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律法时代的工作内幕
2016/04/18 02:16:54瀏覽300|回應0|推薦8

为什么神称第一个时代为律法时代

“ 在律法时代,耶和华定了许多诫命,让摩西颁布给那些跟随他出埃及地的以色列民,这诫命在当时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民的,与埃及人并无关系,是为了约束以色列人的,以诫命来要求他们,是否守安息日,是否孝敬父母,是否拜偶像等等,以这些为原则被定为罪或被称为义。在他们中间或者有耶和华的火临到他们,或者被石头砸死,或者得着耶和华的祝福,都是根据人是否守住这些诫命。人若没守安息日就被别人用石头砸死,若有祭司没守住安息日,就有耶和华的火临到他。人若不孝敬父母也被别人用石头砸死,这都是耶和华可称许的。耶和华定诫命、律法都是为了在他带领人生活期间能让人听他的话,顺服他的话,不至于悖逆他,以这些律法来控制住这些初生的人类,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根据耶和华所作的工作称第一个时代为律法的时代。”

摘自《话在肉身显现·律法时代的工作》

律法时代神的名称为耶和华

“ ‘ 耶和华 ’ 这名是在以色列当中作工我所取的名,其原意就是能怜悯人、能咒诅人,又能带领人生活的以色列人(即神的选民)的神,是大有能力、满有智慧的神……就是说,只有耶和华是以色列选民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的神,也是所有以色列众百姓的神。所以当代的以色列人除了犹太邦族以外,人都敬拜耶和华,为他献祭在祭坛上,在圣殿里穿祭司袍事奉耶和华,他们所盼望的是耶和华的再现。……‘ 耶和华 ’ 这个名是为着律法下的以色列民而固有的名。每一个时代每一步作工,我的名都有代表意义,不是无根无据的,就是每一个名都代表一个时代。‘ 耶和华 ’ 代表律法时代,是以色列人对他们所敬拜的神的尊称……”

摘自《话在肉身显现· “ 救主 ” 早已驾着 “ 白云 ” 重归》

神在律法时代作的主要工作

“ 在律法时代,以耶和华这个名作了带领人类的工作,在地上开展了第一步工作。作这步工作就是建造圣殿、建造祭坛,以律法来带领以色列民,作工在以色列民中间。带领以色列民,也就是在地上开展他工作的根据地,以此根据地来扩展以色列以外的工作,就是从以色列开始往外扩展,以后的人逐渐都知道耶和华是神,是耶和华造了天地万物,是耶和华造了所有的受造之物,借着以色列民往外扩展工作。以色列之地是耶和华在地上作工的第一个圣地,神在地上作工,最初是在以色列全地,这是律法时代作的工作。”

摘自《话在肉身显现·作工异象(三)》

“ 起初,在旧约律法时代带领人,就像带领小孩生活似的,起初的人类是从耶和华初生的人类,也就是以色列人,他们对如何敬畏神、如何在地上生活这些都不明白。也就是说,耶和华造了人类,就是造了亚当、夏娃,但并没有给他们造能明白如何敬畏耶和华、如何在地上遵行耶和华的法度的器官。若没有耶和华直接的带领,无人能直接知道,因人起初就没有这个器官。人就知道耶和华是神,但究竟如何敬畏他,人当怎样行才叫敬畏耶和华,当存什么样心才是敬畏耶和华,当为耶和华献什么才叫敬畏耶和华,对这些人都一概不知。人就知道享受耶和华造的万物中的可享受之物,人究竟在地上有怎样的生活才称得上是受造之物,对这些人也都一概不知。就这样的人类,若没有人指引,没有人亲自带领他们,就永远没有人类正规的生活,只能叫撒但偷着掳去。耶和华造了人类,就是人类的祖先夏娃、亚当,但他并没有赐给他们更多的聪明、智慧,他们虽然已经生活在地上,但他们几乎什么也不懂。这样,耶和华造人类的工作才刚刚完成一半,并没有全部完成,他只将泥捏成人的样式,而且也有了他的气息,但并没有赐给人足够的敬畏他的心志。起初,人并没有敬畏他的心,也没有惧怕他的心,只知道听他的话,并不知道人在地上生活的常识与人生活的正常规律。所以说,耶和华虽然造了男、造了女,完成了七天的工程,但他并没有将人完全造成,因人只有外壳,却并没有做人的实际,人就知道是耶和华造了人类,但人并不知道当如何遵守他的话,遵守他的什么法度。所以,在有了人类之后,耶和华的工作并没有完成,他还必须得将人类彻底带领到他的面前,使人都会在地上群居,都会敬畏他,让人类在地上,也就是在他带领之后能进入正常的人类生活的正轨中。这样,以耶和华这个名为主的工作才全部结束,就是耶和华的创世工作才全部告终。所以,他既造了人类,他就得带领人类在地上生活几千年,让人都会遵守他的律例、他的法度,让人类在地上都有了正常的人类的一切活动,此时,耶和华的工作才全部结束。”

摘自《话在肉身显现·作工异象(三)》

相关推荐

律法时代的条例

基督的发表《律法时代的工作》

此文章来源于  全能神教会    http://www.pursuestar.com/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6414b08&aid=536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