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餘涅槃及有餘涅槃
2008/05/05 13:38:33瀏覽4609|回應0|推薦12

無餘依涅槃的修証主要是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來說。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十二處是六根與六塵,六根與六塵相觸就產生了六種的入,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進入我們的心中,這六塵、六入就會產生六識出現。六根、六塵、六識合為十八界法。

在《阿含經》四大部中,佛說這十八界法、十二處法、五蘊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虛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說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為什麼講空相?因為這十八界法都是無常敗壞之法,它不是永恆不壞之法,所以叫做無常。

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無常、 苦、空所以是無我,因為它只有一生就壞掉了。十八界當中只有一個意根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其餘十七界都是虛妄幻滅之法,只有一生;而這個意根卻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們的第八識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經》裡面,佛說這第八識叫阿賴耶識,佛說這是涅槃的本際。

聲聞人是怎麼修解脫道的呢?他就是從行、住、坐、臥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空;他如實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無常、空;

如實的了知我們這個見聞覺知的心--也就是識蘊是無常、空,是變異法,所以他斷了我見,斷了我見之後再把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然後他成為阿羅漢;

成為阿羅漢後,我執斷了,三界的貪愛也斷了,捨報的時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蘊處界就全部消失不見了,這叫無餘依涅槃,簡稱無餘涅槃,這樣就是解脫果修証完成。

他的三界煩惱斷盡,捨報可以出離三界;但當他還沒到捨報時,他就要去度眾生--隨分隨緣去度眾生。他在入無餘依涅槃之前,雖然沒有煩惱,但仍要跟我們一樣受寒風、熱苦、飢餓、痛癢、色受想識蘊的行苦……等等,可是對他而言,這不是大苦,所以名為「微苦所依」,他還有這種輕微的苦為所依,所以叫有餘依涅槃;他捨報時把十八界捨了,這些苦也就捨了,就是無餘依涅槃,這就是二乘所証得的解脫。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12/book1012-2-1.ht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226902345&aid=1840904