了二十多畝地。對農民來講,土地才是唯一的依托,種好莊稼才能收獲希望!但土地對農民的摧殘無法形容,一點微薄的收入就能拖垮一個農民結實的身體。何況患病的二姐?二姐在來回奔波中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形如枯槁。我必須承認,父母和二姐在外承包土地的那些日子,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人生的低潮期和叛逆期,我以一分之差落選重點高中,只能無奈選擇普通高中,剛入校門的一兩年,我和地方一幫小青年整日混在一起。當這一切被老師告發到父親時,父親怒不可遏,把我的高中課本全部丟進了承包地旁的小河里。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但我竟然以自甘墮落和美麗謊言讓父母的心血付之東流!幸虧二姐跳進河里把書本撈了起來,一本一本在太陽底下晾干,一次次安慰我勸導我激勵我。這件事是我人生的一次真正轉折點,我曾為之寫過一首詩,也寫過一篇散文,因為它讓一個“問題少年”幡然悔悟,并由此改變,在混沌中終于開化,學會了感恩和奮發! 但我還是高考落榜了,我選擇了軍營。農民的孩子,只有考大學和當兵兩條路,大學夢碎了,當兵只能是唯一選擇。至今我還留著1990年12月當兵離家時的合影,二姐黯黯地站在第二排中間,眼神低垂,穿一件難得一見的灰白色西裝,頭發有些蓬亂。不知她在想什么,或許是在想再也見不到她的小弟了,或許是在為明天的生活發愁!父親、娘和三個姐姐一路哭著和一些親朋好友送我到鄉武裝部,當我登上運兵車前的那一刻,二姐從口袋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張皺皺的一百元鈔票。我不忍心接,但她還是死死地塞進了我的荷包。“運,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時難,家里緊點不要緊,你在部隊要用。”近乎哀求的低低的聲音讓我無法拒絕。我知道,二姐已經習慣了承擔家庭的責任,如果不接,她將會懊悔很長一段時間,我怎能忍心? 最后一次見到二姐是在1996年春節,軍校放寒假。二姐那時總是說頭疼,頭疼厲害了就吃一點止疼藥躺在床上,也不能長久地站著或坐著,隔一會就要來回走動。即便如此,她還是隔三差五地過來看我。到她家拜年時,她滿滿地給我盛了一碗雞肉粉,還硬逼我喝了一碗蓮藕湯。在我即將返校的前一天,二姐來看我,我就和她聊部隊和軍校里的事情,她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回家時我送她,她堅決不讓我送,還說“你這個苕(傻)姐姐給你丟臉了”。我安慰她:“你哪里苕?二姐如果苕,弟弟怎么會這么聰明?你只是身體不太好,心里想開一點就好了。”我一邊寬慰她,堅持把她送到她們村子附近的壩子上。分手時,我站在壩子上,看著二姐一步一回頭漸漸離去,心如刀絞,淚如雨下!我知道這都是因為貧窮帶來的折磨。二姐去過精神病院,稍好一點就因為無錢醫治只能開藥回家。這些年她過得太艱難,忍受過太多歧視。她回望我的眼神一生一世都將烙印在我的腦海里,十多年來也時時浮現在我眼前,有時是一種責問,有時又是一種期盼,我能讀懂,但我又能為她做些什么? 那一年五月,我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告訴你一件事,你要有心里準備,二姐出事了。”哥在電話另一端可能也不知說些什么,只是悲戚地囁嚅,然后就是長時間沉默。這一天遲早要來臨,但我不知會為何來得這么快。“你不說我也知道,二姐走了。”淚水從我的眼里奪眶而出,我痛苦啊,竟然沒有送二姐最后一程!后來我才知道,是家里人怕影響我學習,所以故意晚一個月才告訴我這個消息。其實這何嘗不也是二姐的夙愿?從小到大,她就在我耳旁灌輸“一家人都看你了,你要好好學習,爭一口氣”云云,這些話成為我一直努力有所作為的動力。應該說,我是一名徹底的無神論者,但那時我寧愿相信有上帝或菩薩存在,相信他們曾一次次留二姐于人世,但這一次實在不忍心看到二姐過得太苦,終于要接二姐走了。那一段時間,西安的天空灰蒙蒙的,彌漫著一股壓抑和焦灼的氛圍。我也總是覺得心神不寧,感到要發生什么事情。二姐自己選在清明前兩日用一根繩子了結了她的生命。作出這種選擇,需要何等的勇氣!她太累了太苦了太無助了,生命已經無法承受之重,在天國她興許能輕松的勞作、遇到面帶友善的微笑、和我們的奶奶促膝談心……而如今我只能面對合影照對她喃喃自語,在夢中向她敘說在外品到的酸甜苦辣,二姐真是解脫了,但對她的愧誰能給我解答? 去年春節回家,我特意去了二姐墳地,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二姐偏安一隅,一抔小土,一座矮碑,與她的秉性幾位相似:總是與世無爭,卻又有幾分清醒的執著。微風徐來,香火裊裊,生命定格在33歲的二姐,一定是認出了小弟,嘆我一晃就人過了四十,再也不用像個小跟屁蟲似的跟著她討要好東西吃…… 長歌當哭,情何以堪!這個清明,我哭疼我的二姐,問她在天堂可好?問她是否還惦記著時時想她的小弟?這個清明,我要把這篇文章燒給二姐,讀給她聽,讓她安撫我孤苦無依的心! 清明淚濕桃花處 文/隴忠麗 陽春三月,本應是花紅柳綠的季節,卻還是陰雨綿綿。是為清明刻意醞釀悲傷的情感么? 行走在路上,冷冰冰的風吹過,讓人不勝寒冷,原本應是楊柳輕拂,桃花盛開的世界里卻飄浮著點點白色幡紙。 你走了,沒有一絲留戀就走了。你可知道?你的離去給所有愛你的人們留下了太多的淚水與痛苦。那么多人對你的深情挽留也讓你能無動于衷地轉身而去嗎?你素手拋起的那一縷白綾,帶走的不僅是你遠去天堂的身影,同時也帶走了我們對你無限的思念與祝福啊。 淚濕枕畔,我想不通往日活潑開朗的你會和那種叫做憂郁癥的東西扯上關系。我更想不通你為什么能舍棄那么可愛的孩子疼愛你的愛人不顧一切地離去。天堂真的那么好嗎?陽春四月到了,遠在天堂的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嗎?楊柳輕拂的流滄河畔我似乎還看到你的笑靨,荷花池邊依稀還能聽到你溫柔的聲音,她們卻說,你已遠走。 陽光明媚的時節,想來地里的油菜花已開放,金黃色的世界里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草海之濱不僅僅是鳥的天堂,那里也該是人的樂土啊,當初你不是那么強烈地想要回家,想要把你所學到的東西都奉獻給她嗎?都教給那片熱土上的孩子們嗎?為何,短短數年你就要棄她而去?因了你,明媚的春光于全班同學而言如傀儡,行走于最深處的那些迷茫,猶如在茂密的蘆葦叢中迂回游蕩。一位同學在他的博文中寫到,“突然就想起《天堂末路》里方可欣的臺詞:‘人世間的路無非就是兩條,要么前進,要么后退,可我悲哀的發現,我連想留在原地都不可能……’心,在一瞬間似乎被什么給擊中,轟的一聲就穿了一個窟窿……”此時,一切正應了我的茫然無措。 記得讀書時的你留著短短的頭發,像個男孩子,瘦瘦的身板。在流滄河畔的宿舍里,我住307,你住306。微笑是你最大的特征,那時你靜靜地站在陽臺上看下面球場上男孩子們打球的專注表情,在你頭發上跳躍的星光,映和著身后燦爛的陽光,讓你和你的世界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而睡在上床的我常常透過門縫欣賞的就是這道風景。所以當同學哭著打來電話告訴我你走了的消息時我無法相信這一切會是真的。 你和我一樣,曾是多么地喜歡文字啊。我們經常在彼此的筆記本上寫下心中的絮語。你的離去讓我疏離文字已經很久了,或許是文字也孤獨,終究無法取暖,還或許是因為有些東西注定是注定了的,例如有一種情,注定是觸目黯然;有一種愛,注定是鏡中水月;有一種守侯,注定是永遠的距離;有一種期盼,注定喑啞或忙音。等待久了,衣帶會寬,鞋也會瘦。相思一個人的那種疼痛,便占據了每一個細胞,所以不忍這痛的你放棄了這個世界。我想忘了你,想像著我們不曾相識過,從沒有同學過,可是,那份相知相惜卻早已入骨,醒也痛,寐也痛,想忘也忘不掉。 近些年來,生命的負荷和身體的病痛讓我非常不快樂,在錦繡春光中,心生荒蕪。我經常因了自己的病痛而辜負了友人們牽掛我的心意,也辜負了明媚的春光和所有愛著我希望我快樂與幸福的人。我總設想著自己怎樣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回頭望望,我無法像三毛和你一樣灑脫。我總是舍棄不了世間的牽掛與鬧熱。有時我也恨自己活得世俗,可是想想如初升太陽般的孩子,年邁的父母,我知道自己無法放手。你走是因為你無法驅散心間積淀太久的陰霾,于是,你選擇了最寂寞的時候用最殘忍的方式結束那種寂寞。只是,現在的你用寂寞尋找到了安樂的靈魂了嗎? 還記得你和我一樣地喜歡著的汪國真說過的話嗎?“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你在遙遠的地方,真愛也在遙遠的地方,所以受到誘惑吧!“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花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少游的《江城子》里,點點音符動人、回味。春光亦老,那輪柳梢上的弦月,一如你清澈的眼神,鉤住半點心事,卻看不見幾時休的恨悠悠。 漫山遍野,春天的清明時節,桃花如雨般紛紛而下,獨依窗前,剪不斷的離愁別緒在滿山白色幡紙的映襯下如星淚點點,清瘦的薄衫,熟悉而又陌生的夢境,你的微笑仍舊疏疏淡淡。是不是,桃花的清香也飄到了你的身邊? 清明祭掃憶父訓 文/陳錄仕 又是一年清明至,祭祀踏青兩相宜。我們兄弟姊妹相約回故鄉為父親掃墓。 肅立父親墓前,想起他老人家安貧樂道、清貧自守的恬淡人生;想起他老人家在極端困難中節衣縮食、以其微薄的工資收入堅韌執著地送我們兄弟姊妹五人讀完高中;想起他老人家幾十年來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病妻;遇事不急不躁、至柔至剛的性情修為;在大是大非面前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光明磊落……猶如一縷清香沁入肺腑,引發了我對父親過往人生的無限追思。 父親是個老糧食工作者。1949年10月,大軍南下,家鄉解放。時年18歲擔任村組長的父親自覺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一面說服祖父將家中有限的稻谷捐獻出來支援解放軍,一面踴躍參加政府組織的籌糧支前和土改工作。1951年土改結束,父親由群眾選舉,出任家鄉鄉農民協會副主席,并兼任鄉青年委員和糧秣委員。1952年底改任家鄉所在縣第五區區委組織干事。1954年調糧食部門工作,歷任縣糧食倉庫和鄉鎮糧站主任,糧食行政管理局生產、儲運、油脂股股長,糧油公司經理,局機關黨委紀檢委員和局黨組紀檢書記等職,其間先后參與文革后期的審干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冤假錯案平反與落實政策工作。組織上在為他致的悼詞中說他“為發展糧油經濟、搞活糧食流通、保障市場糧油供應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父親是一名政治立場堅定、組織觀念極強的共產黨員。他1952年7月入黨后,幾十年如一日,對黨忠誠不渝,一生服從組織安排、聽從黨的召喚。黨需要他離家到異地工作,他服從;需要他進城,他服從;需要他扎根基層站點,他依然是服從。在歷次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期間,不怕威脅,不為利誘,拒不參加任何派性組織和派性活動。“文革”后期,組織上選調他參加審干,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為甄別那些在歷次運動中被整和參與整人干部的問題,不辭辛勞、不怕麻煩、反復外出調查、找當事人談話,找熟悉情況的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定案憑證據,不信口雌黃,不污人清白,為很多遭受不白的同志澄清了所謂的歷史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參與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由于超負荷工作,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然而他為了盡早落實好政策,還蒙冤受屈的同志以清白,帶病工作,一些曾經整過他的人,也在他的努力下得到平反。當時主持政策落實的一位領導說,老陳真是個厚道人,做人做事講原則,重事實,他辦的案子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父親厚道本分,耐得了煩,吃得起虧。父親的雙親過世得早,他參加工作幾年后,為能更好地照料病妻,遂報請組織批準,將病妻接去一同生活。其房叔見我老家的房子空著,專程到我父親工作的地方要求借住,并承諾今后由他負責對我老家的房子進行日常修繕。若干年后,我們兄弟姊妹漸漸長大,便與母親一道回家鄉,父親通知其房叔盡快騰出房子。不料,那個房叔說,某年某月,他對房子作了修繕,計費若干;某年某月,又對房子作了修繕,花費若干……累計用了多少修繕費用,要求父親先結清這筆費用,他才騰出住房。父親對于其房叔毫無理由的要求仍然答應作適當的補償,然而其房叔卻漫天要價,一再抬高補償要求,父親只好求助村干部予以調解。村干部認為,這么多年來,父親既然未收過房屋租金,那么其房叔也就無權主張對房屋的修繕費,勸其房叔盡快無條件地搬出。其房叔就是不搬,這件事因此也就僵持下來了。后來,父親還是付了房叔一筆相當的修繕費。有鄉賢說,我活了幾十年了,也算是讀過圣賢書的,還明白一些事理,但真沒聽說過白住人家的房子二十多年還倒得補償的事。 父親進城工作后,家鄉每有人到城里辦事,都要到我家里來落腳蹭飯。父親總是以禮相待,好飯好茶管吃管住。記得有一次,已是臘月廿四小年了,有個鄉親在城里催結貨款,一連五六天都沒結到賬,硬是在我家住到年三十才走。父親天天茶酒相待,唯恐招待不周,并幫他找人催結貨款。那個鄉親領到貨款后,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說就走了。這件事自然引起了我們兄弟姊妹的議論,父親卻一板一眼地說,鄉親們有困難,我們能幫的就要幫,不能怕麻煩;幫了人,也不能期望人家的感謝和回報,更不能時時掛在嘴上,生怕人家不知道。要說庭訓,這就是他老人家對我們兄弟姊妹的重要庭訓: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 父親離開我們二十年了。二十年來,我曾無數次援筆伸紙,試圖寫下我心目中高大完美的父親形象,寫下我們兄弟姊妹對他的思念之情。然而,二十年過去了,我卻未能寫成一篇完整的文字來紀念他老人家。對此,我深感愧疚。在這個清明祭掃之時,我收回思緒,并改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歌以祝:“西山蒼蒼,溪水泱泱,先君之風,山高水長!” 清明有約 文/馬亞偉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空氣清朗,草木滋長。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一直被我們重視。一年一度,清明有約。 清明,與遙遠故鄉有約。陸游詩中有一句“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寫人們風塵仆仆趕路,就是為了清明時趕到家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是回家的日子,遠在天涯的游子都會在這一天趕回家鄉。游子在外可能春風得意,也可能失意惆悵,不管怎樣,家鄉都會擁抱你。我們民族“落葉歸根”的情結根深蒂固,即使四海為家也不能忘了“根”,而清明是故鄉的一聲召喚,就像母親呼喚孩子一樣,我們走得再遠,也要在清明時節深深回眸,趕往家的方向。清明節凝聚了千年的思想文化,體現了我們民族對故鄉的深情厚誼。 清明,與逝去的親人有約。白居易《清明野望吟》中寫到:“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清明節也叫寒食節,自古有掃墓的習俗。這一天,人們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祭拜逝去的親人。先人的墓地在春草深處靜默著,在先人的墳上添上新土,在墓前和先人說說話,好像逝去的親人從未曾離開一樣。是的,他們一直活在我們心里。我們好好生活,就是為了延續對他們的愛。 清明,與美麗的自然有約。宋代的吳惟信詩中寫到:“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正是春光明媚之時,除了掃墓之外,人們還喜歡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感受無限春光。《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天地之間清且明,人們結伴去踏青,柳綠花明,蝶舞燕飛,到處生機勃勃。大人、孩子都像脫籠之鵠,盡情釋放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還有人把五彩斑斕的風箏高高地放飛到天上,眾人大聲喝彩,一派歡騰。清明節有聲有色,多姿多彩。 清明,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情感,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積淀的體現。清明有約,我們會朝著故鄉的方向,如約而至。 >>>更多美文:好文章

CNC515VDVRE15REG


2023CFRP試片桌上型cnc銑床推薦2023玻璃纖維小型cnc切割機推薦
2023模型臘小型cnc銑床推薦 》ABS板加工祕訣:選擇Carbon-CNC切割機2023CFRP試片桌上型cnc雕刻機推薦 》EVA泡棉專用Carbon-CNC切割機:創意手作的好夥伴2023玻璃纖維小型木工cnc機台推薦 》carbon-cnc桌上型CNC切割機:工業生產力輕鬆置於辦公桌2023玻璃纖維桌上型cnc銑床推薦 》carbon-cnc桌上型CNC銑床機:加速產品研發的關鍵設備

最新創作
2023木頭桌上型cnc銑床推薦 》carbon-cnc迷你CNC車床機:高效率生產的小巧神器
2023/06/16 19:34:58 |瀏覽 20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23EVA泡棉桌上型cnc切割機推薦 》carbon-cnc桌上型CNC雕刻機:高精度藝術創作的
2023/06/15 13:34:08 |瀏覽 18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23實驗室桌上型cnc車銑複合機推薦 》CFRP試片製作利器:Carbon-CNC切割機
2023/06/15 01:34:37 |瀏覽 2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23PC版桌上型銑床推薦 》carbon-cnc桌上型CNC切割機:為手工藝者提供強大支持
2023/06/14 23:56:45 |瀏覽 17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23CFRP試片桌上型cnc銑床推薦 》EVA泡棉專用Carbon-CNC切割機:創意手作的好夥
2023/06/14 12:09:39 |瀏覽 2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